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南京沿江开发与城市建设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3)06-0058-03
  • 中图分类号:U459.5    文献标识码:C
  • 作者简介:包考国,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 南京城市越江通道建设的思考
  • Reflections on the Crossing-river Channels of Nanjing
  • 浏览量:
  • 包考国
  • BAO Kao-guo
  • 摘要:
    南京城跨江而居,南京长江大桥闻名于世。城市将跨江发展,新的城市越江通道应建在哪儿、新的城市越江通道应采用什么形式对南京跨江发展最为有利?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长江两岸城市发展形势,对新的城市越江通道作出了思考。
  • 关键词:
    南京跨江发展城市越江通道桥梁隧道
  • Abstract: Nanjing lives crossing the Yangtze River. The Yangtze River Bridge is well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The second bridge has constructed and the third is being built. The City is going to expand crossing the River. A new urban traffic channel is expected. But where it will be constructed and which mode should be chosen most beneficially for the city is a true problem to be seriously faced.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has presented some considerations.
  • Key words: Nanjing; crossing-river development; city channel; bridge; tunnel
  • 1 引言   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是中国第一大江、世界第三大河。长江流域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既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总体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地区。   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平原,距入海口380公里,长江穿越境域。南京境内长江岸线总长195.55公里,占江苏省长江岸线总长的24%。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彻底改变了长江天堑南北交通阻隔的局面。几十年来,南京长江大桥担负起了疏导大江南北过境性和城市性交通的历史责任,其公路桥梁最高日通过机动车辆曾超过5万多辆,年通过总重量超过2亿吨,成为世界上客货混跑运输最繁忙的公铁两用大桥。   时隔30余年,南京第二长江大桥在2001年建成通车,目前平均日交通量已逾万辆。今年早些时候,南京第三长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并将于2006年建成通车。到那时,长江南京段上将矗立起三座气势磅礴、形态各异的长江大桥,大江两岸的交通面貌将得到极大的改善。 2 城市越江通道的必要性   长江二桥、三桥的建设以及还在规划中的长江四桥、五桥均为公路越江通道,连接的是南京境内4条国道和8条省道等高速公路网,承担的主要是过境交通任务。由于区位和性质所致,南京长江二桥、三桥难以直接服务于江北、浦口区与江南主城的交通需求。目前近4万辆城市内部的交通量,已令南京长江大桥不堪负担,随着南京“跨江发展”的趋势和江北浦口新市区的建设,城市内部江南、江北的联系将更加密切频繁,江南江北的交通瓶颈将更为突出。 3 城市越江通道设想 3.1 通道设置原则   越江通道的建设必须考虑如何促进城市发展目标的实现,如何选择通道越江形式及其功能发挥,如何协调通道两端的接路、出入口和用地规划,如何合理科学利用宝贵的长江越江通道资源等等问题。因此,须确立如下5个原则:   (1)有利于促进江北新市区的发展,促进江南、江北跨江发展。   (2)应与江南主城、浦口区总体规划相协调。两端接路应与城市快速道路系统相衔接。   (3)能最便捷地满足江南主城与浦口区之间的交通需求。   (4)合理利用越江通道的宝贵资源,处理好与江心洲连接,带动江心洲的规划发展;处理好城市轨道交通协同过江问题。   (5)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处理好与城市环境景观的关系。 