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申遗”成功新形势下的风景区服务设施规划探索 ( 2013年第3期 ) [程红宁]
“申遗”成功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丹霞山风景区带来了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也对风景区提出更加严格的保护要求。在“申遗”成功新形势下,风景区的服务设施开发需要更加慎重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本文以丹霞山风景区服务设施规划为例,研究和探索“申遗”成功新形势下,风景区服务设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重点和规划对策。
- · 山水城市门户设计探讨 ( 2013年第3期 ) [鄢安军 万煜敏 陈牧川]
山水城市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是人类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城市门户既是城市的主要对外交通通道之一,又是城市的窗口地段,同时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结合江西省永新县城仰山地区的规划设计实践对山水城市门户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山水城市门户设计必须注重保护自然山水格局,将人工建筑与山水环境相呼应,并融入当地历史文化信息,体现城市的特色与内涵;同时还应满足城市流通中多样化的功能要求,并借助山、水自然元素的引导,营造层次丰富、动态多样的城市节点空间。
- · 当代城市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研究 ( 2013年第3期 ) [李汉琳 史津 高楠]
设计已不再从纯粹的工程学角度而是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的理念,来研究新市化进程中的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建设。论文针对天津城市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规划布局、设施设计、美观性和设施管理等问题,通过对国内外各大城市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发展建设的研究,力求探索提出我国当代城市人行天桥无障碍设施建设发展的几点建议。
- · 山地城市空间形态生长特征分析 ( 2013年第2期 ) [张雪原 翟国方]
山地城市由于其周围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其空间生长比之平原城市,具有较大不同,往往呈渐进式和跳跃式两种方式交替拓展。通过聚焦城市边界,并以此来构建城市模型,可以进一步深入分析山地城市形态生长的内在机理。山地城市在其生长过程中具有跨越生长、循环生长的特征,并且要经历两次大的跨越,历经三个阶段。据此,山地城市形态生长可以通过合理的规划手段来调节城市边界力量的平衡,进行有效引导,以促进其健康生长。
- · 长春市用地蔓延发展态势与调控路径研究 ( 2013年第2期 ) [孙平军 何为]
经济核心区中心城市作为经济增长和人口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呈现出明显的用地蔓延、人地矛盾突出等问题。据此,选取长吉一体化经济核心区的中心城市——长春市为代表,进行区域层面的用地蔓延效应、蔓延态势及其蔓延调控路径的研究,以期实现我国城市蔓延研究的区域化,并为长春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长春市用地蔓延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且蔓延态势将加剧,据此,从区际分工、职能转变、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等层面提出调控对策。
- · 城市行政管理体制变迁视角下市域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分析-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 2013年第2期 ) [林柄全 王仲智 宋潇君 张洵 岳秋丽]
采用城镇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和金字塔模型分析宿迁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发现“市带县”体制下“中心城区—县城”规模结构趋于分散,出现“小马拉大车”的特征。市域城镇规模分布存在集中的特征,但总体水平偏低,同时市区和各县的城镇规模结构及演化呈现差异性。进而分析了“省管县”体制对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的预期影响,进而基于体制变迁的背景分别从市区、县、镇不同角度对宿迁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提出优化建议。
- · 福州市传统中轴线的空间特征解析及更新策略 ( 2013年第2期 ) [祁丽艳 刘克刚]
本文以福州传统中轴线为研究对象,详细解析了其功能结构特征、空间特色及其所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等。在城市整体发展战略转移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规划定位和更新策略,以及规划思路。
- · 基于多因子评价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大尺度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 2013年第2期 ) [高源]
伴随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地理信息系统成为解决大尺度城市设计项目在技术层面操作的重要回应。通过近十年相关应用的梳理,论文提出在多因子评价的视角,进行多元化与动态化的尝试,其发展趋势包括:因子建构方面形成覆盖经济、生态、社会三种类别的共性特征;因子量化中坚持设置权重的思路;系统运算方面,基于传统GIS 静态单一的处理模式。
