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城市更新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3)-02-0034-07
  • 中图分类号:K928.72    文献标识码:A
  • 项目基金:获江苏省社会发展基金重点项目(BS2001083)和国家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资助。
  • 作者简介:阳建强,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旧城改建与城市更新专业学术委员会委员。邮编:南京,210096
  • 秦淮门东门西地区历史风貌的保护与延续*
  • The Preservationand Extension of Historical Sites Around Mendong and Menxi District Along Qinhuai River
  • 浏览量:
  • 阳建强
  • YANG Jian-qiang
  • 摘要:
    秦淮门东门西地区是南京市的重要历史地段,本文分析和研究了该地区的历史发展演变、传统风貌特征及目前现实状况,提出了对该地区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措施和建议。
  • 关键词:
    历史文化保护城市更新历史地段秦淮
  • Abstract: Mendong and Menxi district along Qinhuai River is an important historic district in Nanjing.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studies its evolution, historic style and current situation.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plann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preservation and renewal.
  • Key words: historic preservation; urban renewal; historic district; Qinhuai
  •   秦淮门东门西地区是南京市内目前最重要且仅存不多的传统民居片区之一,是昔日南京城南地区辉煌历史活的见证,它沉积了古城发展过程遗留的历史痕迹,至今仍集中保存着许多文物古迹和传统民居,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该地区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与之并存的是简陋陈旧的基础设施、狭窄拥挤的道路和破旧老化的居民住宅,而且许多文物古迹的保存情况亦不尽理想,从而造成该地区的更新改造面临着既不能将现状封存保护,又不能一律推倒重建的两难境地。近年来,随着中山南路南延,中华路沿街商业建筑群初具规模,以及夫子庙地区改造经验的积累,为该地区的更新改造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契机。如何在新的背景条件下,抓住时机,充分挖掘其内在的潜力和开发的价值,处理好该地区保护与更新的关系,提出适宜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措施,成为南京市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 1 历史发展演变与风貌特征 1.1 历史发展   门东、门西地区位于南京城南秦淮区的南部,历史上秦淮河一带曾是古城南京的繁华地区和居民集中的聚居区。作为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秦淮河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地,当时最热闹的两个商业区和居民区之一横塘,就位于中华门——水西门的秦淮河沿岸。东晋建康由于移民迁入使人口激增,原先的商业区不敷使用,开始向东面的秦淮河两岸发展,其周围成为豪门宅第所在。南北朝时,南朝的齐、梁、陈三朝的帝王,在今老虎头附近,或建花园别墅,或营宫室祭坛,使此地成为士大夫萃聚之所,同时两岸的商市共计有100多个,有些商品单独成市。自元代起,南京丝织业得到较大发展,“匠户”都集中在现集庆路以内秦淮河沿岸,使秦淮河具有了生产功能。   