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规划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4)02-0017-06
-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简介:李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 析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中的“平衡法则”
- The Analysis of the Trade-off Approach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n Tall
- 浏览量:
- 李琳
- LI Lin
- 摘要:
高层建筑在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有如“双刃剑”。它在部分解决了现代城市人口压力过大、土地资源有限等城市问题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带来了其他显而易见的不利影响。为针对与高层建筑建设相关的诸多因素形成一个全面客观的决策和评判体系,以求尽量减少高层建筑由于规划决策的偏差而导致的负面作用,文中引入“平衡法则”的概念,探讨如何将它的组织方式和工作原理科学地运用到高层建筑项目的确立和高层政策的制定中去。 - 关键词:
平衡法则;高层建筑;决策模型; - Abstract: Tall buildings are \\\\\\\\\\\\\\\\\\\\\\\\\\\\\\\'two-sides\\\\\\\\\\\\\\\\\\\\\\\\\\\\\\\' sword in urban construction. They do have partially solved some urban problems on one side, but on the other side they have brought some negative influences on urban forms and urban habitat. The most thorough way of assessing the cost versus benefits (social, environment, economic, etc.) of a tall building project or tall building policy is the trade-off approach, which can decrease the negative influences because of the wrong planning decision concerning tall buildings.
- Key words: Trade-off approach; tall building; decision-making matrix
- 1 “平衡法则”概念的引介
高层建筑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中有如“双刃剑”。它在部分解决了现代城市人口压力过大、土地资源有限等城市问题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环境特征带来了一些显见的不利影响。高层建筑到底该不该建,应该如何建,这些有关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有一点基本达成共识:要求决策者在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之初对其合理性进行科学论证。但是,由于我国对高层建筑的认识还处于探索阶段,论证高层建筑项目和高层建筑政策可行性的基础平台尚未建立,因此在讨论具体高层建筑的建设问题时,政府、投资者和规划设计者一般会根据各自不同的立场对其作出主观的判断,这往往给高层建筑带来由于规划决策的偏差而导致的负面作用。
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则较早地认识到高层建筑的正、负面特性对城市环境和空间布局的显著影响。鉴于高层建筑项目和高层建筑政策在决策过程中的复杂性,1970~1980年一些国家就已将系统方法论的一些原理运用于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平衡法则”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性原则。它是针对工程技术问题实行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将其扩展到高层建筑研究领域后,常被用于决策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平衡法则”要求决策者将影响高层建筑建设的多方面涉及因素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在工作过程中,应当客观分析和评判高层建筑在这些方面体现出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加以经验的判断来确定每个方面对特定项目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各影响要素之间的相应关系得出最后的结果。其目标在于权衡各方面的利益和价值观差异,一方面为高层建筑项目的确立和高层建筑政策的制定提出指导性建议;另一方面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高层建设提供参考。根据“平衡法则”得出的结论通常是:“经过对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分析,我们认为在这一地区建造高层建筑是:可行的、必须的或是不可行的”(Lamela,1974)。
2 “平衡法则”在高层建筑建设中的应用
确定研究对象涉及范围是“平衡法则”正确运用的前提,这一前提直接关系到最后分析结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总结国内外对高层建筑的认识,我们把与高层建筑规划设计相关的主要涉及因素概括为[1]:
(1)人口密度和土地资源分布;
(2)经济状况;
(3)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
(4)象征意义和审美考虑;
(5)交通情况;
(6)能源消耗和气候影响;
(7)安全性;
(8)灵活性等。
在“平衡法则”中,对这些影响要素的理解和认识体现在两个先后不同的工作步骤中。其一,在特定项目中判断高层建筑对各相关要素的正、负面影响。由于在具体的城市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下,高层建筑往往显现不同的特性,其优、劣不能一概而论,必须通过调查研究和与相关案例的比较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认识;其二,综合评判相关因素的作用结果,亦即对影响力进行纵向的分析和计算,得出最后的结论。
2.1 高层建筑的正、负面特性比较——内在属性的“平衡”
