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06
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新常态下浙江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2015年1月,浙江省首次提出要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战略设想;2015年6月,浙江公布了第一批37个省级创建名单,今年年初公布了第二批创建和培育名单。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实质性启动半年多来,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什么是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概念为“非镇非区”,是高端要素集聚的创新创业平台。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不具有镇一级行政管理职能,也不是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打造,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是同业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企业社区,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平台。
如余杭梦想小镇,位于杭州市区的城乡接合部,是以大学生实习和创业为主的创新型小镇,为“有梦想、有激情、有知识、有创意”,但“无资本、无经验、无市场、无支撑”的“四有四无”青年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余杭梦想小镇启动一年来,已累计引进孵化平台15家,落户创业项目521个、创业人才近4550名,集聚金融机构176家、管理资本368亿元。计划通过3年努力,集聚互联网创业者1万名,创业项目2000个,基金及投资机构300家,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00亿元。
特色小镇特在哪里
第一,特色小镇特在产业。每个特色小镇集中布局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浙江“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七大战略性产业中的一个产业,或者一个产业中的某一行业,甚至是某一产品,或者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具有浙江历史传统的产业,而不是同质竞争、竞相模仿。
即使是定位于同一产业,也要细分领域、错位发展,如西湖云栖小镇和上虞的e游小镇都定位于信息产业,但西湖云栖小镇重点是发展涉云企业,涵盖云计算应用,而上虞的e游小镇则侧重于集聚网络游戏产业。
第二,特色小镇特在功能。特色小镇都要具备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并且四大功能都要紧贴产业定位融合发展,而不是简单相加、牵强附会、生搬硬拼。如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紧紧围绕巧克力生产制造,深挖巧克力种植、发展的历史文化,深度开发与巧克力相关的浪漫婚庆和儿童游乐体验。2015年该小镇接待游客121万人次,实现服务业营业总收入3.35亿元,是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0.59亿元的5倍多。
第三,特色小镇特在形态。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都要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结合产业发展特点,做好整体规划和景观设计,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确定好小镇建筑风格,展现出小镇的独特风貌,坚决避免大拆大建、“东施效颦”、“百镇一面”。
例如,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就充分利用原有一片凌乱的旧厂房、旧仓库、旧民居,改造成传统的江南园林,古典韵味的建筑鳞次栉比,玉皇山脚的绿荫点缀其中,素雅风格的屋舍,与山间流水汇成的湖面交映成辉。优美环境吸引了各类基金机构402家,资产管理规模达2000亿元,税收突破了4亿元。
第四,特色小镇特在机制。特色小镇采用宽进严定的创建制,事前不再审批,事中、事后强化监管。在3~5年的创建期,严格执行“竞争入列、优胜劣汰、达标授牌”的新机制,政策上实施期权激励制和追惩制,年度考核合格的兑现政策,不合格淘汰出局,3~5年后创建不合格的,要加倍倒扣土地奖励指标。建设上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服务上实施“店小二”式贴心服务,体制机制非常灵活,政府不搞大包大揽、一哄而上。2016年,浙江省将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淘汰出局若干未达标的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生命力旺盛
经过近一年的创建工作,浙江特色小镇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省市县三级特色小镇已达到200余个,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首先,有效投资带动力强。新开工建设项目4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78亿元,平均每个特色小镇12.9亿元。预计今年全省特色小镇投资总额将超过3000亿元。
其次,优质企业入驻热情高。新入驻企业3258家,入驻个体工商户23468个。同时,经济发展成效显著。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52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630亿元,税收收入53亿元,旅游接待人数2768万人次。
最后,高端要素聚集趋势明显。现在各小镇已入驻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139人,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千人计划”人才49人,国家级和省级大师91人;创业团队2116个,各类创业人员达7839人。
来源: 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