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新视点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4)09-0000-00
  •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简介:周江评,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城市规划与公共事务学院。
  • “空间不匹配”假设与城市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美国相关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Spatial Mismatch Hypothesis and Employment of the Disadvantaged Social Group: Research Evolution in the U.S. and Implications for China
  • 浏览量:
  • 周江评
  • ZHOU Jiang-ping
  • 摘要:
    通过系统研究美国学者1960年代以来关于“空间不匹配”的假设与部分大城市弱势群体(如低收入居民、少数民族和妇女)就业问题,逐一梳理了美国学者如何看待大城市弱势群体就业障碍问题以及他们所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模型的演进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给国内学术界对城市弱势群体就业和再就业的研究提出4点借鉴和启示。
  • 关键词:
    空间不匹配城市弱势群体就业
  •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al study of “Spatial Mismatch” and its effect on the employment of the disadvantaged (e.g. the low-income, women, and the minority) research in the U.S. since 1960s, the author has classified the various views held by the U.S. researchers and has introduced and analyzed the major methodologies and models used by these researchers. From here, taking into account of the conditions in China, the author develops four implications for Chinese researchers who interest in the issue of employment of the urban jobless and the laid-off.
  • Key words: Spatial Mismatch City the Disadvantaged Social Group Employment
  • 1 前言   1968年,在一篇研究居住隔离、黑人就业和大城市工作岗位郊区化的文章中,哈佛大学学者 John Kain 指出,工作岗位的郊区化和美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居住隔离(即相对贫穷的非洲裔美国人居住在内城,而相对富裕的白人居住在郊区),是造成内城工作技能不足的居民(主要是少数民族和黑人)失业率较高(或劳动力过剩)、收入相对较低和工作出行时间偏长的主要原因。随后,人们给这些结论冠以“空间不匹配”假设的名称。自这一假设提出之后,美国社会科学领域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空间不匹配”的视角来关注大城市内城(中心)居民的就业问题。最初,学者们还主要关注内城非洲裔美国人在谋求郊区工作所面临的空间障碍问题。但是,随着不同学科学者的介入,研究的对象被扩大到了少数民族、低收入居民、新移民和妇女等社会弱势人群,原来基于“空间障碍”的研究也变为了上述人群在寻找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特殊障碍、困难以及相关结论对政治决策的启示意义等。Holloway, 1996; Rich 1997; Pugh, 1998; Blumenberg and Ong, 1998; Coulton, Leete, and Bania, 1999; Preston and Mclafferty, 1999)。我国自1990年代以来,每年全国城镇登记的失业人口正在以4.5%的速度递增,2000年末已经达到570多万,而另外一部分和失业人口处境类似的企业下岗职工的人数到2000年末也达到900多万人①,这两部分总计1400多万人的就业以及与他们面临的特殊就业障碍等问题,业已经成为摆在决策者、研究者面前不容忽视的挑战和课题。但是,对比美国丰厚的研究实践,国内的有关的研究的历史尚短,有待深入。