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其它
  • 信息专栏(本栏目由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提供)
  • Iformation
  • 浏览量:
  • 关键词:
  • “数字上海”三维地图问世 作为“数字上海”的骨架,汇聚了整个城市管理信息的上海“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平台,近日首次向外间推出。这一数据库现已容纳并能立体再现道路、河流、桥梁等显性信息,区域内经济、人文环境等多层次的隐性信息亦将能从图上一一获得。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由上海市测绘院和城市信息发展中心共同完成。在技术上,“数字上海”主要借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获取空间数据为参考基准,凭借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来“编织”多分辨率、多时态和多维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目前,上海的绿化信息采集、公交查询、大型物流等领域已成功运用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数字上海”将为政府进行城市规划、产业布局、交通管理、应急防灾等综合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成为国民经济、社会运行的公共平台,对于提升上海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将影响深远。 (摘自10月18日《中国建设报》) 城市规划要介入系统,不要介入个性 当今的城市规划在系统控制上太简单,一套道路红线几乎包含了所有的管线控制。附带着几块功能色块、几块绿地、几条河流,就完成了一幅总体规划图。并且以此作为规划建设的蓝本,匆匆进入了不该介入的个性领域——“详细规划”。 我们的规划师往往热衷城市的建筑物体量及其造型,甚至仔细到建筑物内部的柱梁位置、容积面积,仔细到外观造型、鸟瞰图和立面图。由于其建筑造型修养的有限,凭其职权充当着“城市里的总体建筑设计师”的角色。而造成的结果就是划出了一个又一个充满了“特色危机”的城市,扼杀了建筑师的发挥空间。 笔者认为,规划师应介入的系统有:一、路系。包括车行系、人行系、自行车行系。二、绿化和水系。包括进水系、绿化和截污排水系。三、电系。包括强电系和弱电系。四、燃气系。五、预留发展系。 政府应为改善旧城的不合理的“系统”而投入。政府规划是向开发商划定和提供应该遵守的新的系统控制线,以此来协调城市的系统功能。 城市是一个立体的空间,在一个城市还没有建成以前,应该先制定一个丰富的立体网系的控制,而当今城市规划的网系捆绑,等于放弃了网系的自由伸展和发展余地。它除了单调的道路红线控制以外,找不到第二条可以向城市各个角落渗透的网系,动则开膛,动则拆迁,实在是不科学之举。反过来说,丰富网系,就是解决健康和安全、解决道路和畅通、解决环境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摘自10月15日《中国建设报》) 城市建设要为“雨”绸缪 1999年11月中国科技部与德国教研部将城市雨水利用列入2000年两国科技合作计划,目前已经建设了3种类型的雨洪利用工程示范小区,双紫园小区代表新建成小区,其他还包括:老城示范小区和将建设的小区。 双紫园小区是中德合作实施的北京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技术研究示范项目,占地2公顷,工程于2000年10月开工,建设了850立方米蓄水池、1350米屋顶与道路雨水收集管道与边沟、4028平方米绿地灌溉系统和水量监测系统,铺设透水性路面 880平方米,2001年6月系统全部建成。 在这里“楼房屋顶和道路的雨水通过边沟、雨漏管等收集到一起,最后汇总到蓄水池里,经过反复沉淀、处理、贮蓄,再用于小区的绿地浇灌、洗车、景观用水等。同时为了小区道路的雨水很快渗入地下,小区还铺设了透水性很强的透水砖”。 双紫园小区雨水利用工程自建成到2001年汛期结束,共收集雨水总量为434立方米,其中屋顶雨水166立方米,道路雨水268立方米; 2002年5月至6月共收集雨水443立方米,目前小区内4028平方米绿地由雨水灌溉。 老城示范小区:选择在北京地质工程勘察院院内,占地3公顷,建筑面积大,代表90年代以前建成区的雨洪利用模式。 将建设小区:选择在天秀公园小区和水利基础总队大院,代表将要开发建设地区的雨洪利用模式。 水利专家认为,雨洪利用与控制技术是当今缓解水资源紧张、减轻城市排水和河道行洪压力的重要措施。它将汛期来自屋顶、庭院、道路、绿地等的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后,或直接回灌地下水,或贮蓄用于市政杂用,从而达到开发大气水资源,实施雨水径流量控制,构造以人为本的水环境的目的。据水利专家分析,北京市如果80%的面积实施雨水利用和60%的小区实现分散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回用,每年可增加水资源2亿立方米,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减轻城市排水和防洪的巨大压力。 (摘自11月19日《中国建设报》) 广州密织轨道交通网 广州市政府日前公布,将在从明年起的未来5年内投入400亿至500亿元资金,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至2010年形成200公里至 250公里的城市交通路网。