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中日韩实例研究的收缩城市应对思辨 ( 2016年第2期 ) [姜鹏 周静 崔勋]
“收缩城市”在国外早有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证探讨,而国内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围绕中、日、韩实例分析,开展的“收缩城市”探讨性研究。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收缩现象开始日益凸显,其类型与成因也不同于国外发达国家。本文首先列出三种收缩城市的典型类型;然后尝试用人口密度重新定义中国的收缩城市;最后强调以正视收缩城市作为发展的前提,建议从土地开发、区域产业和人口政策以及规划建设等角度出发,积极应对城市收缩,谋求更好发展机遇。
- · 面向人口减少时代的城市规划:日本的经验和借鉴 ( 2016年第2期 ) [刘云刚]
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政策大多以城市的不断成长和扩大作为默认的前提,而从不加以怀疑。特别是近年来,城市扩张不仅是一种惯性,而且常被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战略。这种情形与二战后高度成长时期的日本颇为相似。以所谓的“过密问题”作为前提,如何拓展城市空间,如何保持城市空间质量成为城市政策的沉重课题。但是,日本如今人口的增长戛然而止,以扩大为前提的城市规划和城市政策实施所暴露出的问题也日渐显现,这对中国当今的规划政策具有借鉴意义。中国将很快进入到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时代,未雨绸缪,中国的城市规划不应再犯类似日本的错误。本文以日本首都圈的空间动态及其反思为例,评述目前日本有关人口减少时代的规划讨论,以期对中国城市规划和城市政策提供借鉴。
- · 德国针对收缩城市的研究及策略:以莱比锡为例 ( 2016年第2期 ) [张洁 郭城]
本文对德国收缩城市的研究进行概述,并以莱比锡——一座经历长期人口减少、如今实现城市再发展并且活力复兴的城市为例,对德国的收缩城市再发展策略进行分析: 包括强调收缩城市产业升级转型、创造就业岗位、房屋供求平衡、城市住房条件改善和城市活力及吸引力提升;最后,文章总结莱比锡城市收缩再发展的经验,为国内收缩城市的研究及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 · 收缩城市量化计算方法进展 ( 2016年第2期 ) [刘合林]
二战以后,受到郊区化、去工业化、全球化深化和社会转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部分欧洲和北美城市出现了明显的经济衰退、人口衰退现象以及随之而起的城市收缩。关于城市收缩的研究多集中于其定义、成因及其规划应对。考虑到城市收缩是多种因素的复杂作用结果,仅使用人口变动(下降)来量化描述这一现象仅反映收缩城市的一个方面。基于此,本文拟对当前量化描述城市收缩的各类统计量进行梳理,考察其提出的理论逻辑及具体计算方法,为在我国开展城市收缩现象研究提供参考。
- · 小城镇收缩的机制与对策研究进展及展望 ( 2016年第2期 ) [陈川 罗震东 何鹤鸣]
城镇收缩是当前国际学术界的研究焦点,小城镇收缩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经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城镇化载体谱系上的重要单元以及衔接城乡的中间环节,小城镇的收缩对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透过小城镇收缩相关研究,可以深入解析城乡关系重构以及要素流动格局的变迁进程。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小城镇收缩总体研究进展的同时,试图挖掘其内在机制,并通过解析中外小城镇收缩的异同,对中国小城镇收缩的可能趋势进行分析与判断,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进一步拓展、深化的方向与内容。
- · 收缩城市:逆增长情景下的城市发展路径研究进展 ( 2015年第9期 ) [周恺 钱芳芳]
在全球经济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收缩城市研究引发了对现有以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路径的反思,并以过去百年中的人口和经济衰落城市为案例,探索逆增长情景下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综述了西方近十年的城市收缩研究。首先,文章对城市收缩“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进行界定,明确研究问题的内容与边界。其次,根据收缩现象的发生逻辑,从“现象”、“动因”、“过程机制”、“表现类型”和“影响后果”等方面揭示其作为城市变化过程的一般性规律。最后,在大量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全球各地针对收缩问题提出的“政策与规划应对”,并以其作为我国未来进行收缩地区规划设计和政策安排的参考。
- · 中国收缩城市及其研究框架 ( 2015年第9期 ) [龙瀛 吴康 王江浩]
收缩城市的研究已经在西方国家开展多年,发生收缩的背景和原因也各有差异。作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阶段,中国部分城市也发生了人口收缩。本文利用2000和2010年乡镇街道尺度的人口数据,对中国收缩城市进行了识别、分类和影响因素分析,并针对中国收缩城市自身的特点,提出初步的对策建议和规划设计应对。最后从中国收缩城市的深度探测、典型收缩城市研究、规划应对手段以及研究网络的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的研究框架。
- · 人口流失与空间扩张: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收缩悖论 ( 2015年第9期 ) [杨东峰 龙瀛 杨文诗 孙晖]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有相当数量的地方城市在人口规模下降的过程中,仍然延续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的态势,进而呈现人口流失与空间扩张的城市收缩悖论现象。利用我国五普、六普人口资料和2000年、2010年的城市航空影像资料,通过人口流失指数及空间扩张指数的测算,对城市收缩悖论进行现象观察和类型学描述;并在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基于DPSE的跨尺度、多要素概念模型,尝试对我国城市收缩悖论现象给出初步理论解释。
- · 京津冀与长江三角洲的局部收缩:格局、类型与影响因素识别 ( 2015年第9期 ) [吴康 龙瀛 杨宇]
文章基于2000年和201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短表和长表数据,分别从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人口等指标构建了测度指数对京津冀和长三角两个城市群区域的收缩状况进行了考察,并结合国内外经验和研究区实际,识别分析了影响收缩的五个方面因素。结果表明:(1)京津冀和长三角分别有1/5和近1/2的市县区呈现局部收缩,且这种收缩还在加剧;(2)京津冀的收缩区集中在承德和张家口并遍布冀中南平原,长三角的收缩区呈现空间集聚和连绵状,集中于苏北、浙西南和除合肥、芜湖以外的安徽大部;(3)收缩类型大致可分为:欠发达外围收缩、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收缩、工矿业收缩、行政区划调整收缩及县域、乡村、小城镇收缩五类;(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差异以及行政等级不同引起的人口流出是导致局部收缩的主要原因,郊区化、去工业化或产业转型、人口结构变化等西方城市常见的收缩表现仅在少数大城市中心城区或部分老工矿城镇有所体现;(5)影响我国城市区域收缩的因素和作用机制非常复杂,且具有突出的区域异质性,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深入仔细研究的命题。
- · 珠江三角洲城镇收缩的空间分布与机制 ( 2015年第9期 ) [李郇 杜志威 李先锋]
城镇收缩现象早在20世纪中期已于欧美国家出现,珠江三角洲作为“增长的奇迹”地区也同样面临城镇人口的局部收缩,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城镇的收缩现象加剧。本文利用人口普查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从镇街单元和区县单元来考察珠三角地区城镇收缩的空间分布;并以东莞茶山为案例,从劳动力供给和产业需求的角度构建了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城镇收缩分析框架;考察了珠三角地区城镇收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珠三角核心区以局部城镇收缩为主,收缩相对集中的城镇分布在外圈层,并形成三大城镇收缩集聚区域 ;(2)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外来人口总量减少是珠三角城镇收缩的典型特征;(3)产业结构需求变化与劳动力供给结构变化的不匹配造成珠三角的城镇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