因此,梳理和研究国外有关文献和实践,为我们今后更好的开展城市就业和下岗工人的再就业等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2 “空间不匹配假设” 及其对就业的影响:发端和客观实在性讨论   1968年,Kain发表了一篇著名的关于“空间不匹配”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以芝加哥和底特律的情形为起点,他推论,美国城市里黑人的高失业现象,主要是由于原来在城市内部的许多工作岗位,尤其是蓝领的生产行业的岗位,已经移到郊区,而同时,美国一贯以来的居住(种族)隔离的实践,使得非洲裔美国人却仍然被留在了市中心。这种工作岗位和谋职者之间存在的“空间不匹配”(Spatial Mismatch:SM),导致了需求方——郊区的企业雇主们不再这么愿意雇佣居住地在内城的谋职者(主要是非洲裔美国人);另一方面,供给方——居住地在内城的谋职者,实际能够找到合适就业岗位的机率,也在下降(Kain,1968)。这篇发韧性的文章,诱发了美国学术界持续至今的关于“空间不匹配”假设研究和政治圈内如何看待和处理“空间不匹配”政治性的讨论与决策。   然而,随着实践的推移以及更多不同学科学者的参与,人们对“空间不匹配”的理解一直在发生变化,乃至其客观存在也曾受到人们的怀疑。1971年,Offner 和Saks利用和Kain完全一样的数据,采取不同的方法(二次回归方程),推出了Kain的“空间不匹配”不完全成立结论,他们指出,即使是混合的社区(也就是黑人离开其典型的聚居区——中心区和其他族裔聚居在一起),这些社区的黑人的总体就业率也没有上升趋势。到了1980年代,虽然更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部分证实或支持了Kain的“空间不匹配”推论(Hutchinson, 1974; Straszheim,1980; Wilson,1987;Leonard,1986,1987; Kasarda,1989; Jencks & Mayer, 1990),但也有学者认为,就业中的障碍,不是“空间”问题,而是美国社会中由“肤色”引起的居住分异等一系列问题(Not “Space”, but “race”)。年轻教授Ellwood指出,从芝加哥的情况看,影响黑人和白人就业水平差异的要素及其特点是:   * 种族。种族是造成黑白年轻人就业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不是“空间不匹配”。社区的种族聚集程度(“肤色”)是影响黑白年轻人就业差异的最有力要素。   * 教育:教育增加就业。如果某一特定区域的年轻人入学率从30%上升到60%,那么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的就业率将上升4-5%   * 社区的贫富状况:贫穷社区的就业率较低。一个贫困率在50%的社区,其总体的(年轻谋职者)就业率要比没有贫困家庭的社区要低10%。   * 出行时间。它对两个族裔年轻人就业率的影响不大。根据Ellwood 的研究,出行时间减少12分钟,才能造成大约1%的总体就业率差异。   1980年代后,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特别是的经济重构,新移民,持续郊区化和社会福利政策的变化),无论是对是错,似乎Kain 和Ellwood等学者们的研究结论都需要放在这些新社会和经济背景下重新进行评估。有学者指出,从一开始,“空间不匹配”研究就不单单是关于空间的,而是关于空间和劳动力市场之间的互动。随后,他们指出,应该在一个更大的范围来研究和定义“空间不匹配”。 3 “空间不匹配假设”及其对就业的影响:从假设到论证(1960-80年代)   自1968年,Kain提出“空间不匹配”的假设后,不少学者都试图定量化地给出黑人就业率和“空间不匹配”及其代理变量(Surrogate Variables)之间的关系。1969年,学者Mooney在研究了美国25个拥有黑人人口数量最多的大城市后,得出了这样的一个定量模型: R=0.63-2.86U+0.19D+0.24A, 其中 R: 1960年生活在市中心最穷的人口调查地块(Census tract)中的非白人男性有工作的概率 U : 25个大城市平均的失业率 D: 适合非白人男性的工作岗位在全部工作岗位中的比例 A : 生活在市中心的非白人男性在郊区工作的概率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一模型一定程度也证实了空间不匹配的实在性及其对非白人整体就业水平的影响。这一模型,已经比Kain在1968年提出的基于经验的模型前进了一步,但是,由于空间不匹配和非白人就业水平还涉及到居住隔离,社区特征等影响要素,这一模型仍然没有完全解释非白人就业水平偏低的原因。   1971年,有学者巧妙地利用在不同种族构成比例的雇主雇佣黑人工人概率研究了黑人总体就业水平和社区种族杂居程度的关系。当时,利用芝加哥1950年的有关数据,学者们得出这样的结论:雇主在白人或者多种族混居的地区,比在黑人为主的社区雇佣更少比例的黑人(Offner & Skas,1971)。这一结论,就是说,按照芝加哥的情形,如果黑人搬迁到郊区白人为主的社区,不一定能保证提高黑人的整体就业水平。因此,根据这一研究,即使居住隔离没有那么严重,由于其他的原因(例如雇佣工人中存在的歧视)非白人的总体就业水平也不见得会有所提高。1974年,Master在排除了拥有大量农业从业人口的标准大都市统计区后,利用1969年的有关数据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新的结论是:在居住隔离不那么严重的都市统计区,黑人更加可能拥有工作并能挣得更多的钱(Master,1975)。