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规划建设
  • 北京市建成1178处城镇雨水利用工程
  • 2016-05-23

      留住宝贵的天上来水,让雨水循环利用,是北京市建设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的重要举措。记者从市水务局了解到,截止到去年底,北京市已建成城镇雨水利用工程1178处,综合利用能力达到3139万立方米。
      所谓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在老旧小区、公共机构,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具有渗、蓄、滞、净、用、排等各类功能的雨水利用工程。到去年底,全市投入使用的城镇雨水利用工程已有1178处,较2010年增加了399处,综合利用能力达到3139万立方米。其中集蓄式雨水利用工程783项,蓄水容积达951.14万立方米。
      海淀万泉河桥西北角、中关村展示中心门前,近年就新建了一处“隐形水库”。说它“隐形”,是因为在地面上完全看不出踪迹,不知情的还以为就是一片普通草坪。实际上,茵茵绿草下隐藏着一个占地2000平方米、深约4米的巨型蓄水系统。该系统由800口六边形的渗水井组合排列而成,结构上类似于蜂窝。井壁是用高科技的透水材料制成,每一口井的水都是相通的。这处“隐形水库”容积为7000立方米,收集海淀公园、展示中心和新建宫门路雨水,年设计可利用及调蓄雨水9.28万立方米。建成后,万泉河桥区的积水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缓解。
      北京的城镇公共绿地,也新建、改造了一批雨水利用设施。市民身边,出现越来越多的集雨型绿地。
      亦庄开发区的博大公园就是其中一处。公园占地约18万平方米,园内的下沉式低湖,可收集周边2平方公里的雨水。
      除此之外,市政人行步道透水地面铺装、新增城市公共绿地等,也在减少地面径流、促进地下水入渗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据统计,2015年全北京市城镇雨水综合利用量达1.62亿立方米。

    来源: 北京日报 

期刊浏览
2025 年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