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3
到2030年,长三角要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要“培育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极”——这是5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划下的目标。 在此次会议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方案正式获批,作为“安徽引擎”的合肥都市圈首次明确纳入“新长三角”范围。 长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的第一大看点,是进出口能否回暖甚至“重回高地”。在进出口整体疲软的情况下,上海自贸区今年一季度出现“逆势增长”,进出口额增长了2.1%,其中出口增长了6.8%。在自贸区带动下,上海今年一季度的进出口情况好于全国。长三角地区也一直是“进出口大户”。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2015年的货物进出口总值占全国的34.0%,而京津冀地区仅占全国的12.8%。 可以说,表现夺目的上海自贸区,吸引着全国乃至全球的目光。上海自贸区2013年9月正式成立,1年多以后,面积就从28.78平方公里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扩大3倍有余。扩区以后,截至2015年12月底,在新区新设的外资项目、实际利用外资的额度,分别同比增长了56%和83%。 第二大看点是高端制造业是否能全面赢得竞争优势。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长三角城市群要“带头发展新经济”,强化高端制造业关键领域的创新。但是,长三角地区的高端制造业究竟发展得如何? 从数据来看,2015年的形势似乎喜忧参半。在集成电路领域,浙江省和江苏省分别实现了6.1%和12.1%的产量增长,上海市略微下跌2%。但在微型计算机设备制造领域,浙江省2015年比上一年下跌了整整20.7%,江苏省微型电子计算机的产量也下降了15.3%。 不过,总体来看,各地都有自己的优势。上海的工业机器人2015年的产量比上年大增23.1%,上海今年一季度的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达到了2位数增长。在江苏省,太阳能电池2015年也增长了21.8%。 第三大看点就是金融、研发、物流等现代服务业能否获得更大发展。从滴滴出行大数据提供的城市吸附指数来看,浙江各城市之间的智能出行比江苏更加频繁,杭州、上海等城市已经成为智能出行关键节点。 服务业的发展,也亟需政府打开“玻璃门”。浙江省从事金融服务的中新力合集团总部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最初做融资担保还挺受市场肯定,但随着中小微企业融资状况的波动,金融平台缩减的比例很快。我们希望政府能更加支持金融领域的开放,把我们民营金融机构真正纳入市场,而不仅仅是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上的支持。”(“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数据支持: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制图:于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