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CSSCI(2019-2020)扩展版来源期刊
 第六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文章检索
规划建设
  • 北京加快整治与疏解 功能与产业疏解成重点
  • 2017-11-23

    【导读】   11月20日起,北京在全市组织开展为期40天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整治与疏解,一直是北京城市治理的重点问题。专家认为,不管是北京提升资源配置的需求,还是重大事故带来的反思,都将使得北京加快功能和产业疏解,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据北京日报消息,11月18日晚,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二村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9人死亡,8人受伤。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市委副书记、代市长陈吉宁当夜赶赴现场指挥抢救处置。   20日,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从11月20日起在全市组织开展为期40天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清理、大整治专项行动。   蔡奇在行动部署会上表示,要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找出思想盲区、管理盲区,下决心加大对“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工业大院、散乱污企业、违法建设等的清理力度,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对此类场所的整治和清理,一直是北京城市治理的重点问题之一。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成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政策抓手后,以拆除违法建设、疏解区域性专业市场和棚户区改造等为代表的相关举措,都使与之相关的产业、地域和人员成为关注焦点。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认为,不管是北京城市发展带来的提升资源配置,尤其是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需求,还是重大事故带来的管理层面反思,都将使得北京加快功能和产业疏解,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日均拆除17万平方米违建】   今年2月,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17-2020)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行动意见》)。专项行动预计耗时五年,目标是“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和提高和谐宜居水平”。   疏解方面,为了实现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首都发展布局,北京市开展了包括疏解一般制造业、区域性专业市场和部分公共服务功能等行动;整治方面,包括棚户区改造、地下空间和公租房整治等,则成为工作重点。   根据计算,“疏整促”行动至今,北京市相当于平均每天拆除17.12万平方米的违法建设,查处674件占道经营,整治158户无证无照经营,治理21家“散乱污”企业。   在整治层面,1月到9月,北京市共拆除4673万平方米违法建设。其中,整治违法群租房数量达到11289户,地下空间整治了1277处。   此外,作为提高北京和谐宜居水平的重要工作,包括平房区院落修缮项目、危旧房改造项目、城中村边角地整治项目、新增棚户区改造和环境整治项目等多种方式的棚户区改造,推动速度同样十分迅速。   据北京市重大项目办发布数据,今年9月底,北京市全市棚户区改造户数、投资、涉及人口均提前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而到10月底,全市累计棚户区改造完成42204户,占全年任务的117%。累计完成投资约885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18%;涉及人口约28万人,占全年任务的126%。东城、朝阳、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顺义、昌平、平谷、密云、延庆等11区提前完成全年改造户数任务。   据记者独家了解,截至10月底,西城区已完成棚户区改造4562户,完成改造目标的90%;11月,怀柔区也已完成棚改年计划任务,达820户。另据官方消息,通州、大兴等地已经按照计划启动居民搬迁签约工作。   首都经贸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蒋三庚认为,棚户区的改造要与专项行动结合。各区面临15%人口疏解的硬性指标,不配套整治难以施行。以西城区为例,其定位是方便国家公务活动,要减少公共娱乐、大商场等集聚人口的设施,专项改造时要考虑这个问题,需鼓励政策使人们向郊区回迁。   蒋三庚指出,棚户区改造的主要目的为和谐宜居及疏解人口,建设和谐宜居都市是主要内容。 【北京进入集中疏解阶段】   截至9月底,北京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624家,整治“散乱污”企业5818家。其中,清理取缔类企业1839家,关停类企业1549家。另外,西城区动物园地区12个市场疏解已完成10个,丰台区大红门地区45个市场已疏解42个。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表示,北京疏解工作尚处在摸索和进步阶段。过去主要以分散疏解为主,而随着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两翼”建设推进,北京的功能和产业疏解开始进入集中疏解阶段。   李国平在此前接受记者专访时也表示,城市副中心是市域内疏解的集中承载地,雄安新区则是市域外疏解的集中承载地。   作为市域内疏解,城市副中心所承接的产业和功能,仍然要符合北京“四个中心”定位和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   而市域外疏解,则更多要考虑承载地本身在整个区域范围内的发展定位和资源禀赋,未来可能会重点发展互联网行业、教育科研行业和金融服务类行业,并不会承接北京疏解的一般制造业。   不仅是产业层面,疏解被认为是北京功能、产业和人口共同进行的系统工程。今年2月,北京市一位官员曾用“四个得到”来形容“疏解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该官员指出,腾退之后市民会得到大量的绿色空间、更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更为便捷安全的生活服务和更多高精尖产业相关的就业机会。   人口的疏解被认为是现阶段的工作难点。在《行动意见》中,北京市提出将专项行动任务与人口调控目标挂钩,要确保“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   在赵弘看来,这方面工作进展较慢。他认为,北京之所以开始尝试产业集中疏解,部分原因就在于此前的分散疏解模式下,承接地短时间难以实现就业人口对交通、居住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出现了“产业出去、人口回流”的现象。而集中疏解,被认为可以通过集中建设,有效地满足“人随产走”而产生的服务需求。   李国平认为,城市人口很难通过人为控制,但由于城市自然资源和公共资源的限制,不可能任其无限量向城市集聚。应该通过产业政策的制定,对城市功能、用地规模、产业规划做出改变,使人口自然集聚和流动。   “人口应当是城市发展的自然结果。”李国平说。(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宋兴国、张玮钊)
期刊浏览
2020 年
2019 年
2018 年
2017 年
2016 年
2015 年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2011 年
2010 年
2009 年
2008 年
2007 年
2006 年
2005 年
2004 年
2003 年
2002 年
199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