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城市规划
  • 作者简介:姚士谋,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编:南京,210008。 朱振国,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陈爽,香港大学地质与地理系博士。 宋平,香港大学地质与地理系博士研究生。
  • 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模式
  • The Distribution of New Towns in HongKong
  • 浏览量:
  • 姚士谋 朱振国 陈爽 宋平
  • Yao Shimou; Zhu Zhenguo; Chen Shuang; Song Ping
  • 摘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从规划背景、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以及新市镇发展的功能等,探讨了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范式。
  • 关键词:
    空间扩展新市镇空间郊区城市化
  • Abstract: The new modes of urban spatial extension of Hong Kong are discussed in planning perspective, urban spa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functions of new towns, taking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s the background.
  • Key words: spatial extension; new town space; urbanization of suburb
  • 1 背景概略与规划目标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都必然会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这种城市化数量与质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都市空间的扩大,都市外貌和生态环境的更新以及市区人口密度增加的变化。香港由于人口众多、城市用地面积狭小,建成区集中紧凑地发展,为了有效疏散市区人口,20世纪90年代初期,香港政府采取了发展新市镇、促进郊区城市化的新策略,制定了全港发展的新方案。规划目标主要是为了疏导全港的人口过分集中于港岛北侧及九龙半岛下城区,制定了一项引导和管制土地发展和利用的分区规划。也是为全港620万人(每年从世界各地来港的游客高达800万人)提供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和福利更佳的生活环境。为了利用香港有限的土地资源与城市空间,必须在住宅、商业、金融、工业、交通、娱乐和其他社区设施方面慎重研究对土地的市场需求,还要考虑居住人口与流动人口高度集中的情况,对城市空间要做出比较均衡、合理的安排。 2 城市空间扩展策略   城市空间扩展最核心的问题,是对城市用地的空间规划与城市功能分区的规划设计。香港的城市规划师,充分认识经济日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新经济对城市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香港政府对城市发展策略、城市发展容量和城市空间扩展的可能性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与论证,并且不断征求市民与专家的意见。香港的城市空间扩展策略,首先是要制定全港整体土地发展的策略,以配合香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长期需要,目的是满足房屋、工业、康乐设施及电讯、交通运输设施等各方面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合理要求。其次是有效疏散市区过密的人口以及商业、金融、公司、信息等第三产业过度集聚在港岛与九龙市区,从更大范围及更高层次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根据世界性大都市的规划建设经验,高密度集中开发可以减少出行距离,使更多的人利用公共交通,但却会恶化城市环境和增加就业压力;分散化的开发模式带来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但却增加城市基础设施的成本,增加空间协调发展的难度。香港都市区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过多地注重集中、高密度地开发;但在70年代后却采用注重疏散人口、建设新市区的做法。   香港政府和规划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初全面检视了全港土地利用、环境及运输政策上的现况,重点评估了港口规划及新机场计划,考虑到香港的发展与珠江三角洲各大中城市建设的相互关系,并预测了香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后的新问题、新特点,政府时刻关注着香港作为世界性港口城市和亚太地区金融中心的境况。   香港本岛与九龙半岛的城市用地,不仅具有主要区域的定位功能,而且还考虑次区域发展策略。