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观点
  • 评论:中国绿色建筑发展之疾
  • 2012-03-02

     
      下一步,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是继续沿袭重炒作轻实践、进行技术堆砌的发展模式,还是最大限度地使用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礼物,如光、热、风等能源,使用适宜技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以及走系统化发展之路,需要绿色建筑的践行者做出选择。而在中国绿色地产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及房地产企业代表选择了后者。

      从蹒跚学步到野蛮生长,从美国LEED标准的引入到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绿标》)的出台,短短几年间,绿色理念的加速度让绿色、低碳名词泛滥成灾。

      在此前召开的中国绿色地产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研讨会上,“绿色建筑重炒作而轻实践,注重技术和设备的堆砌以及政府激励政策不足”等问题成为了长期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人士及开发企业诟病最多的地方。他们呼吁政府要制定更为积极的鼓励政策以及清晰的技术指导体系,以肃清发展中的障碍。

      营销的噱头

      如今,绿色建筑重炒作而轻实践的问题已成业界共识。

      “近几年,关于绿色、低碳这类名词炒得太热,全民说低碳,不谈低碳似乎就落伍了。”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王琳榕指出。

      而除了建筑领域大肆宣传外,绿色、低碳的过度片面宣传甚至影响到了下一代。“现在的孩子被一些错误的绿色理念所误导,他们心中的绿色建筑就是一些漂亮标签:太阳能光伏发电、雨水收集等。甚至小学生都带着低碳任务回家,每天统计二氧化碳排放量,写虚假日记。”

      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建筑一所所长吴博指出,正是由于对绿色建筑真正内涵理解的缺失,很多所谓的绿色建筑五花八门,更有甚者只是将此作为一种营销的噱头,而实际内涵却一无所有。

      相较于宣传上的大张旗鼓,绿色、低碳建筑在应用领域的实践凸显缓慢。“中国每年住宅商品房的建设在7亿~10亿平方米,但真正严格意义上绿色建筑有多少,拿到竣工认证的仅为1%。”在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陈音看来,绿色建筑若能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30%,才是名副其实地进入了绿色建筑时代。

      绿色建筑不是高技术堆砌

      当下,无论是中国《绿标》的评级,还是美国LEED的认定,都与绿色技术采用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然而,绿色技术的适用性如何,通过绿色技术的堆砌是否能够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

      对于绿色技术适用性问题一直是国际金属太阳能协会秘书长黄俊鹏关注的焦点。“例如地源热泵技术,当前我国大面积推广地源热泵是否合适。关于绿色技术的适用性,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如何客观引导与合理利用。”他对于我国《绿标》及美国LEED认证体系都存有疑义,“这些标准的评分都是以技术为先导,采用一项技术就加一分,却忽视了建筑整体的综合能耗水平与性能运行考评。”

      随着越来越多靠技术堆砌而成的绿色建筑,其实际节能效果与舒适度却并不理想的问题也逐渐显现。正因此,更多的设计师与开发商开始了被动式节能在绿色建筑中的探索应用。

      “通过被动式节能设计手段,而非节能技术设备来实现绿色建筑更能彰显设计师之水准。”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陈首春向来对被动式节能设计情有独钟,“例如根据阳光直射角度、风向变化来设计建筑朝向,让人民在自然舒适的同时更可降低能源耗费。”

      “真正做一个绿色建筑,不一定非要用地源热泵、太阳能等等。这些技术不是绿色建筑的符号,它们与绿色建筑并不直接等同。万通地产高级工程师谢丹十分认可被动式的绿色建筑,”通过合理通风设计、采光等设计完全可以达到更舒适的节能效果。我更看中‘被动技术优先,主动技术优化’的方式,而不是片面地追求绿色技术。”

      “居住在建筑中的使用者能最大限度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礼物,如光、热、风,这才是绿色建筑所应追求的。”王琳榕说。

      激励政策稍显务虚

      近几年,政府对于建筑节能、绿色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十分明显,无论是政策法规的出台,还是绿色示范项目的推广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着。然而,对于绿色建筑的操盘者而言,这些政策激励仍稍显务虚。

      “仅以政府公共建筑的绿色应用为例,美国的绿色建筑LEED标准是一个民间标准,完全自愿实行,但美国联邦政府投资的办公楼、学校项目都要求做 LEED。而中国的《绿标》是国家标准,但纵观目前中国的政府办公楼、大国企办公楼,有几个是根据《绿标》做的呢?”陈音感慨道。

      除了标准的推行,在税收、拿地等经济杠杆领域对于绿色建筑的支持措施也似乎点燃不了开发商的热情。

      陈首春认为,开发商作为绿色建筑的最终买单者,其建绿色建筑的真正诉求何在?在商言商,若政府部门不给予某些实际、具体的鼓励,仅靠开发商的社会责任是无法让绿色建筑的春天快速来临的。

      “因此,政府为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应该设立一个门槛,当开发企业想拿到最基本生产资料——土地时,在招拍挂时,除了硬性条件外,‘开发企业是否做过绿色建筑项目’也应成为考核条件之一。”吴博亦建议。

      其实,绿色建筑的激励机制已经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早在去年3月份召开的绿色建筑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就表示下一步要从容积率、税收、拿地优惠等方面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