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4
2012-05-14
日前,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了《中国可持续性低碳城市发展》。该报告称,中国的城市走低碳发展之路,有助于实现国家降低单位GDP能源强度和碳强度的目标,同时更加宜居,效率更高,更有竞争力,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据估计,城市产生的与能源有关的温室气体占总排放量的70%。鉴于未来20年中国预计将增加3.5亿城市居民,实行低碳发展,刻不容缓。
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罗兰德在报告发布会上说“中国要实现"十二五"规划把碳强度降低17%的指标,城市减少排放至关重要。报告提出了一个行动框架供中国的城市借鉴,有些城市已经采取这些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与低碳增长。”
报告指出,工业和发电是中国城市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据估计这两项各占城市碳排放量的40%,其余的20%则来自交通、建筑和废弃物。
报告建议说,要实现低碳增长,城市需要在多条战线同时行动。由于碳排放与城市的形态密切相关,因此影响土地利用和空间发展的措施是最重要的。空间发展还具有很强的“锁定”效应:城市一旦发展和确定了自身的形态,要想重新改造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建筑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改造的成本高昂。此外,城市需要建设节能效率高的建筑物和工业,需要发展可以替代私家车的交通系统,需要建立对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高效管理。而且,城市需要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纳入规划、投资决策和应急预案中。
报告还强调,需要针对具体部门的具体问题采取措施,特别是针对能源、交通以及水资源、废弃物管理等市政服务采取具体措施。报告根据中国各城市和世行项目的经验,针对这些部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在能源方面,报告建议城市领导人应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包括通过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能源,加强能源需求管理中市场化方式的作用。
在城市交通方面,城市应改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促进多方式公共交通服务一体化,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增加电动车的使用。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城市应考虑紧凑型城市发展模式,以达到基础设施需求与抽水成本的最小化。城市须重新评估其取水策略和污水处理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使用,并通过适当的定价策略加强对需求的管理。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