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29
时间:2012-08-28
在城市化道路选择方面力求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本等要素的自由选择,也即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土地要素市场,共同追求产业和土地安全,以此推进健康和谐的人口城市化进程
文 | 周靖祥
城市化对于中国而言是坚持不移的主题,也是近10余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选择的必然产物。当城市化助推经济发展成为共识之后,我们更希望能全面勾勒出中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图景,力图避免发展陷阱,描摹未来。
城镇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依靠什么
20世纪60年代,集体经济发展普遍采用的是曾经盛行的“人民公社”模式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发展方式,生产资料实行统一分配。
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改制的分化,一种是实行以华西村为代表的大队统一核算方式,农村集体经济经典例子还有长江村、南街村、滕头村,构成改革开放后新集体经济发展的雏形;另一种是以安徽凤阳小岗村为代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集体的土地分给每家每户。
进入2000年,城市化进程推进,土地“征拆”带来了大规模的集体经济投资。各省集体经济增速和全国基本相似,而且呈现出以“城镇部门”为主的典型特征。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后城镇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迅速,历年都保持25%以上的增速,部分年份甚至超过30%。
从纵向比较来看,2003年城镇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58万亿,2006年达到9.33万亿,2009年达到19.4万亿,2011年高达27.17万亿,每隔3年就实现翻番。在此期间,还不能忽视另外一个重大问题,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的增速在2003年和2009年分别高达37.4%和47.8%。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找到城镇集体经济投资和贷款之间的必然联系,但除2004~2008年5年的反向变化年份外,自1995年以后两者的增速变化趋势却是一致的。
分地区来看,统计数据(《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年鉴》)也显示2010年各省市按经济类型分,全部累计完成投资中全国集体经济为1.63万亿,其中农村部门为4326亿。集体经济超过“千亿”的省市有河北(1580亿,农村为451亿)、江苏(1411亿,农村为489亿)、山东(3306亿,农村为741亿)、广东(1344亿,农村为485亿)。
另外,集体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城镇占比和绝对额双高的省市分别是湖北、湖南、云南、辽宁、四川等省市,依次为84.%(681亿元)、81.6%(449亿)、79.6%(211亿)、89.1%(663亿)和69.2%(275亿)。
宏观统计数据反映的省市与我们实地调查走访省会城市和地级市的情况相吻合。调查的C市L村(农转非社区)2012年届村委会制定的任期目标中一条较为引人注目--“在本届内逐步化解L村全部债务,支持经开区项目建设,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现2012年L村经济总产值1.2亿元。
而另外的一个LH农转非社区居委会的任期“五大”目标中有一条指出: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完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使固定资产、集体纯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集体经济运行模式也主要是以“合作社”冠名,并加以“农民”二字。
“农转非”集体经济运行风险
在此,我们首先以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为例,据公开的数据显示自建设以来累计完成征地11.36万亩,搬迁村庄7个,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49.5%提高到2010年的54.2%。历时8年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转变,成为云南省首次出现的从农业县直接跨越到(期间并未经历工业化)城市的特例。
来自《云南信息报》(2011年11月1日)题名《昆明呈贡历经八年“县变城”复杂“农转非”》的报道格外引人注目:呈贡县针对城市建设中最为棘手的失地农民安置与生活保障问题提出“四项保障机制”做法。其中明确,土地补偿款90%分配给农民,10%用于发展集体公益事业;对预留用地,采取货币补偿和经营性资产入股分红等形式兑现给农民。
来源: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