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城市发展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4)07-0062-06
  •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B
  • 作者简介:李培祥(1962—),男,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发展。
  • 青岛建设国际化城市的思考
  • The thinking about Qingdao towards an internationalized city
  • 浏览量:
  • 李培祥
  • LI Pei-xiang
  • 摘要:
    探讨了国际性城市的概念和国际化城市及现代化城市指标体系。针对青岛目前城市发展的水平和发展阶段,清醒地认识到青岛市“国际性城市”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青岛市现代化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积极稳妥地把青岛建设成国际化城市,以避免国际化城市发展中的盲从和冒进。
  • 关键词:
    青岛市国际化城市发展策略
  • Abstract: Until now, there are only a few really internationalized c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s of internationalized city and index systems of internationalized city and modernized city. We should be aware of the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nd exiting problems of Qingdao as an internationalized city, precisely grasp the development degree and level of modernization of Qingdao, establish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actively and reliably turn Qingdao into an internationalized city in order to avoid the following like sheep and rash advancing in the course of becoming an internationalized city.
  • Key words: Qingdao; internationalized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 1 国际化城市的内涵   现在公认的“国际化城市”,其主要标志概括起来为: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地、第三产业高度发展、主要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1]。另外,区位优势、国际性的港口贸易、金融保险业、跨国公司集团化的一体化以及重大区域性的基础和服务业国际化服务等也是构成国际化城市的基本要素。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其中的某些指标并不能反映现今国际化城市的实际情况,但仍是当今公认的判定一个城市是否为国际化城市的基本标准。在我国,部分学者也曾对国际化城市的特征进行过描述,如徐巨洲(1993),姚士谋(1994,1995),文军(1997)[2]。 2 国际化城市的指标体系 2.1 城市现代化指标   国际性城市必须具备现代化城市的特征才能支撑与发挥其国际性的功能。现代化属于时间范畴,国际化属于空间范畴,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基础,国际化是现代化的发展。两者密切相关,因而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前提是城市自身的现代化建设。   国际化城市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高度发达和广泛联系基础上,具有世界或区域中心地位的现代化城市。如果说“城市的发展是衡量现代化的尺度”(享廷顿),那么城市现代化就是衡量国际化城市的尺度。 关于城市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不同的城市制定的标准不一样。如深圳、上海、北京、武汉等城市都制定了各自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指标。笔者认为较具有参考价值的还是表1的评价标准。 2.2 国际化城市指标   从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上提出了很多衡量国际性城市的指标。当然对于什么是国际性城市,各个国家的指标体系不尽相同,有时很难一一对应地作比较。概括起来主要有经济枢纽地位、交通信息枢纽地位、文化交流中心地位等,具体参照标准如表2。     3 青岛市国际化发展程度分析 3.1青岛市现代化发展程度分析   城市现代化是国际化的基础,首先通过对现代化发展程度的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青岛市国际化城市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确实可行的措施加快发展国际化城市。 3.1.1 经济指标   从表3可知,经济现代化指标在基本现代化标准、现代化标准和90年代发达国家标准三个方面分别占68.2%、51.4%、57.6%,距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差32个百分点、距实现现代化差49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90年代水平还差42个百分点。说明青岛市经济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还不尽合理、城市建设滞缓、大都市发展缓慢等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不强。 3.1.2 社会指标   社会现代化指标在基本现代化标准、现代化标准和90年代发达国家标准三个方面分别占81.8%、65.2%、59.6%,距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差12个百分点、距实现现代化差35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90年代水平还差40个百分点,产生较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所致。 3.1.3 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现代化指标在基本现代化标准、现代化标准和90年代发达国家标准三个方面分别占82.2%、67.6%,距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差17个百分点、距实现现代化差32个百分点。差距虽然不太大,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城市建设的投入不够所致。   