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2
2012-08-21
尽管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工程的大幕已经拉开,但就中国而言,大遗址保护依旧是一个探索中的课题。
汉长安城遗址将采用何种模式来进行保护?西安已有的大遗址成功保护经验——大明宫遗址保护的模式是否可以借鉴?这一些列问题在之后都将引起各界的关注。
当下,借鉴大明宫保护经验
在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中,西安市将成立特区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特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这个规格颇高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市委副书记、市长董军任组长,副市长段先念,市长助理、沣东新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乔高社,市政府秘书长王德安任副组长。
副组长段先念同时也是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该办公室将“具体负责特区建设的总体规划、产业发展、拆迁安置、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管理等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
根据规划,75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36公里的遗址区,按照惯例,剩下将近40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将用于商业开发。
汉长安城遗址先期启动项目投资总额约75亿元计划的总体成本,需要通过周边土地的出让收益来弥补,西安市政府可能需要垫付前期的部分投入。
而此前由曲江主导的大明宫遗址公园建设中,19.6平方公里的大明宫遗址区中遗址公园占地3.5平方公里,剩余的16.1平方公里全部用于商业运作。
数据显示,19.6平方公里的大明宫遗址区,总投资达到120亿元。汉长安城遗址的规划面积达到了75平方公里,预计8年的总投资将在200亿—300亿元。
目前,汉长安城正借鉴大明宫保护模式进行启动。
据了解,领导小组办公室参照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区模式,指导未央区组建特区管委会,并将组建西安汉城投资有限公司,承担特区保护的项目招商、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
未来:模式可进一步完善
“社会上可能对于曲江模式有一定的争议,但从曲江池遗址、大唐芙蓉园、法门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成效果看,曲江模式目前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大遗址保护现在还是一个探讨中的课题,西安还是走在全国的前面。”陕西师范大学旅游系教授孙根年教授告诉记者。
大明宫国际遗址公园是目前为止全国唯一一个没有政府建设资金投入、也没有后续管理经费投入的遗址公园。
其建设过程中所探索出来的“集团运作模式”一度受到国内大遗址保护研究领域的热议,并被很多地方视为大遗址保护的“样板”。
大明宫遗址公园开园之时,曾受到海内媒体的广泛赞许,但在后续发展中,因为自身盈利问题颇受质疑。
对此,大明宫遗址区文物局局长吴春也曾坦言,大明宫目前正处于“经济培育期”。但她说:“在持续投资上,大明宫的确有不小的压力,这也是其他地区考古遗址公园共有的压力。”
她认为,未来,园区收费区里也会开发一些文化旅游体验活动。另外,根据相关协议,周边企业的盈利有一部分对园区进行反哺。“保守一点估计,在5年的时间内,大明宫会成为较优质和具有潜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而作为可能依循“集团运作模式”的汉长安城遗址,在建设过程中,因为已有大明宫建设经验,相信在各方面将使这一模式更加完善,对于大遗址保护的探索更加深入。
趋势:摒弃“死看死守”
“看守”式的保护曾经是很多大遗址保护时采取的主要方式。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对大遗址的侵蚀以及很多无法避免的人力破坏,让很多大遗址依旧受到不小的损伤。
尤其是那些位于城市之中或城郊的大遗址,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何让大遗址更为完美的融合进整个城市的格局之中,成为很多政府都在思考的问题。
摒弃“死看死守”已成为国内大遗址保护的趋势。
西安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例拓展出来的大遗址保护模式虽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整体而言,成功利用了社会资金,并对大遗址做了有效保护。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中,西安的大遗址保护模式和思路会更为成熟。
来源:城市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