这一路网的建成不仅将对广州的商业、房地产、旅游等带来深远影响,而且将带动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此次规划线网总规模约500公里左右,线网密度达到国外发达城市的中上水平。随着轨道交通网络的完善,商业圈之间的物流互动将会得到加强,为珠三角物资大流通创造良好条件。轨道网络连接起了众多的新城、新区,将直接刺激周边房地产的发展。其中多条线路集中、交会于番禺和南沙,这些片区将成为新的热土,以后从这里坐地铁到达广州市区各处只需要半个小时。此外,新规划考虑了与佛山、南海、顺德、中山、东莞、珠海、深圳等的连接,这些城市到广州均在1小时的时空圈内。 (摘自11月20日《中国交通报》) 昆明调整城市总体规划 始于今年7月份的昆明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2-2010年)工作,目前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该方案吸取前期影响昆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11个重要方面,选择城市不同的发展空间,建构不同的发展模式,采用战略规划层次,构筑昆明未来发展趋势与框架。 方案显示,至2010年昆明主城区/人口规模保守测算将达300万人;建设用地规模由原规划的164.3平方公里增加到264.6平方公里,调整增加100平方公里。主城规划结构布局由原来的单核心蔓延外溢式发展向多轴、多核、多层的组团跨越式发展,形成“五区三轴、一主三副”,通过“内疏、北引、南限、西优、东进”的轴向开拓、自然分割、组团发展,形成动态的城市布局结构。 (摘自10月21日《中国建设报》) 我国五年将建四百公里轨道交通,总投资数千亿元 最近5年内我国将在10多个城市建成近20条约4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投资达数千亿元。而目前已有20多个城市提出建设30多条地铁或轻轨线路,预计在未来20年内,全国将建成约85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人口与机动车数量急剧增长,在大城市,目前交通拥挤状况十分突出,交通供需矛盾严重。而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的交通运输体系,在大城市中发展大运量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必然选择。展望未来,轨道交通工作者面临如下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对人才需求日益强烈;二是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基础工作平台;三是城市轨道交通制式不断多元化,远远超越原有地铁模式范畴,带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的挑战;四是引入现代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轨道建设和运营管理水平,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接轨的要求。 (摘自10月22日《中国建设报》) 重庆规划呈现十大亮点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重庆市的城市规划正在呈现出自己的鲜明个性和特点,有关专家为重庆市总结出了十大特点:(1)规划布局现代化。根据地块特点既有周边式、半边式,又有双V式及分散式,丰富了空间塑造;(2)山水住宅特点化。山水住宅、水景住宅及山水结合的社区更加个性化、合理化,成为符合山城因地制宜的特色山水住宅。(3)交通组织便利;(4)社区设施完善化。从集中式会所,泛会所到其他设施的不断完善;(5)社区模式舒适化。“回家的感觉”正向着社区模式化方向发展;(6)立面空间清新化。部分小区已经加强立面空间的二次设计,以改变过去粗旷的简单方式,并从色彩上探索清新、淡雅或明快的风格;(7)小区环境特征化;(8)户型设计多样化。从单一的满足面积需求,逐步推出新式跃层、卧室间变化、复式组织,空中花园入户等满足市场不同层面需求具有创新特点的多元化户型;(9)材料选择合理化。注意安全性、耐久性、重视材料的保温隔热及收缩特点。(10)发展概念多元化。 (摘自10月16日《中国房地产报》) 上海将实施《苏州河滨河景观规划》两岸建筑严控高度 《苏州河滨河景观规划)日前获上海市政府批准,不久将付诸实施。 该规划的范围将从苏州河入黄浦江段河口处到苏州河外环线段,绿景规划适当分散了绿地的分布,与沿河地区的居民居住、生活等功能相匹配,同时注重在苏州河弯道处建设大型绿地,以此凸现苏州河的景观。 这次滨河景观规划着重防止两岸房地产过度开发,保护两岸的景观价值。否则,苏州河就会变成一条高楼丛中的一小“沟”。为此该规划将对苏州河两岸的建筑物实施严格的高度控制,建筑物高度与离岸距离控制在1:1范围,住宅建筑容积率不能大于2.5,公共建筑物的容积率不能大于4.0。 《苏州河滨河景观规划》还十分强调两岸的历史遗迹的保护,目前两岸已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册的建筑有29处,此次又将30多个建筑作为历史遗迹列入保护范围;规划还建议两岸应建9个左右的游船码头,供市民游览观光,让市民饱览两岸美景。 (摘自10月12日《城市导报》) 哈尔滨市请中外专家论规划 哈尔滨市召开城市战略规划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20余位专家聚集一堂,共商哈市城市战略规划。专家们对为哈市编制的三个规划咨询方案进行了评议。 这三个规划咨询方案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出,哈市应实行“调整提高、蓄势待发”和“升级跨越、再现辉煌”的“两步走”战略。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提出“开放理念与科教兴市”相结合等城市发展战略。北京新都市整体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创造可持续的城市”为战略规划的总体原则,提出城市以“中国北方文化魅力之都”为战略定位。 (摘自10月25日《中国建设报》) 广州拒绝“千楼一面” 针对政协委员关于广州市建筑应体现个性化的建议,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表示,将在今年的楼房报建审批工作中,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对建筑物外立面设计尽可能提出控制要求或给予指导性意见,使新建建筑物与城市空间、景观、环境更加协调。 (摘自11月18日《中国房地产报》) 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将公布旧城严限建筑高度 超高、碍眼、太现代的建筑将逐步从皇城中消失,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出皇城的古韵。据悉,《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即将正式公布。 北京的皇城范围东至东黄城根,南至现在长安街北侧红墙,北至平安大街,西至西黄城根南北街、灵境胡同、府右街道路红线中心线。根据调查,皇城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其他文保29处,34处普查在册文物,14片历史文化保护区。 即将公布的皇城保护的核心内容是:现在的—些破坏皇城景观的严重超高、建筑风格明显与皇城风貌不符的建筑,将在条件成熟时逐步拆除或改建;严格限制皇城区内的建筑高度,最大限度地保留四合院平房特色,楼房区的新建建筑最高不能超过三层9米;保护区内文津街、景山前街、地安门大街等道路原则上不再进行扩建,以维护原有文物景观,并通过限制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污染对文物的损坏;对平顶的多层和低层建筑逐步进行坡顶改造,逐步恢复皇城区内民房青砖坡顶、皇宫朱红墙琉璃顶的历史风貌。 (摘自11月11日《中国建设报》) 上海四分土地一分绿从零星布点到绿色网络 上海的城市绿化覆盖率将达到27%,实现了四分土地逾一分绿的美好愿望。上海市区绿地总面积达到14660公顷,其中公共绿地达到5784公顷。 上海在1998年提出每个街道至少建成一块5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一年内增加公共绿地140块,在这个基础上,140个街道又分别建成了一块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1999年起,上海市中心建设一批4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最大的大宁灵石公园达到了51.8公顷,延中绿地即广场公园达到了23公顷,静安区和普陀区(内环线以内)已率先实现了500米服务半径。 上海自1998年以来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共绿地128块,4公顷以上公共绿地8块,到2002底,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达到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27%。 (摘自11月12日《城市导报》) 云南:城市规划须“消防” 《云南省城市消防规划管理规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根据《云南省城市消防规划管理规定》的要求,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应当包括城市消防专项规划。设市城市和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县城除执行相关规定外,还应当单独编制城市消防专业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消防规划确定的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实施。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应当与交通、通信、供水、燃气、电力等城市基础设施同步设计、建设和管理。 城市消防规划是指以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和消防装备等城市消防安全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消防专项规划和单独编制的消防专业规划。 (摘自10月9日《中国房地产报》)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