总体来看,青岛市距实现现代化在基本现代化标准、现代化标准和90年代发达国家标准三个方面分别占77.6%、61.3%、58.4%,距基本实现现代化还差23个百分点、距实现现代化差39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90年代水平还差42个百分点。距基本实现现代化差距较大的有人均GDP、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城市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差距最小的有进出口额占GDP比重、平均预期寿命、万人拥有医生数、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3.2青岛市国际化发展程度分析 3.2.1 国际比较   从表4可知,青岛市除了进出口额达到了初级国际化城市标准外,其余各项差别都较大,特别是与达到高级国际化城市标准差别更大。   从达到国际化城市的初级标准来看,差距较小的有人均电力消费量、公共绿地面积,差距较大的有每万人拥有私人轿车、入境旅游人数占本地人口比重和外汇市场交易量。总平均为57.52%,距标准还差42个百分点,即以100作为国际化城市综合评价标准,青岛市只相当于初级国际化城市综合指数的58左右。   从达到国际化城市的中级标准来看,差距较小的有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和进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差距较大的有每万人拥有私人轿车、入境旅游人数占本地人口比重和外汇市场交易量。总平均为44.19%,距标准还差56个百分点,即以100作为国际化城市综合评价标准,青岛市只相当于中级国际化城市综合指数的44左右。   从达到国际化城市的高级标准来看,差距较小的有非农劳动力比例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差距较大的有每万人拥有私人轿车、入境旅游人数占本地人口比重、外汇市场交易量和人均年收入。总平均为33.05%,距标准还差67个百分点,即以100作为国际化城市综合评价标准,青岛市只相当于初级国际化城市综合指数的33左右。 3.2.2 国内外“国际性城市”比较   在人口素质方面,青岛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2002年是116人。上海每万人中在校大学生人数2000年是172人,而纽约1989年就有516人,巴黎1145人,东京582人,台北505人;   科技创新能力方面,青岛2002年用于研究与发展(R&D)的经费支出相当于GDP的0.5%,上海2001年用于研究与发展(R&D)的经费支出相当于GDP的1.78%,而发达国家一般都在2%~3%;   在国际化程度方面,上海2000年常住外国人口约6万人,而香港是53万人,纽约280万人。青岛目前还没有常设的国际组织机构,而纽约有356个,东京有128个,新加坡74个,香港23个。   从表5的分析可知,青岛在九项指标中只有四项指标位居前六位,且位次都较靠后。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为316元,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3位;实际利用外资28171元,居第8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45%,居第82位;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14.5m2,居第110位。说明了青岛市距国际化城市的差距还较大。 4 青岛市“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差距与对策思考 4.1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和城市现代化差距较大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青岛市人均GDP与现代化标准和国际化标准的中级水平分别相差12348美元和7348美元。青岛市按“2006年GDP比2000年翻一番,2012年再翻一番,人均GDP可超过7100美元,2020年人均GDP超过15000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青岛早报,2003年2月18日)的发展速度,还要17年的时间实现现代化。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现代化标准和国际化标准的中级水平分别相差30%和28%;信息化指数与现代化标准差127%,如每万人拥有电话比国际化城市的中级标准少1906部。而信息化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内容,没有信息化就谈不上现代化,所以青岛市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此,要做到: 4.1.1 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功能外向化   城市要想发展成为国际化城市,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和功能置换(功能外向化),以便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   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发展乃至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当代国际化城市一般都拥有发达的第三产业,比重一般占产业总量的70%以上,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占0.423%左右,第三产业、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结构的比例为60:39:1。 4.1.2 加速都市化地域建设,提高城市的经济支撑力   国际化城市的发展受制于或依赖于它所依托的区域,区域的先队发展水平对国际化城市形成起决定作用。 青岛市在发展中一定要根据发展的实际,夯实基础,稳步迈进,不要急于冒进,要清醒地认识到差距的客观存在。 4.1.3 加快交通通讯业的发展速度,提高青岛市综合信息化指数 4.2社会进步较快,但差距仍较大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青岛市社会现代化指标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差距仅有12%,距实现现代化也只有35%的差距,说明了青岛市社会进步较快。但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还较大,如距发达国家90年代平均水平还差40个百分点。 青岛市平均预期寿命为74岁,比现代化标准差3岁。而日本为80岁、法国为78岁、英国为77岁、德国为77岁,说明了青岛市生活、卫生保健和环境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青岛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占现代化城市标准的36.36%,美国为81%、法国为52%、英国为50%,广州和北京为46%、上海为34%,而青岛市为20%,说明了青岛市高等教育还不发达。教育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所以要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就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   青岛市恩格尔系数为41.9,比现代化标准高21.9个百分点。