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洛阳涧西工业区街坊色彩问题研究 ( 2012年第8期 ) [张卫 孙莹 郭小兰]
以洛阳涧西工业区为研究对象,调研分析其街坊色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色彩规划与设计的视角,提出了“规划与复原并行” 的保护思路。针对街坊色彩空间结构中不同层次的节点、轴线及片区,分别从“点、线、面” 三个方面探讨解决其色彩问题的有效对策。
- · 基于地域性的岭南城市设计策略 ( 2012年第8期 ) [蔡仕谦 曾辉鹏]
地域性是一个城市在自然环境和在历史条件发展时期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显著特征。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的地域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城市发展千篇一律。本文从城市设计的地域性出发,探讨地域性城市设计及其未来发展方向,以期望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在城市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体现地域特色,并且能够为当地居民创造适于地方生活方式的生活环境。
- · 总体城市设计与总体规划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探索 ( 2012年第6期 ) [杨俊宴 王兴平]
总体规划课程是建筑学科城市规划专业的教学体系核心组成。在新的城市建设背景下,总体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教学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本文阐述了城市规划转型期总体规划理论方法的三大转变,提出在重视城市整体发展、重视三维空间形态、重视城市文化特色的规划新形势下总体规划教学体系的调整与创新,并分析在引入总体城市设计理念的条件下,加强城市空间特色研究、城市空间格局研究和城市文化环境研究三方面,归纳了总规教学体系探索的经验与思考。
- · 省管县体制下的中心城市空间布局耦合——以苏州市为例 ( 2012年第6期 ) [吴云清 翟国方 李莎莎]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为了加大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域的自主发展动力,减少管理层级、提高效能、壮大县域经济,我国2010 年提出了“省管县”代替“市管县”的行政体制。为了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必须要优化中心城市的空间布局,以增强其综合竞争力。本文在提出了“省管县”和“市管县”的概念及其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发展和财政体制的协同机制,并提出了“省管县”体制对地方中心城市空间布局的要求,以苏州市为案例,概述了“省管县”体制下苏州中心城市中心体系的构建和城市空间布局的耦合方案,以期对县域经济较强的地区在“省管县”体制下中心城市的发展及空间布局优化提出有一定的借鉴。
- ·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绩效的模糊综合评价——以包头中心城市为例 ( 2012年第6期 ) [车志晖 张沛]
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绩效的评价,是通过对影响城市空间的社会经济、空间形态、流通空间、生态安全4 方面要素的评价来实现的;运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架构了由4 个系统、10 个指数、36 个指标构成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并对包头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综合评价。
- · 功能混合对我国大学城建设的启示 ( 2012年第6期 ) [王峰玉 朱丽娟]
对功能混合以及相关的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从当前我国大学城普遍存在的功能单一和机械分区现象出发,总结其发展历程、空间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功能混合对大学城建设的启示:引入高新技术产业、居住、商业服务设施等用地,实现土地用途的多样化,并提出多种功能混合模式,实现集约用地和紧凑布局,塑造大学城综合的城市功能和丰富的城市空间形态,从而聚集人气和提升活力。
- · 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济分析的一般框架探讨 ( 2012年第5期 ) [郑文含 唐历敏]
本文分析了当前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济分析存在的问题,认为经济分析应贯穿于控规编制整个过程,是全过程动态校核;除微观经济模型分析外,应加强宏观经济要素分析,并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经济外部性纳入综合考虑。按照编制前期、编制过程中和编制后等不同阶段,提出控规经济分析的一般框架。探讨在不同规划阶段经济分析的内容与方法。编制前期加强人口容量及就业岗位预测,进行土地经济分析,明确产权地籍;编制过程中基于分类要素的经济影响分析,按照弹性系数方法确定容积率,进行地块划分;编制后按照地块最低经济容积率和城市开发收益测算进行方案校核。
-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宏观空间规划的演变——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出发点 ( 2012年第5期 ) [汪昭兵 杨永春]
