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3)-01-0023-05
  •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 项目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批准号:01JAZJDGAT003)部分研究成果。
  • 作者简介:阎小培: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邮编:510275。 翁计传:工作单位为中山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现代化进程中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和实现现代化的战略*——以广东大城市为例
  • Radiant Effect of City of Large and Medium Size during Modernization Process and Strategies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A Case Study of Large C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 浏览量:
  • 阎小培 翁计传
  • YAN Xiao-pei, WENG Ji-chuan
  • 摘要:
    从讨论现代化城市辐射作用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分析广东四个大城市(广州、深圳、湛江、汕头)的优劣势入手,对四个大城市的辐射能力、辐射方式和影响腹地进行了定位,探讨了四个大城市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 关键词:
    辐射城市现代化战略广东
  • Abstract: To some extent, the degree of a city\\\'s radiant effect indicates its global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initially pays attention to theories related to radiant effect of modern city, and considers location, economic performance, level of technology information, and marketing level a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radiant effect of a city because the level of a city\\\'s radiant effect can be judged on the basis of these factors. And then the author takes four cities, Guangzhou, Shenzhen, Shantou and Zhanjiang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a case study to analyze modern cities\\\' radiant effect, radiant mode and influential hinterland.
  • Key words: radiant effect; urban modernization strategy; Guangdong
  •   城市辐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的国际竞争力,而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与城市的现代化水平有着休戚相关的关系。大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决定了其自身的辐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区域现代化的进程;同时,通过城市现代化“协调性”特征反过来影响到城市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1 现代化城市辐射作用的理论问题 1.1 城市辐射的涵义及其特点   辐射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是指能量高的物体和能量低的物体通过一定的媒介互相传递能量的过程。从净辐射的能量数量来看,能量低的物体能量不断增加,最后趋于同等水平(厉以宁,1999)。将物理学中的辐射概念用于解释和促进城市现代化,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但城市作为一个无所不容的大系统,城市能量辐射与物理学中的辐射概念仍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表现在:①城市与其他城市或地区之间的辐射虽同时进行,但辐射的一致效应不一定是拉平两者之间的现代化水平,这取决于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媒介的优良程度。例如,城市若处于现代化起飞阶段,往往会导致周边较落后地区的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流向城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抑制了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②对于综合实力相差不大的城市,现代化水平越高,净辐射越大。但城市系统各要素的发展水平并不相同,某些对城市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要素的发展水平可能比其他城市低,导致该城市的辐射作用可能较小。如深圳的综合实力虽比广州小,但它的市场体制健全、科技创新能力强,城市的辐射能力在某些方面已超过广州。③城市辐射媒介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城市辐射的效果。基础设施和区域市场化水平决定了辐射的有效性。当市场一体化水平较高时,行政干预减少,地区间的经济交易和其它交流会高效率进行,辐射的效率高;反之则低(厉以宁,1999)。 1.2 现代化城市的辐射方式   从辐射源自身形态来看,可分为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①点辐射一般以大中城市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推开,逐步扩展到较远的地区。