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中国城市的应用意义和途径 ( 2016年第7期 ) [张浪 郑思俊]
城市是人类文明集大成的产物,也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复合生态系统,这两大属性的平衡协调发展才能造就稳定且具有韧性的城市系统。反观现今中国城市发展,普遍面临自然属性弱化甚至丧失等问题,如自然系统占用破坏、破碎化而至功能减退、地面硬质化等,由此直接导致中国城市普遍的水资源不平衡问题,如城市内涝、干旱等。随着由低影响开发理论引申而来的且关注城市水平衡的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形成,中国城市建设也开始关注海绵城市,但其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可促成,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集中建设可以成就,它是一项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本文针对中国不同气候区域特点和现行城市特点,阐述了海绵城市创建对于中国城市发展的意义,并针对目前“千城一式”的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提出异议,并根据各城市的地域气候特征的差异,提出中国不同区域城市创建海绵城市的途径。
- ·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城市雨洪景观安全格局研究 ( 2016年第7期 ) [张青萍 李晓策 陈逸帆 唐健]
海绵城市的提出为系统性解决城市雨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海绵城市建设需要从宏观格局规划到具体实施层面统一协调,其中宏观层面构建雨洪景观安全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意义。本文基于景观安全格局理论,阐述了雨洪景观安全格局构建的内容与方法,即利用ArcGIS软件模拟区域雨洪生态过程,判别对保障区域洪涝安全、控制径流污染、保护雨水资源等具有战略意义的位置和空间关系。最后,以南京市铁北地区为例具体阐述雨洪景观安全格局的构建方法和流程。
- · 英文文献中的海绵城市研究进展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的知识图谱分析 ( 2016年第7期 ) [李志明 濮佩君]
国外的海绵城市研究起步较早,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都有着丰富的文献积累,值得国内学界借鉴。本文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作为文献搜索引擎,运用当前国际上常用的两种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和VOSviewer 来揭示英文文献中海绵城市研究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对重要文献、代表学者和研究热点的分析,发现2001-2016 年间英文文献中海绵城市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与演进趋势,解析海绵城市的相关基础理论、实践经验和技术方法,从而对我国的海绵城市理论研究与规划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 · 海绵城市雨洪基础设施规划途径初探 ( 2016年第7期 ) [戴菲 王可 殷利华]
近些年快速城镇化导致我国很多城市旱内涝频发,与“速排”相反,一些国内学者提出城市雨水资源化。随着“海绵城市”的推行,城市雨洪基础设施规划尤显重要,但目前我国相关研究仍较缺乏。从城市规划层面探讨了雨洪基础设施空间布局的规划方法途径,首先综合分析城市水文、地形、土地利用现状及其他专项规划,把控多层次“灰色”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耦合关系;其次依据不同层次需求归纳“雨水促渗截留型”、“雨水调蓄净化型”、“综合功能型”三大类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应用途径,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 · 海绵城市背景下的潜在蓄水空间开发策略 ( 2016年第7期 ) [王祝根 李晓蕾 黄蕊 唐健]
城市潜在蓄水空间开发策略是在国内城市空间与内涝特点的现实条件下对优化海绵城市建设途径的联系性思考。以城市排水、城市内涝和空间利用的现实问题为基础,提出小规模、分散式和重点化的开发原则和相应的开发程序,提出与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绿色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现状相结合的排、蓄、用设计策略,为相关城市提升蓄水空间开发利用水平、有针对性地优化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策略参考。
- · 平原河网地区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功能提升途径 ( 2016年第7期 ) [张浪 朱义 崔心红]
城市化扩张中以道路、停车场、建筑屋面等形式的不透水下垫面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待开发区域到大规模开发的转变,导致降雨径流增加,并且携带大量各种类型污染物进入水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低影响开发是解决城市扩展负面环境影响的生态学途径,其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绿化开放空间。本文以长三角区域为例,分析和阐述了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中汇水区特征、功能定位和功能提升途径三个方面内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应建立在汇水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包括汇水区等级划分和径流过程分析;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应明确三个方面功能:降低径流产生源、延长径流路径和增加雨洪调蓄能力。同时,阐述了城市绿地在示范试点工作中提升海绵城市功能的途径。
- · 坎儿井对海绵城市雨水蓄集策略的启示 ( 2016年第7期 ) [张哲 韩凝玉]
我国城市快速发展忽视了水资源安全的建设,地下水超采严重、用水匮乏、地表雨水径流流失严重、内涝频发,城市面临严峻的水安全危机。海绵城市对雨水资源“渗、滞、蓄、净、用、排”的综合利用,是解决水患的重要举措,但其在缓解水资源匮乏上却捉襟见肘。被誉为“地下运河”的坎儿井,为雨水资源的有效蓄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的启示。通过坎儿井这一个独特的地下水利灌溉系统,水资源在地下被分散收集、统一运输、随时使用。其对水资源的蓄集、运输和使用所映射出的巧妙性、生态性与系统性智慧,对雨水蓄集后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生态观、系统观和安全观的借鉴价值。确定坎儿井式的分散蓄集、一体化运输、统筹使用的雨水资源蓄输系统,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城市海绵体的“安全弹性”,以最经济的方式发挥海绵体节水、蓄水、用水、排水的城市功能,以促进资源集约型城市的健康发展。
- · 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透水性铺装的应用研究 ( 2016年第7期 ) [应君 张青萍]
海绵城市是应对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水环境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新理念,透水性铺装技术是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手段。首先,对城市下垫面硬化带来的弊端进行了分析,然后,从海绵城市的角度提出了透水性铺装对恢复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机制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透水铺装材料的物理特性、适用范围、后期养护、设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更好地应用透水铺装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