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20
时间:2012-07-18
武汉,实现目标要有信心,对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也要有充分的估计,并做好应对的准备。
面临的问题既有外部环境的制约性因素,也有武汉自身历史和现实问题的交织;既有武汉的个性问题,也有城市在快速崛起中的共性问题。
外部环境来说,首先是武汉发展的国家环境已经改变。发展不可能再靠资源大规模投入来驱动,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要走一条城市化工业化的新路,这固然是机遇,但挑战十分巨大。
与现有国家中心城市乃至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武汉有许多差距需要弥补。武汉既要通过城市建设来提升功能,又有大量的历史欠账需要弥补;既要追求发展规模的赶超,又要追求发展质量的优化;高端和先进产业要培育发展,传统支柱产业也要优化升级。在很多方面,武汉都面临着双重任务,哪一个都不轻松。
武汉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城市,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深重,因此而形成的各种观念、文化意识和行为方式,不完全适应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与物质层面的改变相比,国家中心城市意识的真正确立可能更加艰难。
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带来的人口、产业的大量集聚,还可能带来相关的社会问题。比如说交通连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否跟上人口流入、城市扩张的速度,武汉人需要过江的特殊性可能更凸显交通问题。比如说大量人口的生存与生活问题,国内外国家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不少在一两千万级别,个别达到近3000万人,城市如何为这么大数量的人口服务,如何协调这么多人集聚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需要预作考虑。再比如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可能给人带来诸多精神压力。
近半个世纪来,城市研究一直在反思超大规模城市带来的问题。例如,社区严重分化造成的社会矛盾,人口高密度带来的冲突增加,大都会中集聚的各种特异行为,城市基本生活供给体系的压力,从汽车尾气、高楼风到光污染等环境困扰,超大型城市抵御从停电事故到各种攻击性行为的能力……
概言之,近半个世纪,大城市批判已是一门显学。看到这些,只是要提醒一下,我们需要预见并正视可能的问题,“大有大的麻烦”。然而,众所周知的是,人们未见世界上哪座大城市主动寻求小型化,兴盛与衰退的解释模型仍然起作用,追求更大更繁荣仍然是所有城市的目标,衰退的城市仍是一片挽歌。武汉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只是需要做好面临各种问题的准备。
来源: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