全港分为五个区域,即都会区边缘、新界东北、新界东南、新界西北和新界西南。香港政府在全港发展战略下,拟定次区域发展策略,把整体目标演绎为各次区域较具体的规划目标。每个次区域发展策略通常包括一系列的规划蓝图和纲领,是地区详细规划和工作计划的大纲。香港政府规划部门特别注意土地综合开发的控制策略,其具体做法是:(1)每个新开发的住区都要规划良好的生活环境;(2)郊区、城市边缘区并不是无节制的泛滥性开发;(3)就业岗位向郊区转移,城市的通勤方式、密度、人流也是周密考虑的;(4)新市区(镇)内每一块用地进行细分,注重功能个性,建筑造型也有自己的特色。 3 主要的新城区式的新市镇   30年来,香港政府规划建设了八个新市镇,即荃湾、沙田、屯门、大埔、粉岭与上水、元朗、将军澳和天水围。至20世纪末,政府已投资1200亿港元(不包括征用土地的费用),预计今后10年要完成新市镇的建设,政府还需增加1000多亿港元,这种新城建设规模与社区设施的投入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中也是少有的,为世人所瞩目,也为世人所惊叹!   香港政府重点建设这8个新市镇,其中前3个(荃湾、沙田和屯门)其城市规模相当大,称之为“新市镇”很难理解,应当看作为一个人口规模中等的城市,几乎和市区联成一片,不是什么“市镇”、更不是小城镇。其概况如下:   (1)荃湾,荃湾新市镇位于九龙市区的西侧,与港岛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该区域内,有机场快速干线及地铁、公路与市区紧密联系,以形成更为紧凑合理的城市用地空间结构,与港岛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5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穷乡僻壤的小村镇,现在却成为香港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目前的开发面积2545公顷,城市人口有60多万。是香港九龙西岸的一个商业、文教、制造业中心,也是重要住宅区。虽然荃湾新市镇会继续发展及重建,但随着家庭人口减少,以及在部分地区将建设大型高层住宅楼,这里的人口总数不会再增加。位于海边的荃湾,将加大填海工程力度,提供城市空间扩展所需用地,大型公路工程将进一步扩大及改善主要道路网。   (2)沙田,位于九龙半岛中部地区,70年代初期仅是有3万人的乡镇,由于接近市区边缘,并有大片土地可供开发,后来香港政府确定为重点发展的新市镇,并可以和北部的马鞍山连片发展,至今沙田新市区已开发的土地总面积为2100公顷(其中586公顷为填海造地),居住56万人。为了改善沙田至市区的交通,连接沙田与荃湾的第5号公路干线以及大老山隧道均在90年代中期竣工。沙田是香港新城开发较好的一个新区,整个居住区的商业、教育及通讯等配套设施齐全,街道、住宅小区内的绿化系统也比较完善,居住区内46%的居民白天在市区工作,晚间回沙田居住,通勤系统也很发达。   (3)屯门,位于九龙贲山湾头,离九龙尖沙咀有35公里,是全港最西端新开发的市镇。从70年代初开始建设,已开发土地1850公顷(含元朗走廊一部分),城镇功能主要是商业、居住,目前已有45万人,其中有1/3的职员在市区工作。   屯门市区中心有大型商厦、购物中心、医疗、学校及娱乐场所,市区附近一个公园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已为市民所使用。屯门西部亦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区,占地约112公顷,供制造业及货仓使用。屯门是香港开发较晚的一个新市镇,90年代后才逐步完善,但这里有风景幽静,空气清新的丘陵岗地和海滨胜地,在海边建设了许多豪华的住宅,也建设了不少有特色的公园。 4 全港次一级开发的新市镇   从世界上大都市区的发展趋势看,其空间结构正在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变,香港特区也是一样。它突破了核心区发展的范围,在更大的地区范围内审视各个新市镇所承担的功能,避免所有的城市功能向单一中心的过度集中、规模过大、人口、交通、建筑过密发展的趋势。香港政府为了扩展全港地区的城镇化区域,疏散中心区的人口,改善全港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现代化标准,除了重点发展上述三个规模较大的新市镇外,最近10多年来,又在香港外围地区规划建设全港次一级的新市镇,共有5个。这对于疏散过于集中的城市人口和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元朗,过去元朗亦是一个规模不大的集镇,位于九龙半岛的西部丘陵区,在屯门以北。现今已发展成为一个繁盛的新市镇,包括居住在元朗——屯门走廊(北部)的居民在内,本区人口已有14.8万人,未来10年内人口可增至25万人左右,目前总开发面积有1170公顷,城镇功能以居住、商业和小型加工业为主。新市镇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镇区内地形高低起伏,但香港政府决定建设环岛铁路,开发新的工业小区与居住区,未来屯门与元朗之间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对元朗的开发更加有利。   (2)大埔,位于沙田市区北约11公里,从前是一个南方风格的墟市(集市),该区居民有26.5万人,已开发面积为1150公顷,其中有465公顷土地作为住宅和商业用地;82公顷为工业用地;261公顷作为文娱、社区、绿化公园用地,结合丘陵山区地形,开发了一批风景美、环境良好的高级住宅区与娱乐场所等。对外交通方便,有高速公路、火车通往九龙、香港,仅需40分钟左右,附近还有一个设施齐全的跑马地。