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他年终自望河清——南京河西新城区水系规划及引发的思考 ( 2003年第6期 ) [相文宁]
由南京河西新城区水系规划反思以往城市排水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城市水系建设已不具单纯的工程内涵,应建设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能体现滨水城市特色的生态河道。
- · 对南京污水收集系统现状及规划的思考 ( 2003年第6期 ) [李宁]
作为南京市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重要内容的污水处理厂及其收集系统的建设正在全面展开。笔者根据对污水收集系统现状及规划的了解,对老城区普遍采用的截流式合流制排水制度的优劣做了具体的分析,并结合规划管理工作发现的污水管线设计、建设、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几点见解。
- · 南京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初探 ( 2003年第6期 ) [殷金兰]
试图借鉴国内外污水再生回用的成功经验,从南京水环境现状出发,以仙西新市区污水再生回用规划为例,论述了南京污水资源化的可能性、可行性及应用前景。
- · 南京市主城电网规划研究 ( 2003年第6期 ) [刘向上]
电网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技术要求,提出电网的发展目标,并要求城市为电网建设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除了在日趋紧张的城市建设用地中预留变电站站址外,必须为输电线路及电力电缆留有相应的空中及地下廊道,从而保证电网能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预期有序发展。
- · 浅议高压输电电力架空线路径规划——以500kV江北变至东善桥变线路(江北段)路径规划为例 ( 2003年第6期 ) [朱新红]
2020年前我国电力建设发展战略的特点是:大力开发西部电力资源;实现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目前正是大电网飞速建设的时期,作好电力线路路径规划,不仅对线路进一步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还将对地区的开发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对电力架空线路的路径规划结合实例做了一些探讨。
- · 城市建设中供电问题的两点思考 ( 2003年第6期 ) [林倞]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对变电站的选址及中压配网系统的改造进行了一定的思考,同时结合南京地区的城网建设、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 · 南京石头城景区规划建设 ( 2003年第6期 ) [徐明尧]
对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实验段工程——石头城景区规划建设进行了简要评述,就其规划理念、城市设计、运作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秦淮河综合整治的继续开展及城市滨河地区环境整治与建设提供借鉴。
- · 走出边缘 构建中心: 徐州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 2003年第3期 ) [武廷海]
“边缘”是徐州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其在地理、文化、经济、政治、乃至制度等方面都有深刻的表现。自觉认识自身的“边缘”性,趋利避害,因势利导,积极发展成为真正的经济区域的中心、经济网络的结点,从边缘走向发展的前沿,这是徐州城市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
- · 区域合作 中心突破——培植徐州城市竞争优势的区域策略 ( 2003年第3期 ) [张鑫]
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竞争的主题日益凸现。从根本上讲,城市竞争是经济实力的较量。本文从地点优势、边缘优势、资源优势三个方面,分析徐州如何从区域的角度提高经济实力,培植城市内在的竞争优势。
- · 双心并举 两翼齐飞——徐州城市区域空间布局的结构与形态研究 ( 2003年第3期 ) [彭小雷]
从城市发展的历史演变分析城市的内在动力和供给,进而以城市需求为导向,分别对徐州城市地区空间结构以及城市近域空间结构发展提出建议。
- · 彭氏故国 人居新城——徐州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 2003年第3期 ) [张悦, 于海漪]
自然山水格局与历史文化古城两方面分析归纳了徐州的城市特色资源;通过考察上述资源的保存现状与所面临的危机,研究徐州城市特色的保护与发展战略,其中在历史风貌保护方面分别针对实存、虚存、地下潜存的历史资源制定了相应的保护原则;而在新区城市特色方面,则提出了构建“城市紧凑低缓-地景山水相连”的新山水城市模式。
- · 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的突破:概念规划 ( 2003年第3期 ) [方彭]
- · 实施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提升徐州城市竞争力 ( 2003年第3期 ) [孙峻岭]
通过对徐州周边竞争态势的分析和城市竞争力的对比,在徐州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经营徐州的宏观策略和具体措施的实施建议。
- · 从徐州的发展历程看概念规划 ( 2003年第3期 ) [吴洪敏]
- ·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规划调控机制探讨* ( 2003年第3期 ) [徐颂, 张毅]
