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七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观点
  •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蹴而就 需多方配合
  • 2016-10-12

      近日,海绵城市能否解决我国内涝问题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有数据显示,全国30个海绵城市试点中,有19个城市出现内涝。被委以解决内涝重任的“海绵城市”被认为是错误的理念。   对此,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表示,“海绵城市并不是一天就建成,其需要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需要城市各个基础设施推进更新,相互配合。的确,此次陕西西咸新区,在同样的降雨条件下,海绵城市试点区域沣西新城无明显内涝,非试点区沣东新城却出现了大面积内涝积水,形成鲜明反差;四川遂宁对阜丰巷老旧小区进行“海绵化”改造后,小区内涝积水点得到有效控制,以往只要下雨小区就淹水没腰的情景不再。再比如试点城市三亚市,2015年启动了“海绵城市”建设。今年第三号台风“银河”在海南岛登陆,三亚一度开启了大风大雨的模式,但市民们却发现,往年最容易积水的几条主干道路面和平时相差无几,出行很顺畅。   “海绵城市”也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余孔坚表示,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其实是一种“全局式”的水循环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城市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大自然水循环的特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局面。大力建设海绵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多发的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还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给城市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也给百姓的公共出行和休闲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进入试点范围的30个城市,大都属于一二线城市,城市的建设已具规模,后期的海绵城市建设大多是在已建成的基础进行改进,对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所以这种建设成效并不能一蹴而就。余孔坚指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从源头开始,从国土区域系统地考虑 ,在更大范围内跟水利、农业等整体的系统治理结合在一起,而不应该只局限在城区的范围来解决。要系统疏通自然水系之筋络,建立生态基础设施,才能让一些城市告别“一下雨就看海”的尴尬境地。 余孔坚认为,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理念,无论地方还是中央,目前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差距。看到成绩,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更快的推进建设;看到差距,是为了找到问题,从源头上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加强生态城市的维系建设,提高人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来源:经济参考网)
期刊浏览
2025 年
2024 年
2023 年
2022 年
2021 年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