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观点
  • 50座城市将开启地铁模式 政策倾斜减轻财政负担
  • 2015-07-03

      据经济之声报道,地铁将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起到更大作用。发改委昨天(6月30日)在交通运输等七大类重大工程包推进情况发布会上透露,预计到2020年,全国将有50个城市修建地铁,北京地铁会达到1000公里左右。但修地铁投资巨大,钱从哪来?
      围绕投什么、谁来投、怎么投三个问题,发改委提出并实施了信息电网、油气网络、交通运输等七大类重大工程包,其中交通运输和老百姓的关系尤其密切。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以上,交通拥堵的问题会更加突出,发改委基础司巡视员李国勇说,轨道交通是增强大城市容纳和承载能力的必然选择。
      李国勇:目前符合国家建设地铁标准的城市,国务院已经批准了39个,到2020年估计在50个左右。里程计划2020年达到6000公里,现在大概是3000多。
      轨道交通的投资非常大,每公里造价已经从5亿元上升了7、8亿元,在北京一些地方拆迁成本高,造价每公里会超过10亿元。但对经济、就业的拉动作用也很明显。
      李国勇:十二五每年投产300-400公里,每年投资2千多亿元;1公里地铁大概能提供60个就业岗位。一个城市建成一条地铁线,很快就能形成一个2000人左右的大型企业。
      大家可能会担心,现在地方财政的压力很大,能否有钱投在轨道交通建设上?其实,早在2003年,国务院81号文,给城市建设轨道交通设了门槛:比如GDP要超过1000亿元、市区主城区人口超过300万人以上等,才能申请地铁建设,并且首轮规划都要经国务院批准,修地铁还是国务院总理亲自把关。
      另一方面,发改委表示会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改委秘书长李朴民说:
      李朴民:比如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产业基金。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支持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公开发行股票等方式融资,也支持地方政府依法发行债券。

    来源: 中国广播网

期刊浏览
2025 年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