- · 旋转的吉祥——郎木寺镇中心区规划与设计 ( 2013年第2期 ) [李巍 李得发 常晓舟]
本文在遵从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的基础上,从民族精神哲学的视角对郎木寺镇中心区的功能、街巷、建筑、景观做了有关研究,通过对建筑与环境的规划设计起到继承和发展当地历史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力求探索一个和谐的具有民族特色景观的城镇街巷空间。
- · 新时期近期建设规划的特殊定位与工作思路的革新 ( 2013年第1期 ) [杨恢武 郑文辉 刘志成]
基于近期建设规划的发展历程及规划体系的变革趋势,面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和地方政府的诉求,讨论了近期建设规划与战略规划和总体规划的关系,认为近期建设规划可作为战略规划目标实现的支点、总体规划落实和修正的阶段。同时,作为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建设规划要协调经济转型过程中各利益群体的关系,充当“协调者”的角色,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并落实国家城市发展的政策。
- · 荷兰兰斯塔德地区的规划历程及启示 ( 2013年第1期 ) [吴德刚 朱玮 王德]
荷兰兰斯塔德地区是多中心城市的典型代表,自1960 年代开始该地区就在区域发展环境的变革中不断调整城市发展策略。本文对指引兰斯塔德发展的五次空间规划政策文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对其制定的背景、内容和实施效果展开论述。通过对空间规划政策文件较为全面的了解,不难发现荷兰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协商的特点,其区域规划思考程序和操作、方案比较和选择以及实施保障和协调都值得我们借鉴。
- · 控规建筑高度弹性控制方法探讨 ( 2013年第1期 ) [杨新海 平茜]
建筑高度是影响城市形象与风貌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建筑高度频繁调整直接影响城市规划的效率及严肃性。本文分析了建筑高度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目前多个城市建筑高度的控制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建筑高度控制的三大步骤,即“建立模型、分区分控、分级控制”,兼顾数学理性的分析与刚柔并济的管理,从而达到弹性控制建筑高度的最终目的。
- · 乡村超市的选址及建筑设计研究 ( 2013年第1期 ) [郝丽君 肖哲涛]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乡村超市已经成为农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设施。值得注意的是,乡村超市并不是城市购物超市的简单照搬和重复。本文从促进乡村超市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探析了新时期乡村超市的特点、发展趋势与现状不足,提出了乡村超市的选址引导和空间布局策略,并从平面布局、立面选型、外部环境设计及室内设计指出了乡村超市的建筑优化设计,希望对乡村超市发展模式的开拓有所启发。
- · 基于“两规合一”的成都乡镇村综合规划编制探索 ( 2013年第1期 ) [蒋蓉 李竹颖 晁旭彤]
城乡统筹背景下,成都市以“两规合一”的思路及“导则研究+ 三个试点镇推进”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乡镇村综合规划编制。本文在总结成都市8 年城乡统筹规划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综合规划编制实践,总结了乡镇村综合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有益探索,以期对实现“规划一张图,城乡全覆盖”有所贡献。
- · 城乡统筹视角下呼和浩特市周边乡村聚落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 2013年第1期 ) [荣丽华 冯艳 陈晨]
良好的城乡关系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只有和谐的城乡关系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分析现状呼和浩特市辖区城乡空间关系以及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从城乡统筹的视角对市辖区内乡村聚落空间发展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协调城乡发展、强化城乡空间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发展的乡村聚落发展模式,将现有乡村聚落布局从高度分散转向适度集中,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 · “两型社会”视角下的大都市周边地区城乡统筹规划研究——以长株潭生态绿心地区为例 ( 2013年第1期 ) [吕贤军 江丽]
城乡二元发展的现状、《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下,如何进行城乡统筹规划,使之达到城乡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促使城乡统筹规划成为规划领域一个重要的命题。本文以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为例,探索了大都市周边地区统筹城乡空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统筹建设管理方式,以期对全国其它大都市周边地区的城乡统筹规划起到示范、借鉴作用。
- · 基于城乡统筹的涉农镇街规划工作探索——以南京市涉农镇街城乡统筹规划为例 ( 2013年第1期 ) [叶菁华 陶德凯 王耀南 刘正平]
