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情系母亲河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3)05-0048-03
  •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B
  • 作者简介:朱馥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艺术设计系讲师。
  • 南京外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的城市形象变化之思考
  • Pondering of City Image Changing after Qinhuai River Project
  • 浏览量:
  • 朱馥艺
  • ZHU Fu-yi
  • 摘要:
    南京外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为沿岸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环境效应,同时也促使了西岸地带高楼密集局面的形成。文章分析了此类现象,呼吁在规划上应预留适当空地,设置公园、广场,并退让河岸一定距离建造楼房,控制沿岸建筑高度,为秦淮河两岸打造均衡优美的景观空间,使之成为南京真正的内河。
  • 关键词:
    秦淮河景观工程城市形象
  •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Qinhuai River project of Nanjing has brought good environmental effect to the coastwise area. At same time it hastens the phenomenon that high buildings are dense by the river. This article appeals that the city plan should obligate some place for parks and plazas, and buildings should be constructed for a distance to the riverside. The plan should control the height of buildings by the riverside, in order to create statuesque graceful landscape space by the Qinhuai River and make the river the real freshwater of Nanjing.
  • Key words: Qinhuai River; landscape project; city image
  •   南京外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自实施以来已开始发挥效益,尤其是清凉门至草场门段,石头城公园景观工程已初见成效:水质改善,环境逐渐好转,附近居民初步尝到了景观工程带来的好处。本已大力建设中的河西地区更是借着外秦淮河的这次综合整治,迅速促成沿岸地带高层公寓的聚集。如此一来,早先被当作城界的“外”秦淮河在政府经营河西地区的同时,地理关系上已成为南京的内河,然而河西沿岸的如林高楼,像一堵墙似的阻隔了新老城区的空间联系,使外秦淮河再次成为城区的分界。   外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南京市改善城区环境,有益城市形象的大手笔。然而,根据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由于规划预见不足,沿岸开发的某些方面破坏了河道景观的大局,有碍城市总体形象的树立,值得有关方面注意。 1 河西沿岸的高楼群现象与引发的问题   在定淮门桥至清凉门桥一带,近期开发的新楼盘中有许多高层和小高层公寓,从北往南有清江花苑的碧波园、嘉和园,裕盛雅苑,花开四季,金鑫花园等,待建的高层楼房尚有数栋,这些高层无一例外地集中在紧邻河岸一带。以上现象表明沿岸的地产开发充分利用河道的景观优势和独特地理环境,抓住住户欲提高居住质量、关心环境品质的心理,大力建造沿河的高层住宅,引得购买者蜂拥而来,直接拉动高价位消费。于是,形成了上述的河岸一带高楼林立,放眼望去密如高墙的局面。从房地产开发的角度看,迅速的售卖,满意的购买,很合理,开发很成功,符合市场规律。但各开发地段仅做好本地块的开发是否等于总和的成功呢?   就河岸高楼林立的现象而言,导致秦淮河本身的空间景观通道发生变化,同时给广大的居民带来不利的影响,其原由如下:   (1)密集于河岸一带的高层公寓,往往是成排连续布置,像一堵墙一样遮挡了楼后大片低层居住楼的视线,使本来共享的城市景观成为高楼的私家“花园”。   (2)而高层公寓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急剧升值,更加促使开发商加大力度建设沿河的高层公寓,以获得高额回报。这种自由发展下的建设导致更加密集的高楼群的林立。   (3)有的开发地段由于未留有沿河大道,直接被居住区占有,一旦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河岸景观的共享不仅在空中被剥夺,且在地面也丧失。政府耗巨资营建的洋洋大观将成为私有之物,本应归全体市民共有的文化和历史的“气脉”被分割为各开发商的获利资本。   (4)秦淮河的景观通道可以辐射宽广的地域,而非仅是沿岸一带,西岸的高层密集如墙,无疑会阻挡其景观效应对西面深度的影响,同时将游船行驶于河道中的游览空间一边倒地指向拥有历史遗迹等美好风光的东岸,形成不均衡的倒斗形空间——向东开敞,却被西面屏蔽。这样,秦淮河扮美了新开发的西岸地区,而西岸的面貌却无补于秦淮,城市形象难以平衡。   (5)由于居住区楼房距离河岸太近,现在普遍的局面是紧靠河堤便是马路,马路一边就是房屋,即便沿线景观工程开展起来,其实没有多少空间可供利用,常常只能将堤岸作些绿化以代景观。而居民需要的是真正的景观公园和生态廊道,并非一条窄细的绿化带。 2 规划调整建议   根据现阶段的实施情况看,沿河地段自由放任地发展不可取,需要有控制、有层次地开发,这方面有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沿河必须留有公共通道,河岸景观确保为所有市民共享。   水滨地带留出大片公共用地的作法在国内外早有成功的先例,例如美国芝加哥的滨湖广场成为市民们聚集的场所,即便高级宾馆都退让在广场后道路以外建设;国内的珠海香洲,花大力气建造滨海大道,成为城市一景,无论旅游者还是本地的年轻人都喜欢在此逗留。此类案例举不胜举,它们无论在使用效果上还是城市形象上都给该城市带来了多方面的收益,南京的外秦淮河作为南京的“母亲河”更具备景观和文化以及历史方面的优势,理应立法加以保护,其内容应包括河岸周边地带。   (2)规划沿河一带用地需考虑河岸景观带的实际效果,适当放宽景观带的实施宽度,建设用地退让至离河岸较远距离处,同时一定长度范围内需设立景观节点,如公园、休闲广场等公共娱乐设施。   河西沿岸现有的情况可以说几乎没有造景的空间,除了护坡堤岸就是道路或房屋,如此狭窄的空间一定程度地阻碍了秦淮河生态效应向河岸纵深方向渗透,同时不利于发挥陆地对河体的生态保护作用。从使用角度出发,人们乐意接受和亲近大自然的本性在这样的环境内难以得到照顾,而秦淮河的天然之景却不能洋溢开来实在可惜。所以,在居住区密集的地方根据河岸走势预留公园用地十分值得,而且必要。   (3)沿岸建筑高度根据退让河岸的距离进行限制,鼓励多层次、多功能开发和建设。   从空间形象角度而言,河道与现有的居住区关系好象是“黑白”关系,缺乏“灰”空间,河道以外就是高高的楼房,显得乏味,没有层次丰富的视觉展现。从河道游览的角度看,如果西岸和东岸都能作到舒展开阔的空间效果,将来的秦淮河必定可以成为南京一大景观。据此,在规划时,有必要控制沿岸楼房的高度,为河道让出足够的空间以便观赏。   (4)可以局部加设步行桥,共享两岸景观资源。   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已建设的清凉门一带,由于河东景观资源好,拥有大型的石头城公园,且绵延数里,这里风光优美,历史遗迹丰富,改造后的景观十分吸引附近的居民到这里游玩锻炼。但沿岸主要是公路桥,相距较远,河西的人们不能便利到达东岸,这样同时影响了他们的兴趣和公园的使用效率。如果一定距离内架设造型优美的步道桥,既可方便交通,又为河道游览增添一道景观,两全其美。或者根据地段需要,设置摆渡码头,增加一点古韵旧风,平添游玩的情趣。英国泰晤士河和法国巴黎的塞纳河,各色道桥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秦淮河不妨一试。 3 结语   秦淮河景观工程的分段建设是外秦淮河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阶段,期间导致部分先建设地段产生高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是市场规律。因此,政府应积极加紧整体河段的系统景观建设,对城市用地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如果沿河有层次地、从低到高地错落建设居住楼,而非短浅地集中在紧邻河岸一带,形成纵深方向的开发,这样不仅有利于河西居住区的整体居住质量的提高,使更多的人和区域享受到秦淮河的美丽与优雅,而且更加拓宽了秦淮河的上部空间,使其本身的景观、游览价值增加,从大环境上增强城市整体形象的宽博气概。   以上是笔者的一己之见,权作抛砖引玉,仅供同行们参考。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