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生态环保
  • 京津冀连续3个月未出现严重污染
  • 2014-07-18


      6月,京津冀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近半,相比上月有所改善,全月无严重污染天气出现。综合上半年数据来看,今年1月到6月,京津冀的达标天数逐月增加,已连续3月未出现严重污染天气。
      最差前十京津冀入选城市减少
      环保部昨天发布的空气月报显示,6月份,全国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9.9%,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8个百分点,超标天数中重度及以上污染比例为2.3%。海口、昆明、厦门、贵阳、乌鲁木齐等5个城市6月空气质量100%达标。
      6月份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城市是邢台、唐山、南京、石家庄、济南、邯郸、武汉、徐州、保定和宿迁。与上月一样,江苏省仍有3个城市入选最差前十,省会南京仍然位列最差前三。
      上半年6次环保部空气“黑榜”排名显示,京津冀入围城市近两月有所减少,均为5席,此前,京津冀每月至少有6个城市入选,4月份一度有9个城市榜上有名。另外,去年全国空气最差的石家庄,今年上半年空气好转明显,上半年,石家庄虽6次上“黑榜”,但从未排名垫底。
      京津冀6月空气质量好转
      6月份,三大区域中,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有所下降,仅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京津冀13个城市,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48.5%,与上月相比提高5.0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有所改善。超标天数中,重度及以上污染比例为3.2%,高于74个城市0.9个百分点,但未出现严重污染。
      综观上半年的数据,京津冀达标天数比例从1月份的 25.4%,逐月提升至6月份的48.5%,同时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从 23.0%下降至3.2%,严重污染天气仅在一季度出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臭氧在今年首次成为京津冀的首要污染物。5月份,京津冀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北京市环保局曾就上半年空气质量状况表示,因今年外来沙尘较为频繁和本地扬尘的影响,PM10改善趋势较为缓慢。
      解读
      臭氧会导致 PM2.5浓度升高危害呼吸系统
      刚刚过去的6月,蓝天让人印象深刻,为何还会出现臭氧超标的情况?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谢绍东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臭氧与PM2.5不同,PM2.5是一种细微颗粒,会影响光线的散射降低能见度,臭氧却不影响能见度。能见度很好,太阳很好,反而有利于臭氧的生成。
      他介绍说,臭氧是二次污染物,可以由二氧化氮和挥发性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这个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紫外线的照射,所以在光照很好的情况下,特别容易生成臭氧。
      按照新国标,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在160微克/立方米以下,空气质量为优,160-200微克/立方米以下为良好,超过200微克/立方米则造成污染。
      之所以将臭氧作为污染物,谢绍东介绍说,臭氧因具有强氧化性,本身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如对眼鼻喉、呼吸道等产生刺激。另外,他指出,臭氧是一种氧化剂,会帮助其他物质转变成PM2.5,而且转化速率更快更高。
      其实不光是6月,北京市环保局年初发布的2013年空气质量报告显示,2013年北京市189个污染日中,20.1%是因为臭氧超标,臭氧超标主要发生在5月到9月。
      谢绍东表示,紫外线就像点火器,空气中有很多天然物质会产生二氧化氮和挥发性有机物,但冬天阳光不足,紫外线不够,点不起来,夏天阳光充足,所以臭氧超标会呈现出季节性。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期刊浏览
2025 年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