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型城镇化的基本问题探讨——以苏南城镇化与乡村风貌保护为例 ( 2013年第6期 ) [文剑钢 文瀚梓]
我国在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出现“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千城一面、形象迷失、缺乏认同”等长期存在并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消除和化解这些问题,使拥有自然环境的传统村镇风貌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得以保护和持续发展,正是未来苏南美丽乡村建设的焦点。论文以“关注民生”为前提,根据苏南现状,提出“化城入乡”、“绿野分隔”、“多核聚居”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风貌保护策略,对建设苏南地域城镇特色风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 撤村并居中的土地问题:现状、原因与对策 ( 2013年第6期 ) [郑风田 丁冬]
近些年部分地区开展的“撤村并居”引发了社会关注与讨论。本文首先以江苏省为例介绍了“撤村并居”的起源与现状,并对“撤村并居”推行过程中出现的侵害农民土地权益、无视村民意愿、破坏乡村风俗文化、阻碍庭院经济发展、上楼致贫等7 个问题作了剖析。然后,介绍了“撤村并居”的“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背景,并从土地财政推动、用地指标约束与热衷城镇化三个角度分析了“撤村并居”热潮在各地广泛兴起的原因。最后,针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土地问题,给出了明确农户宅基地权益、缩小政府征地范围、尊重农户意愿、适当允许农户参与土地交易以及发展土地交易新模式等政策建议。
- · 基于农村宅基地制度特征分析的城乡统筹发展研究 ( 2013年第6期 ) [谢培原 曹荣林 何为]
本文对中国农村宅基地的制度特征进行了阐述,梳理了关于农村宅基地的政策演变,并对城乡宅基地制度差异做了深刻比较,提出城乡统筹发展要求。根据级差地租理论、区位理论和宅基地空间分布特征将农村宅基地划分为城区内宅基地、城乡结合部宅基地和城市规划范围以外的宅基地三种类型,然后对相应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与实践进行了总结、分析。文末提出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相关建议和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 · 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文化的保护困境与有效传承策略 ( 2013年第6期 ) [曹云 周冠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被逐渐忽视,在追求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乡土文化出现了退化和断层的严重危机,如何对其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面临着严峻的困境。挖掘和开发乡土文化的价值与内涵,弘扬乡村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城镇化对乡土文化造成不利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以潍坊杨家埠的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例,重点就乡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 · 江苏省历史村镇的文化生态研究 ( 2013年第6期 ) [姚亦锋 黄燕 郭飞]
江苏省许多村镇有3000 多年的文化传统,以文化生态学视角研究村镇自然和文化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10 多年以来,江苏省城市化以历史上从没有的大规模和高强度发展,正在直接极大地影响着村镇内景观生态格局。现代城镇规划过分强调使用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历史上的连绵水系格局已经被现代建设支离破碎地分解。研究从地理多视角:文化地理研究其地域文化传承,景观生态研究其自然空间状况,城市规划研究其实体空间布局。研究分析村镇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建设过程,确定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而为村镇景观规划和管理奠定科学理论基础。
- · 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转型及规划策略研究 ( 2013年第6期 ) [肖红娟]
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历程,总结了该地区乡村的二元性和低效性特征,研究了乡村转型的趋势,以及传统乡村空间的消亡、地域认同感的消失、村民发展前景的风险、村民自主性的缺失等危机,并提出了城乡规划的应对策略,包括:划定乡村控制线,编制乡村发展规划;构建“中心城市- 新市镇- 中心村- 基层村”的城乡体系;引导乡村产业多元化和“三产化”;通过建设“乡村文化绿道”将乡村整合进区域休闲网络;整合配置城乡公交网和乡村公共设施;构建两级互动的乡村规划建设体制。
- · 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2013年第6期 ) [朱杰 徐菊芬]
以城乡关系、自然和人工环境关系、产居关系及管治关系四对基本关系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新农村建设实践以来的问题。其次,针对乡村发展的基本关系,对先秦诸子哲学进行梳理,构建以“对立统一”的城乡观、“道法自然”的环境观、“以农为本”产居观和“人本主义”的管治观为核心的传统乡村发展理论体系。最后,从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协调物质空间和自然环境、培育农村经济增长点、完善政府管治机制等方面着手,总结了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 · 德国的整合性乡村更新规划与地方文化认同构建 ( 2013年第6期 ) [易鑫 克里斯蒂安·施耐德]
面对全球化和欧盟一体化的挑战,德国的乡村地区已经由历史上处于工业社会的边缘,发展成为与城市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高度关联的地区。本文介绍德国近年来广泛推广的“整合性乡村发展规划”,讨论通过乡村更新策略引导当地的文化认同构建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整合性乡村发展策略”涉及到德国从联邦、联邦州到地方政府层面在规划制度和政策之间进行协调,在此基础上,该策略将村镇建设、田地结构调整和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综合协调并制定相关的规划,通过满足当地居民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需求,加强居民的文化认同并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将结合获得“2010 年巴伐利亚州乡村与村镇发展· 特别奖”的案例“在莱西河与维尔塔克河之间”,对相关的整合性乡村发展策略及其方法进行分析,并讨论对中国乡村地区发展与规划工作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