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 文章编号:1009-6000(2009)01-0006-05
  •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C
  • 作者简介:齐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 规划课(一)
  • Planning Class
  • 浏览量:
  • 齐康
  • QI Kang
  • 关键词:
  • 第一课  正名

         1956年夏天,我到前国家城建总局城市规划院报到实习,人事处的领导对我说:“城市规划90%是扯皮。”我默不作声。经过一段工作,人们说:“规划、规划,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再后来有一幅小漫画,画上一个小孩指着墙上的规划图说:“我也能做规划。”当时的人们对城市规划不了解,图也很简单,只是圆圈和箭头像作战地图。
         说实在,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实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指导着远期、近期的建设;解决城市性质、发展方向、规模;对外交通、道路网、基础设施布局、交通信息组织;以及区域中的城市体系,流域中的江河湖泊、铁路枢纽和航空港的关系等。
         具体地讲,城市规划有城市总体规划及其相关专业系统的总体规划,如供水排水;分区规划及其相关专业系统的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规。城市设计是一种指导性的群体设计,有时相当于详细规划。规划和设计互相关联,又属两个范畴。一般人理解建设总讲“规划、规划”,太笼统了,却总不讲“设计、设计”。设计具体到某一项单体,是具体建筑物。总图设计规划是统筹,是宏观的控制和发展,而设计要求精心。
         对一个规划者、建筑师要十分强调素质,强调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强调思路,强调实战,要有创新精神、拼搏、刻苦、宽厚和宽容。
         1998年发布的《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定义:”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的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2005年底颁布新版《城市规划编制方法》中提出:“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建设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重要政策之一”。我在学习时(1949年),当时城市规划又称都市规划。计划属于经济部门,如中央纪委是管经济的,当时是计划经济,现在是市场经济,这涉及到一个经济投入的渠道,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而今是多渠道,外资的,国家的,私营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等。这又涉及产业,产业又关联布局。循环经济,一产,二产,三产及其比重。居住必然有个环境保护问题。
         于是规划元素:
         “一定时期”——“空间”;
         “土地”——城市和乡镇占有的;
         “人口”——在城市工作、居住、休憩的人,职业的人;
         “经济”——产业、产业所占的土地,产业的持续、循环,投入的方式;
         “布局”——布置、配置,需要科学的给配。
         有工作、有生活,有物资就有流通,于是通勤十分重要;
         “通勤”——成为组织空间构架的必要条件即道路交通。有道路必有交通。交通要讲方式,空中的,地下的,公共的,私家的。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快速的通讯改变了人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历史上城市也有规划。中国古代的“左祖右庙”“面朝背市”,城市中的皇宫、都府都在中央,而后方为市。北京是最为典型的实例,各地的州,府,道,县,大都如此。欧洲的城市都是由城堡围起来,先是教堂为中心,其周围是广场空间。教堂空间有占一面的、二面的、三面或独立的、四周为其活动场所。东方社会多为中央集权。而西方城堡以教堂为中心,直至教政分开,文艺复兴,民主进程,致使国王宫殿为中心,建立了许多广场,犹如人们活动的客厅。城市的发展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它的型制,型制是无形的法规。再往后,管理者为了管理街区,订了许多条例、规则,城市中只要一看就知道是什么时期的法规。
         城市是人类历史发展最最宝贵的见证,城市是人类物质、精神文化的集中地,它充塞了人类的智慧、情感和记忆。在现代人的记忆中越来越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维修是一种高文化的表现,人们珍惜它,像保护眼珠一样爱护它,这是一种记忆,一种回顾。因历史不可再造,不可割断,是一种永恒的纪念。历史上的物质、非物质,永远回荡在人们的脑海中,于是复归、复古、再造成为一个时期人们的自然行为,它是一种心理社会行为的表现。
         人类最高的智慧就是创新、创造,不然人类不会进步。人类另一智慧就是前进中发现自然对人类的影响,灾害使人类懂得了保护和控制,无度的发展城市又添了许许多多的弊病,于是城市要研究,在发展中控制,在控制中发展,直到一个新的高点——理想的人类聚居环境。无数往复,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新建筑兴起,工业化、科技文化新的形式开始遍及全世界。不同国家的经济、民主进程都有了新的起动。城市化的集中程度大增,城市化在发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的首位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现代城市中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城市弊病显著,对城市理想出现了种种想法和提法。社会学家、地理学家以及规划家都先后提出了各种主张和措施。城市拥挤、交通堵塞、垃圾成堆、道路严重不足,给城市带来了大的矛盾。人们要求探索和解决这些矛盾。其中最重要的是:
         《雅典宪章》对城市规划的要求。《雅典宪章》的要点是:建立交通网以平衡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息的位置、面积,以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主张不同地区的有机发展;对三个地区要达到时间、空间上的节约;居住是首要要素,而与之相否定的区域要有机发展,这些发展要以平衡为准则。从精神和物质方面保证个人和集体的利益;以住宅为核心细胞组成城市中的邻里单位,均匀的分布于城市中;一切要处于现代政治经济的指导,又合乎现代建筑的原则,有机性的组织要适合于人的尺度来估计和评价;要有国家的计划和地区的计划。专家们应在不同的时间段中研究自然、社会、经济、文化上的结合。总之强调有机性,强调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空间关系,首先在规划上突出了有机性。
         其次重要的《马丘比丘宪章》。它提出了系统的论述,强调资源与城市增长、开发与发展之间的科学关系。其次是动态的研究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活矛盾,提出了这种动态规划计划作为指导的定点、进程和性质,整体地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反映出人的需要,强调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1933~1977),把片面的美术系统整和成为一以贯之的有机系统。
         在漫长的过程有理性加实践的理论和探讨,有着各种方法论。理论界、社会学界、以及心理学家的观察测定,对人群的活动作出观测和测定,这些也都影响我国最早一批专家的都市规划。
         在我国,1950年代学习苏联,基本上是学习苏联的模式,并以北京、西安、洛阳为始,也夹杂着唯美主义的表现,如波兰专家的巴拉金人,相对比较科学指导城市发展,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带有指导性的作用。
         规划师、建筑师们研究的重处是城市规划要依据时空的转换,着重布置好城市的居住、工作、休憩,有机地动态地滚动,不断地适配不断地调整,达到一定的理想境界。
    我的归纳是: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管理者的政府行为,即在一定的城市土地上,科学合理配置城市所需求的各种必要以及发展所要求的设施。其中人居环境特别重要,人的居住质量和休憩要求,使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机地动态地运转。研究城市的同时要注重乡村规划的一体化。充分研究城市化的程度和水平。关注城市发展与控制,注重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的生态绿色环境。
         城市规划有综合性、整体性、层次性的特点,综合多学科的特点;
         城市规划政策性强,符合国家发展的大计方针;
         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注重社会生态的协调和自然生态的结合,是有机的,动态的;
         城市规划是人类文化的巨大实践性,它的活力、创造性是基本的基本;
         城市规划要注重发展与控制,保证有前瞻性、超越性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课   生长点

         人类生存生活在这世界上必然要有生长的地方。远古的人类求生,群居于山穴、洞中,以防自然和野兽的侵扰,他们离不开有水的地方,因为无水无以生存,所以住所成为人类活动基本的基本。
         人们往后挖穴或凹土筑棚,成为最早的建筑和村落。原始社会人类有最早的聚居地Human Settlement,由于生产力低下,生长点相对比较单一。进入奴隶社会,有了剩余价值,奴隶主和奴隶分开居住,有了街巷,历史上的卡洪城就是一个实例。希腊、罗马、古罗马及中亚,城市在防御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了封建社会冷兵器时代,城市首先有个城墙,大的有国家的防御体系,中国的长城最为突出,而后分为城邦、府、县,都设城墙。即使在乡,那些大地主也有土城。1956年我来到山西县,还能看到城堡的小楼。福建有闽清县地主大庄院,都遗留有防攻打、射暗箭之处。中国古代新石器时期,在河南登封王城岗龙山文化晚期就有两座方形的100m×100m的城堡。河南还发现了城邑。而朝歌也建有城防。在《考工记·匠人》里,都有建城规模和限高的规定。而今遗留的南京明城墙是为国内最大城郭,高处最高达20m,长33km,至今保留世界最大。城墙有城门、城跺、敌楼,南京的中华门有五层城墙,有藏兵洞,是为世界最大的城门。有的山城由于地形原因也有呈不规则状。城墙外侧一般都有壕沟,也作为防御用。
         市的概念是作为人们商业交易用,是城市人们因劳动分工而产生。城市是聚居居民的组织单位,是一种社会实体,是社会各阶层、各阶级的综合组织体。城市中有市,是商品交换地。有相应的地下设施,如排水等。城市集聚了一个地域、地区的巨大财富,包括文化、科技。而城市有相应的、管理一定的乡村,甚至形成体系。现代城市的发展,学者称地域上相连的城市为城市体系。城市把所有集聚者都化为城市人民,人称城市化。古代的城市化的特点与现代城市化的特点有很大的差异。古代城市化的特点是城市发展很慢,延续的时间很长,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很小;早期的城市结构形态单纯,是行政管理、宗教、军事、手工业、商业的中心。城市中心集中了王宫、庙宇、官邸等大型建筑,古希腊雅典、法国巴黎、中国唐长安城三大古都基本上水平不高、功能单纯。人们活动的生长点在城市中相对单一。中国古代的面朝背市,欧洲城邦则以曲线、教堂轴心,后来政教分开,市场也相对独立形成街市。