文章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每一类宏观空间规划产生的背景,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等,最后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提出为何会出现如此众多类型的空间规划,并认为在如此众多类型宏观空间规划并存的局面下,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厘清,以期使每一类规划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 · 基于城市设计全过程的城市设计导则研究初探——以防城江两岸城市设计导则为例 ( 2012年第5期 ) [田涛 程芳欣]
城市设计导则是城市设计最主要的控制手段,是为城市设计实施而建立的一种技术性控制框架,当前国内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存在着或大而空,或对整体空间控制过细的问题,笔者以防城江一江两岸城市设计导则为例,提出了系统规划指导、分区规划控制、节点规划控制的城市设计导则编制体系。
- · 基于演绎性主题定位的景区总体规划研究——以甘肃金川国家矿山公园龙首矿景区为例 ( 2012年第4期 ) [成亮]
文章对景区总体规划中的演绎性主题定位进行分析,提出其核心内容,指出在景区中用一条规划明确的主线把次片区贯串起来,展示规划主题,使游客通过各种行为体验和心理感知,多层面、多角度地获得一种景区认知的体验,使复杂的主观感受能够有目标地引导和空间的秩序进行旅游体验。进而提出演绎性主题定位的规划应该形成游客对整个规划区域在心理引导、主题指示、行为引导、景观格调及视觉感知上的流线动态变化,并能从这几个方面进行系统研究,落实规划理念。文章以甘肃金川国家矿山公园龙首矿景区为例,进行了理论实践,分别总结出演绎性主题定位进行理论实践在规划对象上、规划理念上和规划方法上的主要特征。
- · 跨界规划的实施问题与保障机制构建——以广佛同城规划为例 ( 2012年第4期 ) [刘松龄]
在总结跨界规划实施的特点与问题基础上,结合广佛同城规划实施的探索,阐述了广佛同城规划实施保障的解决思路,指出跨界规划是一个长期协调的过程,要使其行之有效,单靠规划编制的手段是不足够的,必须在行政管理、技术、法制等各层面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共同搭建跨界规划实施协调平台,充分协调、解决跨界规划实施给各城市带来的利益冲突,有此基础,跨界规划方可成为协调各方利益分配、统一发展思路、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有力抓手。
- ·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差异分析及协调途径探索 ( 2012年第4期 ) [赵蕾 皇甫玥 陶德凯]
以总体规划为例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两类规划在编制主体、编制技术标准以及规划期限等层面的差异,以及由此给两类规划实施造成的影响。结合当前规划实际工作,指出需要从法律、技术等层面强化两类规划的衔接。最后,笔者简要介绍了南京在规划管理和实践过程中创新两类规划协调衔接的具体操作方法。
- · 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的价值、困境及对策研究 ( 2012年第3期 ) [宋立新 周春山 欧阳理]
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对于城市边缘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促进城乡融合、控制城市空间蔓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国内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公共物品开发管理及空间配置不均衡、城乡二元的土地制度、城乡规划对非建设用地管理的缺失等,带来了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不断被侵蚀、或功能单一难以满足城乡居民需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城市边缘区公共开放空间及设施建设和保护的对策建议,包括强化公共开放空间用地产权的公共属性、建立社区为主体的公共空间建设模式、加强对城市边缘区非建设用地管理等。
- · 新时期杭州市区人口空间特征研究及规划对策 ( 2012年第3期 ) [公理 应联行]
2000 年前后杭州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配置空间资源。随后“一主三副六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思路的提出,则实质上暗含通过多中心空间结构引导老城人口疏解以及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区划调整后近10 年来的人口统计数据,对新时期杭州市区的人口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并从市区和主城两个层面对杭州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提出引导杭州市区人口空间合理分布的规划对策与建议。
- · 香港购物中心设计多样性研究 ( 2012年第3期 ) [陆原]
购物中心是当代城市公共聚集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购物中心的设计应体现多样性。香港购物中心,通过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彰显城市空间特色、体现城市建筑文化,其多样性设计手法纯熟而有效值得中国大陆借鉴。
- · 现代性怀旧和记忆的空间生产——以上海新天地为例 ( 2012年第2期 ) [邹丹丹]
都市文学掀起了一阵炽烈的怀旧热潮,作为旧城改造更新典范的新天地,系由在历史风貌遗产保护中发挥着的怀旧空间特质(想象和记忆)和现代性深重的迷恋而达成,本文的核心是在其具体而丰富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抽象而厚重的感觉。现代性下的建筑(architecture)、身体(body)、记忆(memory)、意象(image)、自我(self)及其携带的意义体(meaning) 作为隐在的文化元素共同参与到旧城改造的事件中来,新天地是这些元素的集成体。