文章简要分析了欧美发达国家乡村建设发展实践进程,指出了现阶段城镇化水平下南京开展城乡统筹规划的重点。以近期开展的试点镇街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工作为例,重点介绍了南京在城乡统筹规划工作方面的创新之举。从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后,主管部门、试点镇街、专家学者、规划编制单位和社会公众等规划参与主体对本轮城乡统筹规划的评价着手,总结了南京开展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有关经验。
- · 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发展规律探析 ( 2013年第1期 ) [金俊 杨俊宴 史北祥]
中心区在各类发展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了特定的空间形态。本文在对其空间形态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同心圆圈层分布规律、自组织竞争择优规律、依轴核延伸拓展规律以及空间不平衡发展规律等中心区空间形态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对各个规律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尝试探析其形成的动力机制,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其空间形态形成的根本所在。
- · 中国地下空间规划现状与趋势 ( 2013年第1期 ) [邵继中 王海丰]
对于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中国许多城市已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由于法律、政策、技术等原因对地下空间规划的未来发展形成了阻碍。所以,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剖析现阶段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与地面规划相协调的从总规到详规的统一体系,并展望地下空间规划的未来蓝图。
- · 建筑城市——自下而上城市建筑发生机制研究 ( 2012年第12期 ) [韩晓峰]
本文在简要对比当下城市建设中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开发模式的前提下,提出建筑城市的概念,并且按照点状综合开发模式、线性缝合模式和网络状综合开发模式三种模式,结合案例分析了自下而上地建筑城市的模式,以期能为过度依赖自上而下静态规划的城市开发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性补充。
- · 基于资源特色价值的滨水地区再开发探索——以昆明市草海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 2012年第12期 ) [王承华 周立]
基于城市转型和内城复兴的需要,城市滨水地区的再开发越来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高度关注。文章以昆明市草海片区城市设计为例,立足滨水地区的历史背景、资源特色和价值判断,从规划层面探索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滨水地区再开发的模式、策略,将保护环境、提升功能、彰显特色、绿色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目标的融合,以此促进滨水地区可持续发展。
- · 地方理论导向下的总体城市设计研究 — 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 2012年第12期 ) [张中华 张沛]
地方理论 (Place Theory) 在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领域中,代表着对城市设计研究的一种新角度、新方法、新视野。地方理论强调从地方性建构和地方感生产视角来分析,并解构城市空间环境的构成。本文以地方理论为基础,以地方性建构和地方感生产为目标,以西安市长安区作为理论实践基地,探讨地方理论导向下的总体城市设计策略,从而丰富和完善地方理论研究体系,并实现地方理论在城市设计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活化。
- · 城镇规划导向下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研究 ( 2012年第12期 ) [李巍 李得发 王录仓 王生荣]
基于甘南州 10 个城镇总体规划的图文数据,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甘南州 10 个城镇的现状建设用地和规划建设用地的规模和空间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城镇总体规划中城镇规划者开拓城镇建设用地常用的 6 种模式,并对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城镇建设用地的空间拓展必须考虑“内部增长”,而不是继续向外扩张的观点,以期为城镇规划工作和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提供参考依据。
- · 互动式城市总规环评促进公用设施规划的可持续性 ( 2012年第11期 ) [欧阳丽 刘婷婷 包存宽 陆雍森 戴慎志]
基于对当前我国公用设施系统不可持续现状的全方位剖析 , 提出了采取与规划编制过程互动式的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模式对城市总规中公用设施各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互动式环评模式下,城市总规的公用设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为:规划协调性分析;公用设施系统自身环境可持续性分析;设施共享和整合性影响分析;公用设施选址、邻避公用设施周边用地控制等。