中心城市与周边落后地区在诸多因素方面存在能量势差,并通过点辐射实现两地优势互补,推动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现代化和经济发展。②线辐射一般以交通干线为带状辐射源或辐射干线,向两翼地区或河流上下游地区推开。发展水平相对低的辐射干线两侧地区和水平相对高的辐射干线上的城市或线形地带之间也存在能量势差,因而可实现线辐射的优势互补功能。③点辐射和线辐射的结果是形成中心城市或辐射干线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普遍较高的区域,并成为面状辐射源,对周边地区展开辐射,进一步扩大现代化区域。需要指出的是,点辐射、线辐射和面辐射只是相对概念,任何一种辐射源都会同时存在这三种意义上的辐射。线辐射由点辐射构成;面辐射内部存在无数个点辐射和线辐射;点辐射本身也是一个相对概念,从微观意义上讲,点辐射又是一个面辐射。   从辐射源影响的区域形态来看,可分为有形辐射和无形(虚拟)辐射。①有形辐射。在工业经济形态下,辐射源的产业构成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不发达,限制了辐射源的辐射能力和影响区域的范围和形态。同时,由于辐射源所依赖的辐射媒介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手段,导致辐射源的辐射途径局限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使得辐射源的影响区域在空间上具有面状、条带状等地理形态,呈现“中心—腹地”关系密切的有形区域。②无形(虚拟)辐射。科技进步使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成为辐射源的主导产业。辐射源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和辐射媒介的科技信息化程度成为辐射源辐射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虚拟辐射的突出特点是辐射媒介高科技化。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化服务媒介的发展,使得辐射源的影响范围变得“广域化”和“无形化”,也使得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无论是有形辐射还是无形辐射都是现代化城市的辐射方式,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无形辐射的作用日趋明显,有形辐射的作用相对弱化。 1.3 影响城市辐射的因素 1.3.1 经济地理位置   城市与周边的经济地理关系直接决定了城市辐射的力度大小。如区位优越地区中心城市不但对周边地区产生点辐射,而且借助发达的海陆空运输干线对其他地区或城市展开线辐射甚至是面辐射。 1.3.2 综合经济实力   一般来说,城市经济实力越强,辐射能力越大。如果城市位置优越,辐射媒介系统发达,经济实力强大,则该城市具有区域性的点、线、面辐射带动作用。 1.3.3 科技信息化水平   科技信息化是当代城市实现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是城市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国际化的必备条件。科技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辐射力的大小,同时也影响到城市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 1.3.4 市场化程度   首先,从行政体制角度来看,辐射理论要求打破由计划经济体制带来的市场分割局面,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市场体系,减少辐射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政治市场化要求优化政府机构,减少市场交易的行政干预,加速各种要素的市场流通速度和效率;市场体制要求做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同时制定完善的市场法规,确保经济健康发展。其次,从经济市场化角度来看,经济要素按照市场机制得到有效配置。生产、消费和流通领域市场化程度越高,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就越充分,市场互补性就越强,城市的辐射作用就越能得到提高,城市与区域的现代化进程就会加速。再次,从城市现代化建设来看,土地资源是否优化配置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应遵循地价规律,确定合理的用地供求比例、用地功能布局及开发强度等建设用地技术规范,从而决定城市各类用地最有效利用。最后,从影响城市辐射能力的因素来看,城市经济实力和辐射媒介从根本上决定了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市场化程度和科技信息化水平不但直接影响到城市潜在辐射能力的增长,而且间接影响到城市现状辐射力的有效发挥。若以前两者为依据,后两者为参考,可将现代化水平不同的城市划分为四种辐射源:超强辐射源、强辐射源、一般辐射源和弱辐射源(表1)。 2 广东大城市的辐射作用定位 2.1 城市辐射能力定位 2.1.1 城市辐射条件的优劣势分析   广州的优势表现在:①广州是广东经济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2056.13亿元,居全国十大城市第三位。②广州是广东区位条件最有利的中心城市,城市有形辐射媒介系统发达。③广州具有发达的无形辐射媒介系统和较强的无形辐射能力。广州的科技信息化水平较高,在广东仅低于深圳;广州的金融、信息、咨询、财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在广东首屈一指;广州也是华南地区的教育、文化中心。④广州虽然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但市场改革步伐明显快于其他城市或地区,市场化程度在四个大城市中仅次于深圳。   深圳与广州相比,优势在于:①深圳毗邻香港,外向型经济发达。1999年经济外向度为284.44%,居全国首位。②深圳高科技产业发展水平高,产业的科技竞争力强。1999年高科技产业占GDP比重57.11%,居全国前列;深圳的金融、信息等服务业也较发达。可见,深圳虽然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较弱,但由于高科技产业的绝对优势和某些服务业的优先发展,使得深圳的辐射作用在空间地域上呈现出明显的“广域性”和“跳跃性”。