3.2 通道位置选择   根据越江通道的性质和城市发展规划,拟议中的越江通道宜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上游至建设中的南京长江三桥之间选址。 3.2.1 江南   根据南京主城规划建设情况,可能的接路自北而南分别是“纬三路”、“纬四路”、“纬五路”、“纬六路”、“纬七路”、“纬八路”、“纬九路”共七条东西向主干道以上等级的道路。   由于“纬八路”、“纬九路”位于主城偏南部,同时靠近规划的长江马东大桥,不是理想的越江位置;“纬四路”、“纬六路”分别经过城市行政办公区和夫子庙所在的“秦淮风光带”历史保护片区,不宜成为重要交通通道。因此,可选的通道为纬三、纬七路,构成北南两个方案。纬五路是经过南京新街口所在城市中心商务区的东西向主干道。若越江通道与此相接,将把交通直接引入新街口,增加城市中心压力和城市交通整体疏解难度,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1)北线方案(纬三路)   “纬三路”是主城“井字加外环”形城市快速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该方案也是长远规划预留的越江通道之一,能够有效快速疏导越江交通。但就目前而言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   ①按照南京市近期建设规划,纬三路的快速化改造的时机目前尚未到来。   ②“纬三路”位于城市中部偏北,远离城市发展热点,“整合”难度大,发展空间有限,对于拉动江南、江北共同发展的向心力和辐射力较弱。   ③对于江心洲,北线方案联系通道位于洲尾。地处较偏僻,腹地较小,设置立交困难较大。且与目前最具发展潜力和势头的洲头相距甚远,联系不直接。   (2)南线方案(纬七路)   “纬七路”是主城“井字加外环”形城市快速道路系统的组成部分。该方案也是规划越江通道之一,能够有效快速疏导越江交通。具有几个方面的优势:   ①纬七路以南2公里是南京河西新城区建设的重点。在30平方公里地区内,高标准、现代化的新城区中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正在快速形成。必将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浦口区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力。   ②结合城市快速内环和新城的建设,纬七路快速化建设正在进行。与越江通道无论在道路等级规模上还是在建设时序上“一脉相承”。   ③对江心洲而言,该通道位于腹地中央(距洲尾约5公里),优势显而易见。   ④通道所经之处,洲上比较开阔,易于立交的设置。   ⑤与规划城市轨道交通5号线过江一致,便于利用宝贵的越江通道资源,捆绑过江。 3.2.2 江北   江北方面,大方向上连接江北的规划城市快速道路,即“浦珠路”。可以有两个接入位置供考虑。一是“黄家村”附近,通道接入规划浦口中心区南侧规划道路;二是“部队农场” 附近,通道接入浦口区规划的“森林大道”。   “黄家村”所在的规划道路,深入浦口发展区腹地,位于规划浦口中心区边缘,对于通道交通的疏导作用相对更佳。 3.3 通道形式选择   越江通道分两类,即桥梁和隧道。由于本通道穿过有15平方公里的江心洲,因此存在主江和夹江组合采用桥梁和隧道的可能。对于江北,因为尚未高强度开发,对桥梁和隧道的包容性都很强;而江南,作者觉得:   (1)若采用隧道的过江形式,由于穿过长江埋深较大(初步方案标高在-30米以下),出口部分因受纵坡坡度限制而坡长很长(按平均纵坡3%计,需1200多米)。出口位置将向河西新城区纵深延伸,将无法与河西新城区的绝大部分取得联系。   (2)难于与正在建设实施的滨江大道取得联系,进而无法直接与城市快速环路相接,交通效能极大降低。   (3)隧道出口处长长的路堑(约200~300米),必将横向切断河西新城区部分南北方向城市道路,阻隔新城区的南北向交通联系。   (4)在河西新城区的规划与建设实践中,将难于安排隧道出口路堑所需的拓宽用地。   (5)隧道由于埋深很深,几乎无法在江心洲上考虑出入和连接,从而无法借助难得的过江通道来带动江心洲的发展。   (6)过江隧道无法同时解决非机动车和人行交通问题。这是作为城市道路过江交通通道必须同时解决的问题。 4 结语 4.1 越江通道推荐方案   经过分析,作者推荐城市越江通道方案为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上游14公里,即距江心洲洲尾约4.5公里处的纬七路位置。采用桥梁形式与河西新城内的滨江大道与纬七路立交连接。横断面按机动车车道8条实施(近期按6车道通行,外侧2车道作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增加江心洲生态绿地与城市居民的亲密度。 4.2 建议深入研究   由于长江城市越江通道是一项重大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进行经济技术分析、河势分析、地质地震分析、环境与景观分析与评价、桥形美学分析与设计、运营与管理分析等工作,把重大工程建设好。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