环境优美的香港中文大学也位于大埔附近。   (3)粉岭和上水,是全港最北的新市镇,已完成的新界环回公路,把粉岭和上水、元朗、沙田及大埔相连接。乘坐火车前往九龙,大约只需40分钟。本区的居住人口接近20万人,主要是从事第二、三产业的居民,还有少部分的郊区农民以及兼业农民。   (4)天水围,随着天水围新市镇的发展,元朗四周乡村风貌亦经历较大的变化。过去这里有许多鱼塘菜地,还有农家饲养羊、猪等禽畜的地方,进行填海工程后,正在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新市镇。首期工程完成后,大约可容纳15万居民,初期开发220公顷,包括沿海平地及部分填海造地。市镇内拥有各项较完善的社区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保安、娱乐和福利设施,香港城区不少老人愿意到此安度晚年。   (5)将军澳,位于九龙半岛东部地区,距市区仅有25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本岛开发于1983年,第一个居住小区1988年完成,随后已有13万人居住在这里,预计未来可以发展成为一个设施齐全的小城镇,居民可达21万人,现在已开发面积1000公顷。   将军澳附近的小赤沙、大赤沙正在开发为工业用地,港岛第三个工业开发区位于大赤沙西面,已于1999年建成。同时,在佛堂澳地区开发一个100公顷的港口作业区,建成现代化的集装箱码头。   除上述五个次一级新市镇外,位于北大屿山的东涌和大壕,将会发展成为一个新市镇。因为这里是现代化的香港大屿山国际机场所在地,已开发了760公顷机场与居住用地,能容纳6万人。 5 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   香港是一块弹丸之地,由于用地狭小,人口、技术和资本高度集聚,促使香港空间扩展向三维空间(地面、地下与空中)发展,高层建筑集中,城区中枢功能突出,商务与贸易繁华,交通便捷,车水马龙,四方辐射,形成了世界著名的港口与国际大都市。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口,水深、岸线长,是一个良好的避风港,近几年来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00万标箱,为世界第一。   促使香港空间扩展的因素极为复杂,从动力机制分析,主要有如下5个方面: 5.1 有限的生存发展空间   香港特区范围内丘陵山地的面积占80%以上,城市空间扩展主要利用各个岛屿少部分狭小的沿海平原。形成高层建筑高度密集,各大楼宇与住宅建筑都向空中伸展,或填海造地,20世纪60-80年代在维多利亚海域造地680公顷左右;80-90年代末造地1500公顷以上,由于人口集中,城区建设用地还是十分紧缺。中心地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仅有40-50平方米,甚至少于此数。 5.2 具有世界资本、技术高度集聚的空间   香港又是世界上资本与技术比较集中的城市,富有的企业家和财团汇集,加工业与旅游业发达,股市金融业高度集中,形成香港的中央商务区(CBD),如:港岛的中环、铜罗湾一带,九龙的尖沙咀附近,都是商业繁华、人流集中的区域。也是香港吸纳世界资本、技术高度集聚的区域。从城市中心用地创造的资本价值比较,东京、纽约均在9.2亿美元/平方公里以上;香港也在8亿美元/平方公里。而上海、北京仅有1500万美元/平方公里。这一带的城市用地地价高昂,造成了大部分楼宇向高空发展。 5.3 市场经济规律导致城市空间的扩展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来,信息产业高度发展,新技术、新思潮在香港创造一种在空间更离散的经济,1998年香港的GDP高达12050亿港元,人均GDP 24000美元左右。市区经济规模的扩大,导致都市范围的扩大,郊区化在加速,特别是沙田、荃湾、屯门等市区,建造了大批的商住楼、写字楼及文化教育设施,同时注意美化环境,建设许多小公园,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城市间的联系密切,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向新市镇扩散,出现了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模式。 5.4 政府政策诱导资本扩散,促进城市的发展   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区位,并经过长期的资本积累,人才集中与金融业的高度发展,全世界许多跨国公司总部、分部集中在香港,165家世界各大银行在港经营。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香港形成了世界有名的金融商贸及电子加工工业中心,形成了在亚洲地区仅次于东京的第二大国际性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容量扩大,吸引香港企业家、财团到内地投资,使得香港的技术、资本开始向内地扩散、集聚。 5.5 现代都市生活环境引导城市区域的分散化   香港政府为了疏散市区人口,在有利的地区规划建设新市镇,建设新的社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有利于香港与内地实行“一国两制”政策,有利于全港的整体发展,有利于加强香港经济与内地的合作,有利于香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促进香港经济的繁荣、健康地发展。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