- · 浅谈工业遗址保护中不同空间景观要素的规划设计对策 ( 2012年第2期 ) [刘燕 杨新海]
工业遗址是伴随着现代工业的转型升级和城市结构的布局调整而出现的。通过对当前工业遗址保护中不同空间景观要素的总结归纳,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着重提出其具体的处理方式和相关对策,以期为工业遗址保护利用及其景观再生提供借鉴。
- · 香港城市公共空间解读 ( 2012年第2期 ) [徐宁 徐小东]
高密度并不一定意味着拥挤和公共空间的高度匮乏,香港的成功经验表明,在高密度的生活环境下,也可以实现一个持续发展和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图景。论文从滨水型、商业型、交通节点型和社区型等不同视角对多元化的香港公共空间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特色加以总结,以期为内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 基于地方人文资源的城市街区景观美学营造 ( 2012年第2期 ) [王南 鲍妍驰]
从景观美学的角度,以地方人文资源为背景,以城市街区为研究对象,探讨景观美学营造的本质与方式。城市街区景观美学营造的本质是激发街区使用者的集体潜意识以进行景观创作;城市街区景观美学的营造方式包括街区景观的肌理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色彩内涵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体验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历史之美营造、街区景观的文化之美营造和街区景观的艺术之美营造。
- ·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中的矛盾分析与规划对策研究 ( 2012年第2期 ) [刘婷婷 戴慎志]
在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中,存在以下四大主要矛盾:城市总体规划与基础设施专项规划错位;重复建设与供给不足并存;用地浪费与土地空间不足并存;过度超前与滞后建设并存。要解决这些矛盾,应从我国基础设施规划体系的调整入手,构建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建设体系:“区域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建设实施”,并对这一体系的每个层面都要不断调整编制方法、完善编制内容来适应供给环境的变化。
- · 北京核心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问题及对策研究——以西城区调研为例 ( 2012年第2期 ) [任晋锋 吕斌]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合理配置的重要性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对西城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进行调研基础上,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设施分布不均、供给不足、使用效率低等。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一是需要从使用者需求出发,差异化配置;二是需要根据社区的类型以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属性采用不同的建设和利用方式;三是从软件和硬件方面双管齐下,加强设施规划、建设、使用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提高设施的使用效率。此外,本文也对当前几种典型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
- · 由兵地分治走向兵地融合——新疆工作会议背景下的呼图壁城镇体系发展探索 ( 2012年第2期 ) [黄明华 曹慧泉]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双重行政区划体制下,兵地分治城市的发展和规划具有显著的特殊性。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新疆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召开,新疆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时期。兵地融合、协调发展也成为兵地分治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呼图壁为例,通过分析在市场经济和特殊行政体制下,兵地分治城市和团场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协调兵地进行城镇体系规划,并提出相应规划对策,即:统筹兵地规划,整合区域城镇体系结构;针对兵地差异,强化互利合作产业体系;基于兵地协调,共建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等。
- · 广州市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 ( 2012年第1期 ) [周素红 杨文越]
本文以广州为例,探究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首先,通过对广州跨江大桥80年的建设历程进行梳理,分别总结了不同时期跨江大桥建设对广州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其次,归纳了跨江大桥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机制,认为经济发展是跨江大桥建设以及推动城市空间发展的最根本动力,政府和市场是影响机制中的两种不同力量。政府通过跨江大桥的建设实现城市规划的空间发展战略,引导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轴线、节点等空间要素的形成;市场则在跨江大桥建设改变了交通可达性与空间区位关系的条件下,推动了资本空间与地租空间的重构,并进一步对城市空间发展产生影响。