③深圳的市场化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   汕头的优势表现在:①侨乡优势,发展对外贸易条件较为优越。1999年汕头市对外依存度为78.34%,居四个城市的第二位。②自然区位和经济地理位置优越。汕头已初步建立起一个以深水港为中心,以发展海运为重点,以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骨架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式的快速高效的综合运输网络,扩大了辐射范围。然而汕头的不利因素也很明显。首先,综合实力较弱。1999年,GDP仅占粤东地区(汕头、潮洲、揭阳和汕尾)的39.36%。其次,城市人口素质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再次,科技信息化水平较低。汕头由于受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人才资源的限制,科技信息化水平位居广东四个大城市之末。最后,市场化机制有待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机制和法制建设相对落后,经济杠杆作用不强,国有企业亏损严重,市场体制建设仍处于雏形阶段。   湛江的优势表现在:①地缘位置及海港条件优越。湛江东出太平洋、西依北部湾、南下东南亚、北靠大西南,城市的辐射圈广及海内外。②教育和科技具有相对优势。湛江是广东教育实力仅次于广州的城市,教育发展水平较高。湛江的科技信息化水平虽低于深圳与广州,但高于汕头。③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湛江国有企业放开搞活面已达93%;政府职能加速转变,七大行政公司全部实现转制;三级架构国资管理和营运体系已形成。然而,湛江的辐射媒介系统不配套,交通能源体系建设不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辐射的需求。湛江虽有发达的海港运输体系,但陆空运输体系较为落后,直接制约了港口城市的有形辐射带动作用。此外,湛江的综合经济实力在四个城市中最弱,缺少支柱产业;与周边城市的经济互补性差,影响了城市辐射力的扩张。湛江的市场化发育程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1.2 城市辐射能力定位   通过对四个城市辐射条件优劣势的比较分析,可对各自辐射能力进行初步定位(表2)。   广州、深圳两市作为广东中部地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区位条件优越,经济实力、辐射媒介、市场化程度和科技信息化水平等要素的发育程度比较完善,基本达到强辐射源的级别水平。汕头、湛江两市处于东西两翼地区,区位条件相对较差,辐射媒介系统比较落后,既影响经济实力的提高,又影响其他两个要素的现代化水平。但两城市作为广东次区域中心城市,也达到一般辐射源的要求。   在上述两组城市中,广州与汕头相似,深圳与湛江相似。前两者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较为明显,其共同点是辐射媒介系统相对优越,促进了有形辐射作用的发挥;而后两个城市在市场化程度和科技信息化水平方面更具优势,无形辐射能力较强,但与周边腹地经济互补性相对较小,限制了有形辐射作用的发挥。 2.2 城市辐射作用方式及其影响腹地定位   深圳志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深圳和香港一体化是必然趋势,因此,深圳的发展方向是“和香港一起走向世界的国际性城市”。深圳提出建设“数字城市”,走科技兴市之路,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城市的辐射范围从国内来说,应是承担香港对内陆的无形和有形辐射功能,实现港深与内陆经济的互补,共同促进和带动全国的现代化,即深圳的腹地应面向全国。   广州向来为华南地区的经济、商贸、信息、文化中心,其功能和作用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其他城市所替代。因此,广州城市发展方向应是华南地区、广东省、珠三角的首位中心城市,区域性商贸、金融、信息、文化中心,承担一定功能的国际性城市;应提倡有形辐射和无形辐射并重的策略。广州的有形腹地是广东省;无形腹地包括广东、湖南、广西、江西及福建与湖北部分地区,甚至是云贵川省区。   汕头虽然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由于没有强大的经济靠山,不可能成为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国际性城市,但汕头作为粤东地区的经济中心,理应承担起地区性辐射源的作用。汕头应加强自身经济系统的完善,培育关联度较高的支柱产业,增强经济实力,近期发展应侧重于提高有形辐射能力。汕头也应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城市的科技竞争力,为远期提高无形辐射能力奠定基础。汕头的影响腹地近期可定为东翼的潮汕地区,加强区域内辐射媒介系统建设,增进区域经济联系;远期可考虑将汕头的港口腹地范围作为城市的辐射影响范围,逐步完善与福建、江西的陆路交通系统网络,提高人流、物流的可进入性。   湛江的科技信息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相对较高,具备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港口条件,但受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周边经济环境的限制,经济外向度居四大城市之末。湛江作为大西南的出海口和广东西翼的中心城市,城市现代化不但要承担起区域辐射源的作用,更要利用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和天然良港条件,提高城市某些领域的国际化程度,加强无形辐射的作用。湛江的有形辐射区域为西翼地区;无形辐射区域为大西南地区、越南部分地区和东南亚各地。 2.3 珠三角与东西两翼中心城市的辐射关系   广东经济发展不平衡,现代化也存在渐进性。经济发达、现代化进程较快的珠三角通过有形辐射和无形辐射逐步影响相对落后的东西两翼地区,两翼地区也通过优势互补与珠三角不断加强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首先,珠三角与东西两翼的现代化水平存在巨大势差,存在辐射作用的可能。其次,辐射媒介逐步完善,为辐射作用提供了传输手段。东西两翼与珠三角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道路网络密度差距缩小,东西两翼实现了铁路运输,列车运行速度提升,大大缩短了与珠三角之间的时间距离;现代邮电通讯设施的建设,既提高了东西两翼的科技信息化水平,又扩大了与珠三角的无形辐射影响。