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生态环保
  • 深圳拟打造国际一流生态宜居城市
  • 2012-05-28

    2012-05-28

      记者日前从《深圳市城市绿化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征求意见稿)》中获悉,深圳市计划到2020年绿化覆盖率超过50%,建成各类公园1000个以上,公园和自然保护区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建成生态良好、景观优美、特色鲜明的城市绿化格局,将深圳打造成国际一流的生态宜居城市。另从广东省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获悉,深圳绿色社区目前达305个,数量居全国之首。这既是深圳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成果,也是深圳环境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据统计,目前深圳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03%,绿地率39.14%,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16.5平方米,走在全国大中城市前列。近年来在深圳市举办的庆祝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和大运会等重大活动,促进了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

      “要把宜居生态城市建设作为深圳新一轮创业的重要内容。”2月初,深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人居环境和城市管理大会,提出了以城市环境大改善推动经济转型、提升生活质量,建设宜居生态城市,为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提供环境支撑。

      对深圳而言,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给予市民的绿色福利,是赋予了温情的民生工程。深圳通过环境质量提升,使城市环境持续改善。去年全市行政区过半荣获“国家生态区”称号,福田区、南山区双双获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区”;积极开展“绿色家园系列创建”,累计建成“绿色社区”305个、“生态街道”49个,国家级绿色学校15所、省级绿色学校95所。

      此外,深圳的绿道网总长度已突破1100公里,建设里程在珠三角九市中名列前茅。

      根据国内权威文件《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宜居城市”有一系列指标,包括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等等。如果城市综合指数达到一定分数,且没有触及否定条件的城市,可以称为“宜居城市”。我们注意到,这一系列指标都与民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这些指标的提升,意味着民众幸福指数的增加。建设“宜居城市”的过程,与惠民有内在统一的联系。

      “生态城市”的提法,我们并不陌生。近几年来,随着“绿色经济”、“低碳生活”的深入人心,引发了我们对“生态城市”的渴望。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利用,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充分保护。城市循环类似一个生态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长远地说,城市的居民,也包括居民的子孙后代,能获得幸福的最大化。

      “宜居生态城市”应当是“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的统一。首先,它是市民喜闻乐见的。“宜居生态城市”适宜民众居住,被民众所接纳,满足市民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要。“宜居城市”的一系列指标,都是城市建设努力的方向。其次,“宜居生态城市”是低碳的、绿色的、可持续的。能源的清洁、低污染、充分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如生态系统一样进行有机循环。这有利于居民的长久幸福,以及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宜居城市”和“生态城市”的共同纽带是民众的幸福安康。前者关注居民眼前的幸福,后者关注的是长远的幸福。而两者的综合“宜居生态城市”则是同时兼顾两者,惠及市民眼前及长远的利益,是城市环境发展战略的立足点。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表示,深圳经济特区在过去30多年的奋斗中,创造了城市发展的奇迹,当前在新的形势下,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深圳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了以城市发展来引导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战略目标,力争通过高质量的城市发展引领现代产业、引领现代生活、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去年,深圳牢牢把握迎办大运会的历史机遇,强力开展空气、水、噪声等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市容环境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强化气象保障能力,大大提升了人居环境和城市管理水平。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整理

期刊浏览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