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3)-01-0027-02
  •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简介:王万山(1968-),男,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在职博士生;邮编:330013。
  •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
  • The Impacts of Globalization on China\\\\\\\'s Urbanization
  • 浏览量:
  • 王万山
  • WANG Wan-shan
  • 关键词: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经济发展迅速,大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从1949年到1978年的29年中,中国城市化水平仅提高7.3%,而1979到200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升至36.09%,比1978年提高了18.3%,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达0.832个百分点,是前29年的3.42倍。但从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来看,中国城市化水平明显地滞后于工业化,与第三产业低水平相适应,两者的落后互为因果。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之比仅为0.71,远低于1.4-2.5的合理范围。这其中的原因是城市化过多受人为的制度所约束,包括户籍制度、城乡居民不同的国家福利制度、农村粘连的产权制度等。随着中国入世和经济运行制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城市化将发生一些实质性的变化,包括如下几方面:   一是城市化过程空前加速。根据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发展规律,城市化水平达到30%以后,城市化过程将加速。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期内建立,户籍制度逐步“松绑”使其对人口迁移限制作用减弱,农村年轻一代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谋生,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将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将有更多的新城市诞生和发展。据专家预测,未来2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每年将提高近1个百分点左右,至20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50%左右。   二是城市“长个头”的时候到来。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中国城市体系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功能更加多样化,城市网络更加复杂化和数字化,国际间城市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经济辐射能力更强。随着中国计划经济时代城市人口在就业、粮油副食补贴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权逐步削除,以及大城市经济多样化对就业人口的广泛包容性,未来中国城市扩张的速度将显著加快,具有国际性职能的若干特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将更快。可以预见,不远将来中国将出现若干个人口规模超巨型的大都市。并且,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外向型经济飞速发展以及中国参与世界经济的程度加深,21世纪前50年,中国有可能继港沪国际城市外,再成长出多个国际型城市。   三是小城镇不再是大战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至2000年,中国的建制镇数量达到21219个,而平均每个镇区的人口仅有6710人①。小城镇的快速发展被许多学者和官员认为是中国有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大战略。其实,中国的小城镇和乡镇企业一样,是分隔型计划——市场经济下的一种次优制度选择,是一种浪费资源的重复过度型城市化。因为集居式的小城镇一般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聚集效应薄弱,无法达到城市的效益和文明,而力争把小城镇发展成城市则是“小而全”的城市化模式。毕竟,扩展一个中小城市要比新建一个小城市在城市管理、资金投入、产业扩展等方面有规模效益和比较优势,大城市也更有经济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更能增强一国的经济综合竞争能力。所以,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小城镇所赖于生存的制度环境,即“国情”将不复存在,发展将受到严重抑制。经济全球化将加速这一过程的完成。   四是城市化将更多以市场为主导。建国至今的中国城市化,一直都以政府的政策为主导,虽然近年来的市场作用在增强,但基本上还没有改变城市行政型发育的现状。中国的县级市以上政府一般位于某个城市中心,保证政府所在地城市的发展是本地政府优先考虑的事情。因此,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总是环绕着政府为中心呈“摊大饼”式发展,在中国的省级行政区里,几乎都是省级市比地级市大,地级市比县级市大。通常认为,这是合理的等级安排,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低效的计划型城市发展模式,因为行政措施在城市资源的配置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而市场仅仅是个配角。中国的城市化也有市场推动的成功案例,如浙江省的温州市,其城市规模的壮大主要来自民营经济的力量,而温州市的龙港镇,则是中国第一个由农民自己建造的“农民城”。21世纪,中国经济将进入服务业和信息业大发展时期,无形态产品的流动越来越快,城市所承担的市场功能越来越强,对政府的离心力也就越来越大,越要求提高整个社会的信用度和市场的法治性。中国入世和融入全球经济,有助于市场的“国际标准化”,使得城市的科技、人才、资本、服务等市场要素在国家和地区间自由流动、自由配置,全面参与全球的产业分工和竞争。市场经济必然造就更多经济型而不是政治型城市,中国的城市化因此将更多在市场的指针下发展。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