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城市规划与城市形象设计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2)-04-0033-04
  • 作者简介:刘琼,女,1973年生,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中心区人居环境与旧城改造理论与设计方法。邮编:重庆,400045。 卢涛,男,1972年生,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核心可持续发展理论。
  • 山地城市中心区多维集约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
  • The Multi-concentration Planning Principle and Methord of the Mountainous City Central District
  • 浏览量:
  • 刘琼 卢涛
  • Liu Qiong; Lu Tao
  • 摘要:
    山地城市中心区特征、山地城市中心区三维空间体系的构成进行分析论述,指出多维集约山地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的现实选择,并阐述了其建构原则,最后总结出其规划设计方法。
  • 关键词:
    山地城市中心区多维集约建构
  • Abstract: Starting the discussions from the character in central district mountainous city and the constitution of three-dimension space system in the spot,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method of multi-concentration is a practical selection the space of central district mountainous city expands,elaborates the constitution principles and at last brings to the planning methods.
  • Key words: central district mountainous city; multi-concentration; constitution
  • 1 山地城市中心区三维空间构成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城市占有很大的比重。本文所指的山地城市,是指城市选址并修建在山坡或丘陵的复杂地形之上,城市用地的坡度不小于5%,城市的各项使用功能,如居住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组织、绿化空间、景观特征等是在起伏不平的地形上来组织和形成的,构成与平原城市不同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环境特征的城市。如我国的重庆、青岛、攀枝花、遵义、香港等,以及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意大利的热那亚等,都是山地城市。城市中心区是山地城市的心脏,具有城市中最高的中心性、可达性和拥挤程度,具有最高的人际和信息交流量,具有最高的土地价格和最集中、最高档的零售业,具有最高的服务集中性,是城市及所在区域繁荣和发展的标志。由于用地条件所限,山地城市的中心区空间布局常呈单核式或多核分异式布局,分布于城市中岗、谷、台地等相对平坦的建设用地上。因地形起伏不平,建筑又高低错落,空间形态上呈现出明显立体化特征,在空间要素及空间构成上具有特殊的三维结构。 1.1 三维空间要素   山地城市中心区空间的三维立体结构体系,是由自然三维空间要素和人工三维空间要素共同构成的。自然三维空间要素主要包括中心区范围内起伏的复杂地形如山脊、丘(岗、墩)、河漫地、冲沟、阶地、谷地等,以及多样的绿化植被系统如山体绿化、滨水绿化、自然草坡,它们是山地城市中心区建设的底板。人工三维空间要素则包括道路、竖向交通、建筑基座、建筑立面、屋顶平台、广场等。山地城市中心区道路既指地面上的车行道路,又指步行的商业街以及建筑物前后的台阶、梯步、坡道,同时还指地下铁路及轻轨。竖向交通指地上地下垂直交通以及扶梯。建筑基座、建筑立面、屋顶平台是人工三维空间的实体空间要素,广场则是虚体要素。 1.2 三维空间构成   山地城市中心区的空间要素被赋予了向量涵义,共同有机组合构成包括地下空间、地面空间、高层空间的三维空间结构。地下空间是城市空间集约化延展的产物,对节约城市用地有很大好处。山地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的利用范围很广,按使用用途可分为:地下商业空间、地下交通空间(地铁、地下人行通道及车库等)、地下仓库、地下市政公共设施、人防空间及其它。地下空间利用有着“储蓄能量,节约能源,节约地面,保护环境”的优点。它们与地上大型公共建筑物出入口、包括公共汽车站停车场等相对应,俨然为名副其实的“地下城”。   