明代是古南京建设最重要的时期,朱元璋定都南京,使当时的南京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整个城内手工业十分发达,其中以纺织及印刷为最盛,从明初匠户达四万多户就可见一斑。那时城市的商业区主要集中于秦淮河两岸及其附近,在这一带各种手工业及商号号称一百零三行,明太祖时因商旅繁盛,曾大量建榻房,供商旅住宿以及作为货栈,在其附近还建了不少酒楼作为娱乐场所。加之朱元璋修造城墙,这地区恰在南城城墉,于是该地区又出现了繁华的景象,成为大族聚居、商贾云集之地。明初巨富沈万三的家宅园林就在这一带,迄今,这里许多街巷地名都还保存着与他有关的传说。明清两代,这里可谓是官缭文士的园墅宅第相望之处。   近代,由于交通方式的改变,城市中心的偏移和南京经济的衰落,秦淮河一带也逐渐衰败下来。解放前,战火不断,居民经济状况日益凋敝,房舍破败,市面萧条,秦淮河沿岸成了棚户区和藏污纳垢之所。直到解放初,政府对秦淮河河道进行了环境治理整顿,其原来破败景象才有所改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周围交通条件的改善,秦淮地区的建设逐渐展开。1980年代夫子庙地区开始了全面的修复和整治,恢复了“青砖小瓦马头墙”的传统风貌,成为南京市民俗旅游的热点和城市商业的中心。近年来城东干道的开通以及中华路的拓宽,无疑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交通条件,但该地区由于人口稠密,建筑的环境质量较差,又有历史遗迹、文保单位和传统民居尚需保护,除一些零星建设外,整体的更新改造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1.2 风貌特征与历史价值 1.2.1 街巷空间特色   东西向街巷由于是顺建筑开间面走向,后部沿街以一层住宅为主,空间感觉宽敞,高宽比约为1:1。南北向街巷两面多为建筑山墙面,高宽比约2:1。从道路等级看,东西向街巷是主干,南北向街巷是分支。如马道街、剪子巷等街道较宽较长,东西贯穿,街道两旁商业网点较多成带状分布,街道较热闹,而南北街巷如陶家巷、双塘园、上江考棚等夹在两条东西街巷之间,街道尺度较小较安静。建筑构成元素上,南北向街巷界面多为山墙和院墙,但偶尔有边门及门头,有高窗及窗眉,且保留了少数高大的封火墙,轮廓线较为丰富。东西向街巷有入口门头或门罩,有小方窗,有少量檐部,虚实相间。入口的门头或门罩装饰种类较多,有传统徽式,也有近代西洋式。门头下喜用小圆镜作为避邪之用。   街巷整体格局主要是东西的几条主街较为平直,南北向小巷则多采用丁字街形式。地块内部的小巷更是曲折,沿城墙作为屏障,形成安静的居住景观。沿街有指向城墙的小巷,以城墙作为对景。沿秦淮河部分,则顺着秦淮河的线型,隔一段距离有小巷通至河边,且往往有台阶下至水边。 1.2.2 传统民居类型与风格   至今保留下的传统民居,多是清朝中晚期至解放前建造的。历经时代变迁和自然老化以及其他人为破坏,其状况已颇为破旧,但总体上看仍不失为南京现存典型江南民居风格的代表。民居建筑布局为多进院落,入口设在轴线处,沿纵轴线依次布置门厅、大厅、正房,再后为附属用房。建筑多为封闭式庭院。院落常见的是三进至五进,每二进间是庭院或天井,最多可达七进八进。各进的排列次序,以五进为例:门厅→大厅→正房→正房→正房。门厅和大厅都是一层,正房是一层或二层,最后一般多一层的厨房、柴房及下房。大的家庭,往往有好几进庭院,沿街的出入口也有好几处,大宅院内有花厅、书房、花园及祠堂。建筑中以大厅等级最高,明间为五架梁,前檐有轩,后有一步架,南京人称大七架梁,次间以及其它房间都为穿斗式结构。从建筑型制和结构形式来看,门东门西地区为江南传统居住建筑中极为典型的一种类型。   在门东门西地区的民居中还有一种重要的类型,即河房或河厅。顾名思义,河房指沿河而筑的房屋。传统秦淮河房直接建于水上,下立木桩,上筑亭阁,一幅小桥流水的景象,“枕河而居”一词大概由此而来。迄今河房因老化和人为改造已不复旧观,目前秦淮河沿岸多是八十年代建设秦淮河风光带时兴建的“新河房”。   传统民居的细部装饰较为朴素简洁(如左图)。装饰的重点主要在入口部位,如门头、门罩,多采用砖砌或木雕。普通人家,沿街的砖砌门头很小,门头两端向上起翘,略具韵味;大户人家的入口相对较为讲究,门前有照壁,壁上有菱形的福字,外墙上有四个栓马石。大厅内的梁柱结点和檐下亦都有雕刻。入口门楼采用砖雕,磨砖对缝,雕工细腻,庭院内的铺地用侧砖、青石或方砖。 1.2.3 现存文物古迹   门东门西地区现存文物古迹及遗址17处,其中有国家级文保单位中华门城堡和明城墙,市级文保单位周处读书台、胡家花园、蒋百万宅和梁光宅寺等,以及一些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门城堡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瓮城城堡。