- · 长春市开发区的空间拓展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 2012年第1期 ) [高雁鹏 庞瑞秋 王唯]
长春市开发区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空间形态及空间结构的变化。本文以长春市4 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各开发区的发展概况及空间拓展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进而讨论开发区的建设应选择点轴式发展模式,关注空间的拓展质量,协调各空间结构的布局、用地功能的有机混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长春市与开发区健康有序的发展。
- · 物流业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关系分析——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 ( 2012年第1期 ) [谷艳博 宗会明]
在全球化进程中,全球生产网络进一步深化,物流业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对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的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物流业发展会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在理论层面上,物流业的发展一方面会加强城市的集聚效应,同时为城市扩张提供动力,使城市空间结构呈现空间上非均衡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促进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化,缩小城市内部区域差异。在理论分析基础上,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具体探讨江北区物流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产生的影响。
- · 规划浪费探缘及其政策建议 ( 2011年第12期 ) [罗小龙 梁晶]
城镇的快速发展使规划编制也出现了新一轮高潮,规划浪费也成为此轮规划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规划浪费的根源,指出规划浪费主要有部门利益博弈、行政长官意志、规划滞后于发展等原因。最后,为避免规划浪费,在强化规划委员会、理顺规划体系和强化规划法定地位等方面提出建议。
- · 提高规划实效性的规划管理策略探索——以厦门为例 ( 2011年第12期 ) [何子张]
从规划编制的层面,如果编制的规划没有或很少被实施就会造成规划浪费。要避免规划浪费就需要弥合规划编制与规划实施之间的鸿沟,提高规划实效性。以厦门的规划管理实践为例,从以下4 个方面探索如何提高规划的实效性:“使用导向”的规划编制成果转换策略;建立规划维护与责任规划师制度;建立规划绩效评估与规划检讨制度;强化规划的行动力。
- · 我国空间规划协调问题探讨——空间规划的国际经验借鉴与启示 ( 2011年第12期 ) [林坚 陈霄 魏筱]
与多数发达国家的空间规划融合在一个体系中不同,我国的制度特征和基本国情决定了其空间规划体系内部构成的多元化,一个行政层级往往有不同的空间规划并存,是一种并行体系。因此,空间规划协调不仅要考虑不同层级规划的上下衔接,还应该考虑同一层级不同种类规划之间的相互协调。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经验,结合我国现行空间规划体系的问题所在,提出加强我国空间规划协调的原则及解决对策。
- · 创建动态城市规划评估体系——破解我国规划权威性强化之难题 ( 2011年第12期 ) [于涛 严翔]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决定其具有较强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然而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预测和安排,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导致传统的静态规划本身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其稳定性也只是相对的,由此引起了对静态城市规划权威性的较多质疑。在城市规划的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城市规划实施过程与贯彻效果的客观评估,也导致了重复规划、过度规划等所谓规划浪费现象的出现。因此,论文首先归纳了我国规划权威性不足的种种具体表现,继而深入分析导致我国规划权威性不足的问题根源,并且提出了强化我国规划权威性的具体对策,以期通过动态城市规划评估体系的创建来进一步提升我国城市规划尤其是法定规划的针对性、稳定性和权威性。
- · 城市白色用地与灰色用地规划比较研究 ( 2011年第12期 ) [杨忠伟 王震]
面对稀缺的土地资源、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以及强劲的面向服务业的经济转型,弹性控制用地在土地利用规划中越来越重要。而白色用地和灰色用地同属于弹性控制用地,通过比较白色用地和灰色用地规划,得出更加适合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国内城市规划的可实施性, 改进其对城市建设发展的引导和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