地面空间则包括地表地形、广场、街道、建筑物基底等空间,它仍是三维空间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环节,它在三维空间中起着转换连接作用。高层空间是城市空间正向量的扩展,提高了城市的集约化程度和空间容量。它由低层及多层建筑的第五立面、高层建筑立面、高层建筑天际轮廓线、高架道路、垂直交通等组成。以高层建筑、高架道路为标志,曾一度风靡全世界,并以之作为城市现代化的特征。 2 多维集约——山地城市中心区空间组织的现实选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增长、规模扩大,原有城市中心区已不能担负其中心性的功能,需要扩大空间容量。借用逻辑学的概念作比喻,提高城市容量的方式有两种,即内涵式和外延式。内涵式和外延式的空间扩展在城市发展形态和空间构成上表现为集约和分散。分散是使城市在水平方向上延伸,集约就是使城市主要在垂直方向上扩展,即三维空间结构。   很明显,山地城市的可建设用地比例较低,山地的地形决定了它若按分散式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就牵涉到水平用地上的选址问题,及加大地形整治费用以及交通难度,在保持城市用地的完整性、统一性、生态保护及控制建设费用上是不可取的。而以集约化方式开辟地下、地上空间,则是一个简便易行的好办法。山地城市自身的自然三维结构,可以在人工三维空间布局及立体交通处理上减少土石方量和做出有特色的安排,这不能不说是山地城市采用三维空间的优势和便利条件。而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三维空间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树立多维集约的思想,集约化利用土地,建构完善的三维空间体系,已成为山地城市中心区的发展趋势,也是其建设思想的现实选择。 3 山地城市中心区多维集约空间体系建构原则   通过对山地城市中心区三维空间体系构成以及集约化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的战略思想的分析,可以看出多维集约空间体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这个复杂的体系要能正常形成,应遵循一定的建构原则: 3.1 结合自然地形的原则   山地城市中心区有着与平原城市中心区不同的地形特征,而不同的山地城市,自然三维空间又有所差别。尊重地形,使人工三维空间与特定自然三维空间有机结合,才能构成独特的三维空间体系。尊重地形,主要有借山为景、界定中心区范围、依山就势、立体化、从纵向上强化山体结构等规划手法。 3.2 功能现代化原则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最具吸引力的区域,是城市中心功能的体现,其多维空间的建构,在功能上、基础设施上均应是三向度需求,对现代化要求程度很高,而中心区本身也应是现代化的,方能适应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应有的中心作用。它主要体现在城市中心区用地性质的平面布局与立体布局,建筑性质的多功能化以及强包络性、完备的中心区交通系统、发达的中心区信息系统等方面。 3.3 空间整体性原则   山地城市中心区三维空间体系包含有多个构成要素,不能各行其是,唯有使各组成要素相互联系形成明确的结构体系,组成整体性的空间,才能形成有机高效的空间结构,也才能与山地城市其他部分协调发展,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山地城市空间体系。 3.4可持续性原则   山地城市中心区的再开发,应当保护生态环境。即应当对山地自然生态因素(地形、地质、土壤、水文、气候、生物)和社会生态因子(建筑物、构筑物、城市交通、市政设施等)进行单因子分类、分级分析,并进行叠加与综合,从而得出综合的结论,作为山地城市中心三维空间发展方向、开发强度的依据,做到合理布局、分级开发、持续发展。 4 山地城市中心区多维集约规划设计方法   山地城市中心区多维集约空间体系的提出及实践,给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理论充实了内容,对相应的设计手法也提出了要求。由以上空间构成分析以及规划原则的运用,结合国内外山地城市三维空间设计的实践,可以总结出以下四个方面的规划设计方法。 4.1 自由灵活的平面布置与因地制宜的竖向设计   由于地形高差及场地破碎,山地城市中心区在建筑平面布置时不应太过规则或图案化,而应采取自由式,不拘一格地组织城市平面空间,体现山地城市和建筑特色。攀枝花市中心炳草岗中的图书馆、大梯道步行商业街中的商住楼,采取建筑与街道斜交布置,争取了好的朝向,同时根据地形条件、建筑性质,进退适度,疏密相间,形成了通透而丰富的街道空间。建筑依山就势随地形布置,选择有利朝向,重视通风采光和城市景观,格局自由而和谐,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成为攀枝花市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的一大特色。   