1989年有学者又进行了类似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都市中心有大量仅仅要求一般工作技能工作岗位,黑、白人失业率的比值较低。也就是说,都市中心有大量仅仅要求一般工作技能工作岗位有利于缩小黑、白人之间的总体就业率之间的差距(但是这并不能保证黑人总体的就业水平会有所提高)(Farley,1987)。   另一些学者,提出了工作可达性(JA: Job Accessibility)的概念,作为研究“空间不匹配”和不同社会人群城市就业差距的新视角。较早进行此研究的是Hutchinson。1974年,在梳理和研究匹茨堡的有关数据后,选取工作岗位到调查者家庭所在地距离、利用公交出行到达工作岗位时间做自变量,调查者有否工作的概率作为因变量,他研究了工作岗位与家庭地址距离(JA) 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JA对白人的就业概率有正面影响,而对黑人的就业概率有负面影响(但是统计学上T-test值并不显著)(Hutchinson,1974)。也就是说,一定程度上说,即使居住在众多的工作岗位附近,黑人的总体就业水平也不一定能够提高。更准确地说,Hutchinson 的对匹茨堡的研究表明,JA不是决定黑人就业的决定性因素,在JA之外,还有一些影响黑人就业的变量(因素)未被当时的研究所揭示。为了消除异质样本之间的互相影响,因变量被选作了黑人妇女的就业概率而不再是笼统的黑人就业概率,自变量JA被定义成了邻近工作岗位和居住在这些岗位的待聘黑人妇女总数的比值。结果,学者们发现,对费城、芝加哥和洛杉矶3个大城市的黑人妇女而言,JA对她们的就业概率有正面的影响(Ihlanfeldt & Sjoquist,1990; Leonard,1986)。 4 “空间不匹配假设”与城市就业问题:1990至今的研究进展   到了1990年代更多的研究者希望通过对已有关于“空间不匹配”成果的全面梳理,得出一些更为全面以及有承前启后意义的研究结论来。下表,总结了上文提及的8篇关于“空间不匹配”和就业这一课题文献综述的一些主要特点、结论。 (见右表)   通过对这些文献综述的研究,我们发现,除了. Jencks and Mayer, 剩下的7篇文章,都得出了比较强烈支持(如Kain, Ihlanfeldt) 或一般支持 (如Wheeler, Moss and Tilly, Holzer , Ihlanfeldt & Sjoquist, Preston & Mclaffety)“空间不匹配”的假设。 5 “空间不匹配”与城市就业:美国经验对中国的借鉴和启示 5.1 和美国学者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城市社会中弱势人群的就业所面临的障碍相比,我国学者  所进行的针对这些人群的就业障碍研究还是相当有限的,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对这些城市社会中弱势人群在就业时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关注不够或者认识模糊不清。   国内由于大量城市中心“退二进三”的地产开发和由此带来的人口迁移,人们就业与居住地之间“空间不匹配”的现象,在国内也有可能存在(例如上海、南京等城市最近发生的城市居民拆迁问题,似乎也值得从就业和居住地的交互关系这一角度深入探讨)。这点,需要引起有关学者和政治决策者们的注意。但是,应该说,关注这一问题性并不是最终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关键。为此,作为第一步,我们应该首先鼓励更多学者对城市社会中弱势人群的就业所面临的各种特殊障碍的专题研究。 5.2美国学者对于“空间不匹配”混杂的研究结论,总体上表明城市社会中弱势人群的就业所面临  的障碍,在不同的城市环境下,不一定会有一个共同的答案或者解释。就是说,造成这些障碍的因素,往往不会是单一的因素。所以,对于国内学者而言,不但要关注上述宏观就业扶持政策的研究,也应该更多关注在某一城市内部(中观层次)和雇主和谋职者之间的交互影响(微观层次)造成城市社会中弱势人群就业困难的因素。 5.3对于国内每一具体城市而言,把失业和下岗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他们在就业时所面临的困  难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忽略了在这一整体下,不同亚群的划分,以及针对这些亚群开展相关研究,往往不利于我们把握失业和下岗人员所面临的具体困难,进而制定具体的分类指导政策。 5.4美国学者的关于JA和妇女家庭责任对就业结果影响的研究表明,从个人的角度上来研究就业障碍问题,是最终合理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的前提。学者们从理论上提出能够指导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开展相关调研的原则和框架,应该还是学者们可以办到的。因此,应该鼓励学者们开展这些原则和框架的研究,以促进一线的社区、街道工作人员更科学、有效地开展就业和再就业的社会工作,帮助更多人克服他们在就业时所面临障碍和困难。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