首先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构建规划调控机制的必要性,然后,从中观层次(区域城镇体系构建)和微观层次(区域村镇规划)对规划调控机制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了“城镇规模发展模式应该采取以中、小城市的发展为主”、“空间开发上实施‘内外圈层分工协作,点轴发展的模式’”等设想。
- · 可持续发展的南京城市人居环境塑造 ( 2002年第6期 ) [蒋 伶 宁越敏]
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和人居环境概念入手,研究了城市规划通过技术手段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并着重从宏观人居环境层面,以南京为例,对如何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人居环境作了实践性的探索。
- · 国外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及其规划研究进展 ( 2002年第6期 ) [徐海贤 庄林德 肖烈柱]
大都市区是发达的城市化地区,它包括核心城市及社会经济联系密切的外围地区。21世纪到来之际,大都市区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通过对各国大都市区空间结构演进研究,大都市区面临的挑战和战略指向,空间结构规划实践和大都市区区域管治的研究进展分析,以期为我国开展大都市区规划提供理论指导。
- · 区划调整与城市产业布局规划 ——以杭州市为例 ( 2002年第6期 ) [查志强]
研究杭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实施后,针对杭州现行产业布局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产业布局规划的理念和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杭州新市区产业布局调整的对策。
- · 从空间意义的角度论传统空间环境保护 ——以历史名镇同里为例 ( 2002年第6期 ) [王承慧 冷嘉伟]
立足于传统空间环境保护,并以江苏吴江同里古镇为例,从分析空间意义的两个层次——功能意义与隐含意义出发,认为空间隐含意义的定位——即空间的“形”与“质”的确定是传统空间环境保护的重要方面,明确空间环境保护体系的构成以及各方面的逻辑关系,提出空间意义的恰当定位是保护体系的重要环节,并需要通过案例追踪研究以真正切实地指导保护工作。
- · 我国城市群地域结构理论研究 ( 2002年第6期 ) [朱英明 姚士谋 李玉见]
城市群地域结构理论是研究城市群空间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的基本理论。城市群地域结构是城市群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城市群发展必然伴随着城市群区地域结构的变化。本文对城市群地域结构的概念、结构类型、递嬗规律等进行了研究。
- · 山地城市中心区多维集约规划设计原则与方法 ( 2002年第4期 ) [刘琼 卢涛]
从山地城市中心区特征、山地城市中心区三维空间体系的构成进行分析论述,指出多维集约是山地城市中心区空间发展的现实选择,并阐述了其建构原则,最后总结出其规划设计方法。
- · 无锡市城市设计的评价研究 ( 2002年第4期 ) [陈彩虹 陈钧]
本文以无锡市为例,分别讨论了无锡市城市景观环境设计,城市天际轮廓线及视线走廊设计,城市主要景观节点和广场公共空间设计,城市建筑控制城市视觉环境以及城市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设计,探讨了无锡市城市设计过程中的得与失。
- · 个性化城市形象设计——以扬州为例 ( 2002年第4期 ) [王军志]
论述了个性化城市形象的表现特征、展示作用及形象动力。并对扬州古今城市形象展开剖析,依据其建设园林城、文化名城、江淮地区中心城市的定位,提出个性化城市形象设计构想。
- ·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自然生态评价在三峡大学规划中的应用 ( 2002年第4期 ) [吴勇]
以三峡大学校园规划设计为例,以自然生态因子评价分析为基础,提出规划设计应突出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的理念,体现设计与自然结合、与环境协调的思想。
- · 城市色彩探析 ( 2002年第4期 ) [邓清华]
认为城市色彩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应将城市色彩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分析色彩所具有的物理、视觉、心理、文化、经济五大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城市色彩的构成元素和设计原则,城市色彩的设计应坚持整体和谐、以人为本、地方特色三个原则。
- · 纯艺术创作中雕塑的消费比和虚拟化(下) ( 2002年第4期 ) [薛问问]
- · 古为今用——现代化传统建筑设计探索 ( 2002年第2期 ) [潘祖尧]
- · 绿色的追求——可持续发展建筑的探索 ( 2002年第2期 ) [曹亮功]
- · 构想21世纪宁波城市发展战略——兼谈宁波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研讨会 ( 2002年第2期 ) [郑声轩 张卓如]
在认识战略规划和城市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国际研讨会精神及对宁波城市未来发展的分析研究,对城市功能定位、港口发展、产业选择、文化和特色及城市空间布局形态五方面进行阐述,构想了21世纪宁波城市发展战略。
- · 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模式 ( 2002年第2期 ) [姚士谋 朱振国 陈爽 宋平]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从规划背景、城市空间发展策略以及新市镇发展的功能等,探讨了香港城市空间扩展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