山地城市中心区竖向设计则因地制宜地采取错层、吊脚、筑台、跌落、爬坡、悬挑、架空、附岩等各种手法,呈现出高低参差,起伏错落,明暗相间,以山为背景,山岩与建筑相互烘托,建筑与环境交融,构成独具地方特色的三维空间和建筑形式。重庆市中心区解放碑的大都会广场及都市广场的建筑设计中即是运用上述创作手法,采用了分层入口、分台广场的设计手法,丰富了城市空间景观。 4.2 依山就势的道路系统与立体换乘的交通组织   山地城市中心区道路系统与平原城市是有很大差别的,道路选线常受地形、地貌、工程技术、经济等条件限制,片面强调平、直,就会增加土石方工程量而造成浪费,因此山地城市道路系统依山就势、半挖半填,既节约工程造价,又可形成多种多样的城市道路景观。重庆市的总体规划修编中就明确提出其道路型式为“分层网格自由式”的概念。所谓“分层”即为不同等级、层面的交通方式,而“网格自由式”即为方格网加自由式。布线形式则采用树枝尽端式、蛇形式、环形等,以满足交通的需要。而步行系统也结合地形构成平行或垂直于等高线布置,与车行系统交织相融。这种型式的最终效果就造成了城市立面丰富多彩,城市平面轮廊清晰,区域和组团之间紧密联系,适应复杂地形而又自由伸展的良好城市风景。   由于山地城市中心区的中心性,服务全市要求很高的可达性,居民出行方式既有近距离,又有远距离,需要采用多种交通方式。如轻轨、地铁、小汽车、公共汽车等。而山地城市多维集约的土地利用与空间组织,使各种交通方式在不同空间交融,形成立体换乘的交通系统。这一系统可以采用许多特殊的交通和升降工具,如缆车道、跨江索道、垂直升降电梯、自动扶梯等。 4.3 虚实相生的空间体系与多维复合的城市广场   中心区内虽然建筑物密集,但由于自然地形限制,常留出视觉通廊及开放空间,规划设计中应当有效地结合自然地形的特点,在区内可建地集约化布置建筑,不可建地则以植被覆盖,形成虚实相映、疏密相宜的空间体系。比如,攀枝花的炳草岗中心广场大梯道步行商业街,与金沙江沿江道接通形成虚空间;而广场周围以及沿商业街、梯道两侧集中布置实体的建筑、绿化、叠水等,形成虚实相间的空间,供人们休息、购物及观光旅游。同时通过进一步加强该区的照明、交通设施,提高科技、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具有地方风格的城市特色区。   城市广场是山地城市中心区的重要空间元素,根据使用功能划分,可以分为集会广场、商业广场、交通广场、中心广场、入口广场等,它们常常有机结合地形,创造多维复合空间。主要存在方式为下沉式广场、屋顶式广场、有顶式广场、分台广场、街区式广场。下沉式广场指广场标高低于周边道路及建筑物标高的广场,它可以避免城市交通噪音影响,给人们一种有依托感和领域感;屋顶式广场指利用大型公建的屋顶来营造广场,笔者所作的重庆市解放东路旧城改造工程,即利用道路高差,在其六层楼的裙房屋顶开辟约2500平方米的屋顶广场;有顶式广场指大型建筑内部以及建筑之间的“城市中庭”;分台广场指在地形复杂的城市中心区,分台不同标高台地进行广场设计,如沙坪坝副中心内一、二期商业广场的标高各不相同;街区式广场指将城市中心区一些相邻街道辟为步行区,使其在作为商业购物广场的同时,起到城市广场的作用,重庆市解放碑中心商业区以解放碑为中心的“十字”形步行广场以及建设中的杨家坪副中心区步行商业街就是街区式广场的典例。 4.4 立体综合的城市建筑与形势兼具的空间轮廊   发展城市建筑综合体是多维集约利用土地的一个重要方法。城市建筑综合体功能齐全、强调了城市、建筑、地下设施综合发展,成功地将城市环境结构(ELEMENT-STRUCTURE)和基础结构(INFRA-STRUCTURE)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城市建筑向高空、地下、地面三向度空间发展,构成一个流动的、连续的空间体系。现在重庆市解放碑新建的高层建筑大多具有多种功能,其地下商场、车库之间由地下通道、地下步行街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规划中的轻轨在解放碑的四个出入口,有三个都是在这类城市建筑综合体内。   山地城市天际轮廊线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自然山体的山脊线,二是建筑高度及顶部造型。“天有大美而不言”,自然之美是一种平和的永恒之美,她对统一建筑物顶部轮廓有着巨大的协调作用,因而对于中心区地域内能反映地形走向的山脊线和山体,应多加以保护。高层建筑则宜成组的布置,并考虑构图要求,建筑群体其建筑高度与造型上应符合多样统一的要求。中心区的高层建筑轮廓线与作为背景的山脊线不宜平行或等高,并尽量留开敞空间。合理处理山体地势与建筑形体之间的关系,通过自然空间形态与人工建筑形态的多重叠加、平衡补形、协调整合,则可构成形势兼具的空间轮廊线。从维多利亚海湾远眺香港中环,从重庆南山遥瞰解放碑均可见它们作为山地城市中心区所特有的天际轮廓线。   由上可以看出,山地城市中心区由于自然地形的影响,具备三维空间的基础特征。运用多维集约的规划设计方法不但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地下、地上空间资源,缓解城市中心区用地紧张的矛盾,还可有机组合空间布局、道路交通,丰富城市景观。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