再次,东西两翼的现代化关系到广东全省现代化的进程与质量,省政府在政策上会加大支持力度。省政府已提出“中部地区领先,东西两翼齐飞,广大山区崛起” 的奋斗目标,并将加大区域行政改革力度,出台一些特殊政策,加速全省的市场化进程。 3 广东大城市实现现代化的战略 3.1 实现现代化的动力机制   广东大城市现代化带有东亚模式特点。首先,广东城市发展的现代化环境与东南亚某些国家相似,如区位临海、资源贫乏、对外向型经济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其次,从层面实现现代化的渐进性来看,都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实现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以提高城市的市场化水平,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现代化;继而,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等思想意识领域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慢慢地转型。最后,政府干预经济都比较明显。因此,广东大城市现代化的动力机制,除具有一般城市现代化的共同规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征:体制创新成为实现现代化的直接动力;外向型经济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捷径——外力驱动;“后发效应”显著,信息化与工业化合二为一成为推动城市现代化的综合动力;区域城市化速度发展缓慢,不利于现代化的进程。 3.2 城市现代化战略   广东四个大城市由于城市发展阶段、城市性质职能和城市发展条件不同,因此实现城市现代化的战略应该有所定位、有所协调、有所分工、有所侧重。 3.2.1 产业现代化战略   对于广州、深圳这两个现代化水平较高且差距不大的城市,产业现代化战略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但由于城市的性质职能不同,在产业选择和重点部门培育上也应该有所不同。①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现代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都已达到较高水平,应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内涵,增强城市的虚拟辐射能力。同时,也要适当发展一批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企业,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②深圳与香港的经济联系密切,外向型经济发达,产业现代化应着眼于提高城市虚拟辐射能力,加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深圳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为之服务的信息咨询服务业,实现资金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将深圳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基地,以提高深圳市的产业市场竞争力。   汕头和湛江两市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化过程远没有完成,因此,在发展部分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同时,应加快工业化进程,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①汕头应定位于区域经济中心,大力发展区域经济。利用港口优势,通过较为发达的外向型经济带动内向型经济,扩大城市的有形辐射能力,带动潮汕地区的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同时培育城市的信息化能力,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汕头的工业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港口优势新建或扩建冶金、电力、造船等临海型工业,以增强工业实力。②湛江目前经济基础在四个大城市中最为薄弱,但有利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湛江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地方中心城市的定位。随着东南亚经济的快速发展,湛江应该把握机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职能的高度外向化的城市。因此,湛江在努力提高城市第二产业发展实力、质量与内涵的同时,也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交通运输业和信息服务咨询业,增强城市的虚拟辐射和有形辐射能力。 3.2.2 城市信息化战略   广州有条件也有必要建成“我国的综合性国家级信息中心城市”。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肩负着整个大区域的信息化使命,必须加快数字城市建设,树立区域观念,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扩大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电子服务等信息密集服务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领域。   深圳作为信息港香港的补充和我国高科技产业化基地之一,建设信息城市的经济基础、产业基础、人才基础均较好,发展成为数字城市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目前,深圳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信息产业、信息服务等方面都全国领先,可望“与香港一起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一级专业性信息中心”。   湛江在四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最低、科技信息化水平较低。这与湛江未来国际分工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湛江的信息化建设任务最为紧迫。