整个建筑全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等混合物作粘合剂,垒砌巨砖而成,极为坚固,而且布局严整,构造精巧,有三道瓮城,四道拱门。明城墙在门东门西地区的长度达3.23公里,此段城墙是南京古城墙质量最好的一段,也是较宽的一段,现存的城墙是当年朱元璋利用南唐金陵城的基础改筑而成的。周处台遗迹位于武定门下老虎头44号,历史上是周处当年苦读之处,周处是西晋时著名历史人物,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至今,在社会上颇有影响。胡家花园位于鸣羊街西侧,东晋建康时期,手工业十分发达,曾在此设有官营的陶器作坊,后兴建一所名寺,由于原先是陶器作坊,称为瓦官寺。该寺庙是当时保存艺术品最丰富的佛寺。寺庙毁于南唐灭亡时。寺东有凤凰台,相传有百鸟朝凤而闻名。历史上胡家花园有众多文人园林,如胡家园、露园、南园和复园。蒋百万宅,俗称“九十九间半”,原为蒋寿山宅,蒋寿山晚清替太平军赶驴运粮饷而致暴富,人称“蒋百万”。石观音寺,亦称梁光宅寺。原为萧衍故宅,衍称帝后,于天监13年(514)舍旧宅为寺,称光宅寺,当时又名萧帝寺。明永乐时,重加修建始名石观音院,为当时旧南京城南香火较盛的寺庙。此外,本地区尚有多处区级文保单位,这些深厚的历史沉积无疑反映了门东门西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古南京地方文化的集中之地。 2 目前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2.1 物质老化和功能衰退现象严重   经调查发现该地区由于时间的推移和岁月的流逝,许多建筑及其设施已超过其使用年限,变得结构破损,设施陈旧。其老化的程度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为建筑结构尚可,但户型不成套,无独立的厨卫。一种为建筑质量较差,结构受到较大程度损坏,住房不成套,面积小,设施不齐备,无下水管网,生活污水流入街边阴沟或直接渗入地下。再一种为因年代久远长期失于修葺,结构严重腐蚀,住房不成套,无独立的厨卫,设施极为简陋。根据调查统计,这些质量差结构老化的建筑约占该地区总建筑的60%。另外通过选择典型地段测算,老住宅区建筑密度一般高达60%,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不足6平方米,户均居住面积不到20平方米。   在设施方面,住宅区的给水管道均为DN200以下的支管,用水标准较低,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排水系统上,雨水直接排入内秦淮河,污水进入内秦淮河河边的DN600的截流管,严重影响秦淮河的水质和环境。与此同时,下水管道标准亦偏低,管径小,局部地段排水管与明沟并存,一些地段无下水道,造成排水不畅,雨后积水现象严重。另一严重问题则是居民区内卫生设备普及率低,缺少家用卫生间,靠公用厕所来解决问题,但公厕数目难以满足现实要求,常有溢池和泛臭现象,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质量。 2.2 人口密度高并存在一定社会问题   就目前状况,秦淮区在南京主城区属人口密度较大地区之一,而门东门西地区人口密度是秦淮区平均人口密度的1.5倍。根据初步调查统计,门西地区约为725人/公顷,门东地区约为755人/公顷。可见,门东门西地区人口密度较高,是秦淮区人口密集地区。调查统计还表明该地区老年人占的比例较大,门西地区老年人占的比例约为20%,门东地区约为18%,说明该地区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目前在该地区的居住区大致可分为已被开发的新区片和尚未改造、保持原状的老区片,前者多为开发商开发新建或用地单位自行开发,人口多为迁入户,集中在沿中华路、长乐路、江宁路一带。后者居民多数仍居住于破旧危房中,大部分是老住户,60%以上的人居住于此超过30年。居民大多是普通工人、服务人员及个体从业人员,文化背景相当,没有受过太高的教育,且有部分工人下岗、待岗,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另一问题是空挂户较多,原有家庭分户问题亦较突出,同时还存在不少青年人口外迁现象。