- · 基于弹性控制的控规容积率赋值方法研究 ( 2012年第11期 ) [平茜 杨新海]
容积率是影响城市开发建设与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容积率频繁调整的现象愈演愈烈,由此也带来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容积率赋值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目前学术界容积率赋值的各种方法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容积率确定的五个步骤,认为基于弹性控制的容积率赋值要遵循横向的“区间性”和纵向的“阶段性”,从而最终达到确定控规中科学合理的容积率的目的。
- · 再开发对综合导向型开发区的提升作用探析——以南京江宁经济开发区百佳湖片区为例 ( 2012年第11期 ) [袁新国 王兴平]
从开发区发展阶段看,从工业区转向综合性新城区是大多数开发区的必由之路,开发区再开发是开发区完成综合转型的重要方式,本文以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百佳湖片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开发区综合开发的几大导向因素,然后从三个时间上对比分析了百佳湖片区再开发的情况,最后从城市和开发区两个层面阐述了再开发对综合导向型开发区的提升作用。
- · 杭州未来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因素分析和调适研究 ( 2012年第10期 ) [姚如青]
城市空间形态演变受到包括生活富裕水平、产业结构演变、社会阶层流动、空间解放技术和土地要素稀缺程度在内的因素的影响。通过这些因素的趋势变化,可以预判其对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影响,预见未来一段时间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主要特征,探讨调适杭州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对策。
- · 英国零售业空间规划管理政策及其演变 ( 2012年第10期 ) [周维 张芩]
本文回顾了英国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零售业发展“市场失灵”带来的城市问题,在空间规划管理层面提出的干预政策措施。从 1988 年颁布的第一本“规划政策指引 6”到2005 年的“规划政策纲要 6”,反映出英国中央政府对零售业空间规划管理从提倡自由发展到强有力地空间引导的转变历程。这些政策措施,特别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制定的评估需求、顺序排列法和影响测试等,对保持城市中心的生命力和活力,控制城市中心以外区域零售业的无序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 · 审视中国的城市蔓延——兼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控制标准的回顾 ( 2012年第8期 ) [汪军]
本文回顾了我国半个多世纪以来城市发展历程,特别对1990 年制定的旨在控制城市过度扩张的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章通过有关人均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数据变化来衡量《国标》对控制我国城市扩张的效力,并提出了国标在运行中的诸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文章提出了《国标》出现失效的核心问题是各级政府在土地问题上的博弈。地方政府希望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从土地上获取财政利益,而中央政府则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来保障耕地的安全。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及G I S 技术描述了我国近20 年来各地城市的人均用地扩张情况,并以此来说明现行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体系的失效。通过数据分析和论述,本文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标准修订的客观要求。
- · 长春市空间扩展非协调性及其行为主体博弈机理研究 ( 2012年第8期 ) [孙平军 修春亮 林俊钦 李一曼]
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国内外城市空间扩展相对缺乏协调性及其行为主体博弈机理的研究,文中以1993 ~ 2010 年的长春市为例,运用弹性系数,从人口、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建设用地间增长速度视角分析其城市空间扩展的非协调性,从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征地博弈、开发商的区位选择博弈、绩效考核体制与分税制下的中央(或上级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产权区域”视角的区际政府博弈、“条块管理体制下”的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博弈以及城市公众的需求博弈等方面分析各行为主体对城市空间无序、非协调性扩展的原因机理所在。结果表明:三者的弹性系数都大于1,城市空间无序、低效扩展态势非常明显;其中“用地—固定资产投资弹性系数”与“用地—经济弹性系数”几乎相差4 倍,进一步印证了城市建设用地的低效投入,而“用地—人口弹性系数”与“用地—经济弹性系数”的比较表明地方政府更多注重经济效率,而相对忽视“人”的发展,严重抑制了人口城镇化进程;行为主体间的博弈更多反应出来的是一种制度安排不合理,制度安排是其价值扭曲的根源所在。据此最后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