不但要打开港口腹地联系的交通瓶颈,更要建设信息化工程,增强城市的虚拟辐射能力,使湛江能在短期内成为我国通往大西南和东南亚国家的重要“跨区域综合性信息中心”。   汕头作为腹地较小的省级区域中心,可考虑建成为“广东省级区域信息中心”。 3.2.3 外向化发展战略   四个城市中,除湛江外,其余三个城市的经济尤其是第二产业对外依存度都较高。由于四个城市的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外向化战略目标也应有所不同。①深圳:高度外向型。过去20年,深圳实行“引进来”的外向带动战略,导致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城市现代化进入跨越性阶段。深圳应利用已经形成的科技创新优势,参与国际竞争,走“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之路,实行“外资导入、出口导向”的外向化战略。②广州:“内外兼修”。广州城市的性质职能及在全国区域分工中的地位决定了其不可能完全走高度外向型之路。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和服务能力是城市发展的重点。③湛江: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湛江在资源、区位条件等方面与二战之后的日本相似,因此,湛江可参考日本“吸收性战略”:大量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培育吸收、消化和创新能力,加大信息基础设施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同时利用港口优势,加大外贸发展速度,发展优势产业和互补性产业。④汕头:由较高的外向型向“内外兼修”转变。高度外向化必须建立在雄厚的综合科技竞争实力基础之上,因此,汕头在现代化的起飞阶段,必须完成工业化,走“外向”带动“内向”之路。 3.2.4 市场化战略   鉴于我国城市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弊病基本相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可从几个方面考虑。①完善所有制形式。湛江、汕头、广州三城市市场化水平较低的直接原因是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不高,而企业经营制度的形式是影响这一指标的关键。汕头、湛江国有企业比重较大,市场化步伐举步维艰。因此,推进市场化的关键步骤是企业所有制形式的变革和产权制度的改革。②转变政府职能。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作用,不但减弱了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高效性,而且培养了企业的依赖性,降低了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因此,市场化改革首先要实行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进行政府机构组织形式和权力分工改革,减少行政对经济生活的干预。③区域市场化调节。单个城市的市场化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要想获得整体发展的强大动力,区域市场化程度的共同提高是必备条件。各城市应相互交流、学习、借鉴改革经验,共同商讨制定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减小行政保护壁垒,促进城市发展要素的市场流通。 3.2.5 人才工程战略   四个大城市人才工程发展差距较大。广州人才工程综合水平较高,教育水平最高,人才引进也较好。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虽较大,但随着高级人才容量的饱和,将出现中层人才结构断层,教育水平也有待提高。汕头的人口现代化水平最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均处于最低水平。湛江人口素质虽比汕头稍高,但可能是城市的经济优势和政策优势不明显,在吸引人才方面要比汕头差得多。针对不同的情况,四城市人才工程应采取不同的战略对策。广州应采取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两手并重的战略;深圳应积极推进中层职业教育和虚拟教育,填充中层人才结构断层,弥补高层人才优势渐失之不足;汕头应狠抓人口基础教育,制定吸引人才政策;湛江也应两手并重,但要在高级人才吸引方面下足工夫,积极推进城市工业化和信息化齐飞工程。 3.2.6 城市化战略   四个大城市处于不同的城市化发展阶段,战略制定应有所侧重。①对于城市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广州和深圳,应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中心与周边地区有效产业扩散和功能互补关系,完善城市内循环系统(如交通、环境、社会福利等)的可持续性。②对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汕头和湛江,应加大城市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城市辐射媒介的现代化,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作用;同时,应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市远期发展的可持续性。③省政府应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与调控,打破行政界限,加强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的产业扩散引导与鼓励,同时,也应加大区域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改善大区域的经济循环,促进全省的城市化进程。 3.2.7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个笼统、全面的概念,但对于城市现代化来说,又是必要条件,因为城市现代化应该具有高度的可持续性。因此,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既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加投资,增强创新能力,取得经济竞争优势;又要注重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