这从另一侧面反映该地区居住生活质量在下降,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从而导致大量有经济能力的青年人外迁到其他居住区,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门东门西地区的衰退。 2.3 用地布局混乱且比例结构不尽合理   与国内其他旧城一样,居住、工厂、仓库、文物古迹用地相互混杂,布局混乱,且用地比例结构不尽合理。在总用地中,商业用地约占3.4%,档次较高的商业设施主要集中在集庆路、中华路、长乐路和江宁路一带,而在该地区内部则没有较大规模的商业服务设施。只是在几个主要街坊有几处零散小杂货店,居民日常生活购物十分不便。由于历史的原因,工业用地过多亦是一大问题,根据调查统计,门西地区工厂,约占总用地的24%,主要有第一棉纺厂、南京印染总厂、热电厂、合成纤维厂、茶厂,南京金笔厂等。目前不少厂的状况都不胜理想,如印染厂人数3000人,其中下岗1000,离退休1000,工厂效益较差,其他一些小厂的状况则更不尽如人意。门东地区在不同程度上亦有类似问题。这些工厂的存在对传统风貌的保护亦会产生较大的威胁。 2.4 文物古迹保护欠佳传统风貌特色有所消退   就门东门西地区历史文化古迹保存现状,其情况不容乐观。明城墙两侧的土地使用较为混乱,城墙内外被住宅包围,建筑低矮、破旧,并贴近城墙,有的城墙段还被几家小企业占用,城墙沿线成了仓库货场,甚至若干段城墙被工厂拆除作为大门和通道,工厂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也会严重侵蚀城墙。胡家花园今已弃废,仅有现在的花房苗圃。周处台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其场地内为居民居住,并自行搭盖起简易民房,环境状况较差,旧貌已无存。石观音寺仅余观音殿一座,周围亦为居民住宅所包围。一些区级文保单位多用作住宅,室内环境破坏严重,存在不少私搭乱建的现象。近年来由于缺乏整体保护观念,无规划控制的零星建设导致了环境与空间形态的混乱,与原有历史风貌难以协调。这些均反映出该地区历史文化遗产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和挖掘,一些文物古迹正在丧失其历史文化价值。 3 保护与更新规划对策及建议 3.1 制定综合的保护与更新目标   门东门西地区作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江南典型风格的传统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珍贵的历史资源和引人入胜的传统风貌特色。这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但同时又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它们具有相当高的历史价值和开发潜力,是南京未来文化发展不可替代的资产和重要的基础,但该地区现实中存在的物质性老化、功能性衰退和历史特色消失的严重问题,又引发了尖锐的矛盾。目前最为关键的是应本着正确处理好该地区传统风貌保护与现代化发展的关系,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和强化其历史风貌,增强旧区活力,从物质环境改善、社会环境改善、居民需求以及历史风貌特色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的保护与整治,使该地区的传统风貌得以保护延续和价值再现。具体体现在:   ·依据南京城南传统居住区的功能特点,调整该地区用地功能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重,强化居住职能,并结合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增强该地区的活力。 ·遵循保护与发展并重原则,保持该地区原有街巷的空间格局与形态,强化沿河开放空间及古城墙绿带的控制与建设,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提高居住质量。   ·完善和提高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及交通条件,进一步补充和健全其社区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充分考虑老年人休闲活动要求,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功能与生活需求。   ·保护和保留真正的文化传统,通过对街巷、院落和传统民居的整治,以及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梳理,使其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发挥其新的社会作用。 3.2 建立系统的保护与更新规划   门东门西地区传统风貌特色由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明城墙、中华门城堡和其他文物古迹,以及富有江南传统特色的民居、秦淮河及典型街巷所组成,为了使构成传统风貌的综合要素不受损害,必须编制系统的保护与更新规划。对已划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的文物保护单位,按文物保护有关规定划定重点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从严格意义上加以保护。对历史文化价值较高但由于年代久远而遭破坏的文物,如市级文保单位周处台,胡家花园等,应充分挖掘和开发其人文景观,使之在社区的传统文化发展中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对较集中的传统民居地段,可划定传统民居风貌保护区,以对其中的保护、更新、改造和整治进行有效控制。与此同时,为形成更为完善的保护系统规划,还应与其内部用地功能结构调整以及道路交通和绿化系统规划相结合。关于用地功能结构与布局,集庆路、中华路、中山南路和长乐路按南京总体规划要求布置公建用地,地区内部以居住用地为主,内部的工厂应尽可能向外搬迁。为保持该地区原有的格局,同时考虑到现代化城市消防和交通便利,可适当拓宽和打通该地段内的主要干道,明晰道路结构,内部步行系统则尽量保持该地区内部街巷的原有格局和形态。绿化景观规划则应充分利用旧巷弄原有古树古井,结合胡家花园的整治修复,以及秦淮河绿化带和明城墙绿化带建设形成均衡分布的绿化系统。 3.3 加强城市设计的控制与引导   从城市设计价值看门东门西,它是南京从古至今城市建设发展脉络仅存不多的地块之一,它蕴涵着大量真实的历史性建筑及空间环境等文化资源,较为典型地反映了江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和风貌。如采取一般性控制方式,难以保证获得高质量的旧区空间环境和维持旧区的风貌特色。因此,至关重要的就是其保护控制规划应建立在严格的城市设计基础上。应对该地区的空间格局、旧街巷、传统建筑乃至重要的空间标志和要素提出详细的控制和引导要求。传统民居风貌保护区,为保持传统民居建筑体量小、造型轻巧、色彩淡雅和幽静整洁等特色,应从严控制保护区的建筑形式、体量、高度、色彩以及建筑群落组织的肌理。秦淮河沿岸则通过河道两侧建筑高度和建筑轮廓的控制以及河道清理,着重保护和恢复河房建筑风格和河道景观,重现秦淮人家的传统特色。街巷景观控制则尽量保护传统空间格局,东西向街巷的沿街立面以建筑物的进退和丰富的入口关系取得效果,南北向街巷一般在山墙侧立面连续的情况下以高窗、马头墙等丰富界面。重点地段如临近中华门城堡的地段则需依据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城市设计研究,提出各尽其能的方案。 3.4 采取适宜的保护与更新方式   针对门东门西地区现状的复杂性,应根据具体情况,提出适宜的保护与更新方式。对于文物建筑可采取保护与利用相结合,对已划为文保单位的建筑可从严格意义上加以保护或部分改作博物馆和纪念馆,使其成为开发旅游资源和进行传统教育的基地。它们的外观除了修缮复原以外,不得作任何改造,内部除了修缮和为了适应新用途作极少的改造外,应将其他改造限制到最低。对于保存相对完整的成片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旧民居院落均变成了拥挤不堪的大杂院,基础设施、卫生设施等物质生活条件很差,对于这些地段,可基本维持现有的空间结构,如院落、街巷系统,同时进行必要的更新改造,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环境质量和居住质量。对于那些已无维修意义的住宅进行改建或重建,让新老住宅和谐共存,让城市的文脉从历史走向未来。其他没有历史价值或损坏比较严重的地段,这些多为大量简易民房,其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极差,可在不破坏门东门西整体空间形态的前提下,进行审慎拆除重建,但新的建筑形态必须精心设计,使之与原有传统建筑的比例、形式相协调相融合。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