人均年收入与国际化标准的中级水平相差5900美元,而人均收入5000美元也仅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说明了青岛市生活水平与国际化城市标准还相差较远。 4.2.1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城市综合实力   社会现代化是高层次、综合性的现代化,目的是满足社会日益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国际化城市的发展,首先要求人才的国际化,没有国际化思维的人才就没有国际化都市。所以青岛市一方面要营造一个好的人才环境,大量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发展教育事业。   一般来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上国家人均GNP平均为10445美元,青岛为20%,人均GDP只有2652美元,差距较大。青岛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为316元,在全国城市中排第13位。每万人拥有高校在校生197人,居全国城市的第63位。所以要以人均GDP和城市综合实力为基点,确定有限的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目标,促进教育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 4.2.2 抓住世界经济重心转移机遇,促进青岛市大都市圈的形成   国际化城市的形成与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转移有着内在的联系。当今世界经济重心正向太平洋沿岸转移,而随着经济重心的转移,在经济增长重心所在区域必然会崛起一大片城市群(城市圈),在这一大片城市群中必然会出现新的国际化城市。   都市圈是国际化城市发展的区域依托,全球著名的国际化城市都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都市化地域的基础上。城市圈的形成与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城市圈的核心—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和水平,进而制约城市的现代化程度。因为城市圈中的城市是都市圈的发展极,有着较高的开放度,具有国际化城市的特征,组成都市圈的各个都市区之间、都市区内部中心市与外围市之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4.3 城市建设滞后,影响现代化进程   非农化水平是社会进步在人口结构上的表现,青岛市为53.5%,相当于中级国际化标准的35%,而发达国家在90%以上。   城市化率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衡量城乡二元结构差异的指标。青岛市城市化率为54%,相当于实现现代化标准的60%。而上海为73%、深圳为91.5%、沈阳为60.3%、武汉为62.8%,说明了青岛市不仅与国际城市差别大,而且与国内城市也存在较大差别。   青岛市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指标较高,基本上达到了实现现代化的指标要求。但人均住房面积距实现现代化指标差66%,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不高。青岛市的城市环境建设较好,与标准差距较小,但从动态发展角度还需加强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转的保证和城市发展的基础,没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就谈不上城市现代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20世纪人类对现代化认识的重要成果,所以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必须更加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为此,青岛市要做到: 4.3.1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   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不仅是国际化城市的特征,而且也构成了国际化城市一流的外向功能。目前青岛市发展的瓶颈之一是基础设施较落后,而在城市竞争力被广泛认知的时代,基础设施成为提高竞争力的最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在全球化下的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 4.3.2 重视生态城市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由于前五年青岛市城市建设累计投资377.4亿元,城市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并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尽管如此,距实现现代化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所以要进一步重视生态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4.3.3 合理布局城镇体系,提高城市化水平   首先应合理布局各项城市功能,在城市环境和经济发展中着眼于国际化城市标准。其次,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引导城市由单中心向多组团方向发展,避免城市空间无序扩张。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城市健康、稳定、有序、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现代化的规划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必须认真研究和确定基本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对现代化城市进行准确定位。这种长远考虑不是10年、20年,而是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像巴黎城市的设计,圣彼得堡城市的设计,堪称长远考虑的典范。   总之,青岛市要根据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即如果把城市由最初的发展到实现国际化城市的历程比作100年的话,青岛市则刚刚走过一半的路程,也就是说还要经过50年的持续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国际化城市。所以应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同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动态地把握实现现代化的进程。只有当差距缩短到零时,青岛市就与中等发达国家城市并驾齐驱、齐头并进了,那时就真正地实现了现代化。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