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小城市“大园区”建设的反思与规划模式探讨——以中部快速城镇化地区为例 ( 2015年第7期 ) [魏伟 陈玮]
由中部快速城镇化地区的中小城市“大园区”规划建设实践的典型案例出发,总结其发展特色及存在问题;然后根据产业集聚、空间开发、劳动力及城镇化等理论依据,对“大园区”存在的必然性与矛盾性进行辩证研究;最后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从理念构建、用地变换、产业转型、空间结构等方面提出新的工业园区规划思路,并应用于湖北武穴市的规划案例中,以指导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克服“大园区”建设的冲动,有理有序地进行工业园区的科学建设和发展。
- · “产城融合”理念下西北河谷型城市郊区工业园规划模式研究 ( 2015年第7期 ) [唐永伟 彭宏业 陈怀录]
开发区的建设对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的西北部地区具有重要意义,“产城融合”理念是推进实施新型城镇化的基本战略。文章对“产城融合”的理念内涵做了深入解析,分析该理念下在西北河谷型城市郊区建设工业园需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进而以典型河谷型城市兰州郊区卧龙川园区规划研究为例,从产业、交通、配套体系、生态以及实施时序五个方面提出了“产城融合”理念下的规划应对策略,并初步总结了该类园区规划的模式,以期为同类园区提供借鉴。
- · 大型矿产资源开发区的产城发展模式研究——以新疆准东经济开发区为例 ( 2015年第7期 ) [刘敏 王明田 王庆峰 王新鹏]
大型矿产资源开发区在新时期向大规模产业集聚区转变,由此,不可避免地会面临如何解决产业职工生产生活服务需求问题。本文结合新疆准东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建立产城模式选择的评价体系,探索大型矿产资源开发区的产城关系发展路径。
- · 开发区转型过程中细分人群职住分离特征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一区为例 ( 2015年第7期 ) [许炎 张敏 夏胜国]
以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一区为例,对研究区的总量职住比以及三类不同人群的独立指数进行了测度,并运用交通- 土地利用模型模拟分析的方法,对不同人群的职住空间分布以及道路交通分布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人群的职住分离特征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该研究进一步指出发展目标转向、建设时序错位以及土地财政导向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调整产业、用地功能结构等解决对策。
- · 苏州中心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研究 ( 2015年第7期 ) [陈向楠 杨新海]
苏州中心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经历了自发探索、政策的催化与调整到促进发展阶段。在发展类型上,依托空间资源不同划分为工业厂房再利用型、独立新区型、传统文化资源依附型及高校依托型;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受到古城保护、“退二进三”以及工业园区发展的影响,主要在苏州中心区域集聚,并集中在“一城两河”内分布,外围城区呈现点状核心分布。同时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现状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未来发展优化策略。
- · 基于“人地和谐”的西南山地工业园规划策略 ( 2015年第7期 ) [夏健 徐澄栋]
针对西南山地工业园的开发建设现状,在分析生态保全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后,提出必须坚持“人地和谐”的理念以保障西南地区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此讨论了基于和谐目标和调控主题的西南山地工业园的规划原则和程序,提出了工业园规划在规划结构、功能布局、道路系统、绿地系统、公共设施和分期建设规划中都必须贯彻“人地和谐”的理念,并详细探讨了以因地制宜、弹性生长为核心的相关规划策略。
- · 高技术园区生活性公共设施内容、空间布局特征及借鉴——以日本筑波科学城为例 ( 2015年第7期 ) [赵勇健 吕斌 张衔春 胡国华 李金钢]
在对高技术园区概念及发展历程、公共设施内涵和相关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展开对筑波科学城生活性公共设施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公共设施的类型、数量、密度、人均面积等指标的梳理总结,以及设施的空间核密度、用地布局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发现:筑波科学城生活性公共设施类型层级丰富,规模指标相对较高,具有社区化特征,各类设施布局特征具有显著差异,但总体呈现覆盖范围广的集聚核心,空间布局与居住区、商业区相关。最后文章总结了高技术园区生活性公共设施的特征和可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