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4
“建轨道就是建城市” 深圳修正2035年轨道交通规划 打开深圳规土委编制的《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深圳地铁1335公里的轨道交通总里程,是在原规划基础上的延伸线,并新增了一条连接机场东的33号快线。 时代周报记者 程洋 陈佳慧 发自深圳 9月5日,《深圳特区报》披露,深圳将兴建机场东综合交通枢纽,同时在厦深铁路、深茂铁路的基础上,拟新增深圳至肇庆铁路、深圳至深汕特别合作区铁路,形成沿海时速350公里高速新通道,引发外界对深圳中远期城市和轨道交通规划的关注。 不久前,深圳地铁对外透露修正后的2035年轨道交通远景规划:深圳计划用17年的时间,建成总里程达1335公里的轨道网络,是目前已开通里程的4.7倍。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简称“深圳规土委”)相关负责人在给时代周报记者的回复中称,2035 年深圳城市发展前景、人口和就业岗位、规模都将发生较大变化,轨道交通线网的结构、总体规模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线网规划的总长1335公里当中,包含了弹性发展线路 112公里。” 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地铁集团总工程师陈湘生亦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如何通过轨道交通将土地资源集约利用,重塑环境协同怡人的城市空间,是关联地方政府必须考虑的。他强调:“在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运维可持续的同时,还要支撑社会、城市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庞大的轨道交通建设和运维所需费用,都将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沉重财政负担。” “建轨道就是建城市” 打开深圳规土委编制的《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四通八达的地铁线路呈点线状连接城市的各个角落。按照“对外强轴、中心加密、外围联通”的总体原则,深圳市共规划城市轨道线路 32 条,共计1265公里。而近日,深圳地铁透露消息称的1335公里的轨道交通总里程,是在原规划基础上的延伸线,并新增了一条连接机场东的33号快线。 庞大的轨道交通规划背后,是深圳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据规划介绍,为支撑深圳建设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发挥轨道交通引导城市产业升级、优化空间结构的作用,规划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与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一体化交通体系。未来,深圳的轨道交通出行将实现城市主副中心之间45分钟通达,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70%以上的目标。 在陈湘生看来,广州、深圳等大都市圈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在人口、产业、交通都有核心城市向外扩散和辐射的需求。而轨道交通上作为大运量的交通方式,对都市圈的中心城区联系周边城区有着显著效应。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认为,北上广深的中心城区、核心城区的轨道交通建设基本已经成熟,城市的轨道交通发展开始在外围地区发力,线网密度的加强,能够使人口进一步从核心地区往外扩展,城市的人口、产业功能向外围扩展,这样整个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更加均衡。 据深圳规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既有轨道规划放射性市域快线仅4 条,城市中心区向外围中心放射的线路不足,不利于城市外围中心的功能培育。因此本次规划重点加强了对市域轨道快线的规划布局,原则上每个轴向外围中心与核心区至少有一条快线联系。 “建轨道就是建城市。”深圳规土委相关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是深圳市较早就提出的发展理念,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系统的重大基础设施,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深远,轨道交通规划不仅仅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更是要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引导、支撑土地利用和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促进大都市圈一体化 规划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与国家铁路、城际铁路相协调的城市轨道网,大力促进大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深圳规土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下,重点加强了深圳与周边城市的轨道衔接。本次规划深圳与东莞衔接的轨道线路11 条,与惠州衔接的轨道线路3条。通过加强深莞惠轨道联系,助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 胡刚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深圳的总体用地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此次轨道交通规划不仅仅是考虑到深圳的行政范围,还考虑到跟东莞、惠州,包括与香港的对接,可以进一步拓宽深圳的发展空间。 早在2009年,深圳市就与惠州、东莞联合签订了《推进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并制定了《深莞惠区域协调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规划作为三市协调发展主要依据,在诸多方面进行了一体化对接,其中就包括基础设施交通规划方案的内容。 据陈湘生介绍,在已经获批的深圳城市轨网规划方案中,深圳与东莞轨道有5条线路衔接换乘,目前已经在实施建设的6号线支线规划将与东莞1号线贯通运营,将成为大湾区首条两个中心城市间贯通运营的地铁项目。而目前深圳与东莞都在进行新的轨网规划修编,未来两地应该还会增加预留更多线路加强两地轨道的互联互通。 今年1月16日,惠州公布《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去年底东莞公布《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调整(2017–2020年)》,两份规划均注重与深圳轨道交通的连接。而目前深圳已有8条地铁与莞惠有明确的对接方案,深圳与莞惠连接的首条地铁或于2022年建成,即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贯通运营。 “深圳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是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律的。”胡刚认为,如今城市的发展不应该局限在自身的行政范围内,它可以跟周边的城市协同发展,形成一个都市区。深莞惠一体化,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和距离深圳较近的香港,以后会形成一个大都市区,如东京湾区和纽约湾区,这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如何完成大湾区的深入融合和合作共赢,构筑比较紧密的区域联系,共同参与全球区域间的竞争,离不开交通轴带的强化和加密。”陈湘生强调。 大湾区建设也推动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深圳的轨道交通规划中,城际轨道被纳入到地铁、市域快线的体系中,要进一步加强深圳跟周边城市如东莞、惠州、香港的快速联系,实现各个城市之间往返的便利性,推动一体化进程。 胡刚指出:“要谈大湾区一体化,第一步就要交通相连。”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先要让大湾区内11个城市间的轨道交通能够连接起来,因为11个城市的范围很大,靠公路汽车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所以轨道交通,尤其是城际轨道,是焊接城市群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 据深圳规土委负责人介绍,在支撑产业链条延伸、发挥对周边区域辐射带动方面,重点是通过轨道服务加强深圳的科技创新产业和配套设施与周边城市的联动发展,依托以城际轨道、市域轨道快线为主体的复合型区域交通通道,串联穗莞深科技创新走廊、深惠发展走廊的各类要素和资源,形成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 作者:程洋 陈佳慧 来源:时代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