根据上表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高层建筑在某些方面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具有某种客观性,不会简单地因为时间、地点和项目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例如,高层、高密度的土地开发强度和以中、低层为主的开发相比,在多数情况下都能因为建筑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由于日照间距的控制,高层住宅的合理布局更有利于外部环境的组织;高层建筑作为构成城市天际轮廓线的主要要素,帮助建立城市地标体系等等都是高层建筑的正面作用。它的负面作用主要由其体量的巨大和功能、技术上的复杂性引起,它对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组织的要求都比一般建筑高。而且能耗问题也不容忽视。但高层建筑在特定的地域和独立的项目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各个涉及方面的影响力是正面的、负面的、还是影响不大的仍需通过内在的比较得出。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新区和历史街区、在城市中心和郊区,高层建筑所起的作用都有待具体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运用“平衡法则”针对影响高层建筑规划设计的各相关因素,判断在这个特定环节中高层建筑的价值取向(可分正面、负面或影响不大的)。
2.2 决策模型的建立——外在关系的“平衡”
通过上述对高层建筑在每个特定项目中的优、劣势分析,我们就可以获得一个进行研究的基础平台。但是与高层建筑相关的决定因素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心理等多个领域,高层项目决策的过程仍然存在相当的复杂性。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通常会在同一项目中共同作用,它们不仅在作用程度上存在差异,而且各影响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客观存在。因此在高层建筑决策中,还必须运用“平衡法则”建立影响要素间的外在联系。1976年由Moser提出的有关高层建筑的决策模型,为梳理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个工作平台。笔者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取舍和重新编排得到与上表内容相对应的高层建筑决策模型(见附录1)。从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样几个层次:各影响要素对哪些方面起作用,在哪些细节起作用,起何种程度的作用等等。
模型中除“影响力”一栏的“x”表示具体数值之外,其余的“x”代表相关要素的某一细节对“量度标准”中的某一具体方面起作用,作用的程度就体现在“影响力”一栏中。在具体评判各要素中相关细节的影响力大小时,我们可以辅以数学的方法在影响程度上加以区分(分值可为+10到-10)。一般用正值表示高层建筑在这个方面主要起正面作用,分值越高,表示建设高层建筑的可能性越大;反之用负值表示负面影响的程度大小,分值越低表示越不适宜兴建高层建筑。一旦我们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客观分析和主观判断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几乎所有细节的影响力大小后,各影响要素的相互作用效果究竟是相同的、相似的或是相悖的都将在模型中有所体现。这是我们将这些作用效果进行外在平衡的依据。最后关于高层建筑该不该建的结论可以经过简单的计算得出。如果分值相加为正数,则表示在这一特定项目中建造高层建筑的利大于弊,反之则提醒决策者必须慎重考虑高层建筑的立项问题。决策模型的作用还在于提醒决策者应更加重视作用力较大的负面影响因素,倘若与其他影响因素平衡过后仍不能阻止高层建筑的立项,那么也必须要求规划和设计者通过必要的设计手段尽量降低其作用的程度。
综上表述,我们总结评判高层建筑项目和高层政策可行性的过程可以用以下的技术路线表明与系统方法论运用的一般过程相比[2](见图1)。
3 小结
论证高层项目和高层政策的可行性是一个相当繁复的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和实证工作,其涉及因素之多,范围之大往往对正确决策造成不利。因此,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呼吁慎重对待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问题,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片面和主观的决策失误。由城市发展的规律看,高层建筑的存在有其必然性。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社会背景下,高层建筑,甚至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是很难避免的。为尽可能减少高层建筑由于规划和设计不当而导致对城市环境和空间品质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需要两个方面的协同工作:一是决策者客观认真的工作和研究态度;二是建立一套有价值的科学论证体系,两者缺一不可。文中提到的“平衡法则”主要是为后者提供起指导作用的工作方法和组织原则,它逐个梳理了影响高层建设的诸多因素,针对各个项目不同的要求和建造环境(包括经济的、社会的、建筑本身的,以及周围环境的等等)分析高层建筑的正、负面特性,其结论在决策模型中整体平衡各相关因素的综合影响力后得出。“平衡法则”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能帮助决策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构架,避免了由于概念的含混不清而造成的片面决断,同时也为规划和设计者今后的深入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当然,由决策模型产生的结论也并非完全客观,因为在为各相关要素的影响力赋值时,决策者立场的不同仍然有可能导致最后的结果带有倾向性。但是,对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而言,决策过程的完善似乎比单一结果的产生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如何将“平衡法则”有效运用于高层建筑规划和设计实践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真正的决策过程中不断完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探讨高层建筑的建设可行性时,对所有涉及因素客观的定性评价无疑是科学决策的前提。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