2012-07-04
时间:2012-07-04
城镇化发展的重点是中小城市。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用大量的公共资源去支持行政等级高的城市(市区);而行政等级较低的地级,特别是地级以下城市,主要是各类中小城市、小城镇得到的公共资源则太少。一句话就是:城镇化的政策重心并不支持城镇化的发展重点。
土地资源、财政收支以及公共服务等,明显集中于层级较高的城市,也就是重心偏上。
从土地上看,2000-2010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的建成区面积增长了95.8%,而同期中国县级以下城镇建成区面积仅增长了50.9%。西南某省几乎一半的建设用地用于省会的新区建设;西南另一个省的省会城市的建设用地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河南省到2020年用地的96%为县级以上及省级产业集聚区,小城镇用地指标只有4%。从财政收支看,2010年,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预算内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8.8%;而支出则占到35.1%。从公共服务差距看,2010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人均教育支出、人均床位数和人均医生数分别是县和县级市的1.97、2.6、2.8倍。
另一方面,从城镇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也就是从吸纳城镇人口方面来看, 2010年中国直辖市吸纳城镇人口比重为9.4%;省会城市吸纳城镇人口为14.5%;地级市吸纳城镇人口的比重为30.5%;县级市吸纳人口的比重为16.1%;建制镇为29.5%。如此看来,地级以及地下吸纳了七成多城镇人口。
这里对照出来的问题就是:政策资源在上面,人口城镇化的重心在下面,上下之间不一致。如果我们希望城镇化的重点是中小城市(一般就是地级以下城市),而我们的公共资源却仍然支持大城市(及辖区)。我们不就是在说一套做一套吗?
人口往哪里流,基本上遵从于市场规律。但是公共资源往哪里投放,则需要体现明确的政策意图。当前推进城镇化建设,有必要从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入手。配置的目标要求就是下移城镇化政策的重心。
(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
来源:城市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