         产业革命后,大工业产生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农村依于城市。这种变化使城市结构形态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使城市的工厂、矿产与工人分开,分散了污染又带来了工人的上下班,大大增加了运输交通,出现了铁路车站、交通公共汽车站、机场、轮船码头等。交通成为城市中更多的通勤,于是每个人居住、活动、工作、休憩成为一种动态的生长点。点与点之间成为一种平直互动,甚至是空空向上的互动。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化逐步加快。城市空间、土地膨胀,城市的形态由内向外一种同心圆的扩展。城市的建筑先是由低到高,城市中心拥塞,再就由外向内开发。城市化走向逆城市化的过程,产生一种游离生长点;过于集中的人口生活、生产的混杂,必然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诸多城市矛盾和城市病,要人们去研究布局、结构、形态,研究自然环境、生态和绿色,研究城市的基础设施,城市和土地的关系。研究人、社会和自然等等的生态关系。城市的社会生活离不开城市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离不开科技和文化。政治经济及民主化进程,如二次大战后的国家独立,政治结构的变革都给城市带来了大的影响。国家脱离了殖民化,国家经济的自力更生,经济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经济上的多元结构及全球化,给城市人口的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城市分类、分等级规模上的调整,加上城市的性质向综合化、集约化,又有专业化,城市性质单一而复杂。
         生长点不单是由静态转变为动态,而且是个不断运动的动态。有的是时间段的生长点,它生长、它兴盛、它消失、它死亡、它转化、它再生,多形态的生长点,一种新陈代谢的生长点,它与城市共存,共死亡。城市的生长点是有类型、有规模、有性质、有层次、有空间,其本身又有结构形态。有生存、有生命,当然有死亡。
         古代有许多战乱,由于战争,由于水源、气候突变,由于政体变革,当然有消亡。新疆古址,宁夏的西夏王陵都是现实的参照物。有的分离、分裂,有的新生,都随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生死共存。城市的发展史也是人类学史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现代城市化是指二战后世界人口的激增,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近20年来我国城市人口大增,呈快速发展状态。世界人口中,1925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1%,1950年增至28.7%,1980年又增至39%。而中国城市化人口由30年前的17.5%增加到45%。我国的城市化的发展则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政策有关。沿着海岸线14个滨海城市的开放,如大连、青岛、上海、厦门、广州等地的优先发展,优先引进外资;再就是沿长江两岸的城市如江苏苏锡常、南京、芜湖、武汉、重庆等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整个中国呈“丁”字形的发展形态。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开发西部,致使一个不平衡发展的国家,逐步走向全面发展的境地。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化,加强城市的开发和经营,使中国走向全面发展全面奔向小康的国家而努力。
         城市按其功能、使用、职能、人口规模、布局形式可以进行分类。按职业比例可以分为工业城市、矿业城市、港口城市、大学科技城、风景旅游城市等。按行政等级分: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重庆、上海;其他如广州、南京、济南、合肥、武汉、成都等省会城市;再一层次是地级城市如苏州、镇江、南通等,浙江的宁波,金华等;再下为县级市和县,下设乡镇、村,集中的新镇和自然村。从历史意义上来分,又分历史文化名城,如北京、南京、西安等;革命历史名城如遵义、延安等。风景旅游城市如杭州、桂林等。交通枢纽城市如徐州、郑州。港口城市连云港、天津塘沽等等。
         按人口规模来分,100万人口以上称特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称大城市,20万~5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城市规模的法律规定是由中央民政部来定,各个时期划分略有变化。
         城市形态的布局形式,有块状、带状如兰州,福建南平等;有环状、串联状、星座状和组团式等等形式。改革开放以后,许多城市建立了城市发展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开放区等,都是类同的城市发展形式。
         从上述分析城市的生长点,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含义。古代相对单纯,城市都以王宫、宗教教堂、寺庙为中心而伸延(蔓延)。近现代工业革命后,形成多生长点,这些点足以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表现以下特点:
         (1)从单一发展到多元、多中心。如城市的商业中心、交通枢纽、车站、港口等。
         (2)每个生长点都以交通的通向蔓延伸长,实际是沿着基础设施走。
         (3)生长点除线性生长外,大多由内向外的同心圆式的发展,并在立体空间的运动中随着时间而运转,既有每个点的自我运转,也有延伸发展,如像小孩玩的陀螺一样,显现一种运转的“力”。
         (4)我们要分析开始总样,过程总样,结果总样,从中找出城市形态的演化规律。由单线到十字形、交叉形、直至形成“井”字形的方块。如小镇的演化,河道的演化,挤位的作用。总之基础设施、自然的、人为的作用,是城市发展力的矢量和方位。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