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 多层级联 动”的城市韧性提升策略 ( 2020年第9期 ) [彭翀 李月雯 王才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正常运行造成极大冲击,使得城市韧性建设被提升到新的高度。首先通过观察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和应对在“区域—城市—社区”间存在跨层次、多方向、多阶段的互动反馈;然后基于扰动理论构建面向城市韧性提升的“多层级联动”框架,进而结合国际经验从跨空间层级纵向联动角度提出城市韧性提升策略,具体分为“外部联动”和“内部联动”两方面;最后对未来城市韧性研究进行展望,强调进行城市韧性评估、韧性城市规划、应急预案编制,以及纳入更多无形要素研究的重要性。
- · 韧性城市视角下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以厦门市为例 ( 2020年第2期 ) [陈奇放 翟国方 施益军]
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化,海平面上升速率逐渐加快,严重影响着沿海城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提升沿海城市韧性已经成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共识。基于韧性城市理论,构建了海平面上升影响分析及韧性评价模式,并以厦门市为例,展开了不同时间情景下的影响分析及韧性评估。结果表明,2030 年和2050 年在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下,受灾人口将增加6 万人和8 万人,受灾建设用地将增加5.1km2 和8.3km2,受灾道路将增加14.6km 和24.0km。同时通过空间评估,明确了不同地区韧性提升的重点。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厦门城市韧性提升的策略。
- · 城市雨洪安全风险测度与防灾规划管理响应研究 ( 2019年第11期 ) [王思成 运迎霞 李道勇]
基于京津冀地区15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雨洪安全风险Q D F 评价体系并优化风险测度函数,从雨洪管理的角度对防灾规划措施进行响应性研究。结果显示:既定重现期下的测度函数优化能够提高雨洪风险的评估效率;海绵城市建设并非持续性投资,雨洪基建管理应在投资水平、预期损失和总成本间寻找最优效益点;内涝情境下的降雨强度值与5 种土地类别承灾体的损害值之间存在正向关系;江河堤防失稳情境下的防灾规划需依据风险评估值划定Ⅲ级雨洪防护圈;雨洪管理项目清单应依据不同气候场景下的灾害影响范围进行弹性调整。
- · 基于淹水潜势分析的滞洪公园设计与滞洪效益评估 ——以台北市大沟溪亲水公园为例 ( 2018年第10期 ) [侯庆贺 董翟 徐炜 董建文 林开泰]
淹水潜势分析作为城市雨洪管理非工程措施的一种,结合 GIS 可准确分析因河川水位上涨或暴雨宣泄不及时所造成淹水影响的空间分布,以指导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防洪排涝规划和场地规划与设计。通过不同层面的规划与管理途径,减小淹水潜势地区的土地开发强度,可避免因土地开发引起的径流量的增加以及下游地区洪峰的提前。以台北市大沟溪亲水公园为例,基于淹水潜势分析推估研究区域淹水空间分布及设计所需的滞洪量,探讨兼具滞洪沉沙及休闲游憩功能的滞洪公园设计要点,并评估其滞洪效益。结果表明 :大沟溪亲水公园经分析和整地排水设计后,可承载 25 年一遇、约 13.39 万 m3 上游洪水,可减少下游都市区淹水面积 7.28hm2。在极端降雨条件下,公园配合抽水机、溢流明渠等蓄滞洪设施可进一步减轻下游都市区及大湖公园防洪排涝的压力。
- · 城市高温热浪灾害防灾规划策略研究——基于欧美国家的规划经验 ( 2017年第8期 ) [王昕宇 曾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温热浪将成为我国城市未来面临的最主要极端气候灾害之一。文章总结了英国、加拿大、美国等欧美国家应对高温热浪灾害的规划研究、实践经验,提出从两个维度构建我国城市高温热浪防灾规划体系:首先,以整合统筹的视角制定长远、常态化规划策略,提升城市整体御灾性能;其次,制定多主体参与的高温应急规划。最后着重对高温灾害高风险区的研究,使两个维度的防灾策略能有的放矢、优化配置
- · 综合防灾规划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研究 ( 2017年第8期 ) [冯浩 张方 戴慎志]
综合防灾规划是一种新兴的规划类型,其中灾害风险评估作为关键环节应体现“综合”内涵,即考虑多灾种、全过程及多手段的防灾需求。灾害风险评估需要有明确的评估目标、全面的评估对象、清晰的评估要素、完善的评估流程以及综合的评估方法。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的构建应是:首先明确灾害风险评估的作用与目标;确立由单灾种分析向多灾种复合的评估流程;建立多灾种风险辨识机制;落实单灾种风险分析与区划;整合多灾种综合风险。
- · 基于城市群公共危机的应急网络组织构建——以珠三角城市群为例 ( 2017年第6期 ) [杜军]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群将面临更大规模的扩张。珠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三大核心城市群之一,对外部形成强大吸引力,各种要素在此聚集碰撞,加剧了系统运行的复杂性、不稳定性。珠三角城市群正面临多形态公共危机的威胁,公共危机表现出更加复杂的特征,区域内致灾因子脆弱性进一步增强。同时在城市群公共危机应对过程中组织存在着应急主体单一、应急权力垄断、应急力量分割以及应急效率偏低等多重缺陷。基于此,一种新的组织范式——应急网络组织得以构建,并从主体构成维度、组织结构维度、权力运行维度进行三重探索,旨在为政府应急管理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提供理论参考。
- · 山地小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优化研究 ——以云南剑川为例 ( 2016年第5期 ) [施益军 王培茗 刀认]
为研究山地小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优化问题,以出行成本和建设成本最小化以及覆盖范围最大化为目标,对不同等级的应急避难场所构建不同的选址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托GIS 技术和数学模型划分各应急避难场所的服务范围,并结合实际的城市用地和建设情况对应急避难场所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将模型应用于剑川县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研究中,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模型为其他山地小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布局优化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模型参考。
- · 天津市滨江道-和平路商业步行街紧急疏散调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 2014年第6期 ) [张秀芹 刘立钧 朱凤杰 冯杰 王欣瑜]
本文以天津市滨江道- 和平路商业步行街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空间认知和认知地图测试等调查方法,从疏散场地需求、疏散人流速度、疏散场地设置、疏散管理与宣传等方面研究突发灾害来临时,街区紧急疏散能力的现状及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规划、建造、管理三方面提出改良建议。
- · 原住民视角下的灾后重建评估——以北川新县城和映秀镇为例 ( 2014年第3期 ) [肖菲 翟国方 万膑莲 袁程远 李文超]
基于原住民视角对灾后重建效果进行评估,采用A M O S 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且分别对北川新县城和映秀镇灾后重建满意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建成环境重建已完成并且满意度较高,而经济重建急需重视,为未来灾后重建提出借鉴性建议。
- ·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与管理体制的新探索 ( 2013年第7期 ) [陈鸿 戴慎志]
当前城市安全问题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但对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编制体系和管理体制的研究较少,且存在规划范畴不明晰和管理体制不健全的问题。笔者将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划分成全方位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和城市规划体系内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两类,并对其规划范畴和编制体系进行阐述,最后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综合防灾管理体制的问题,研究国外的城市综合防灾规划体制特点,对我国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管理体制的构建提出探索性建议。
- · 2011年中国城乡综合减灾问题研究 ——兼议2012年的安全策略要点 ( 2012年第7期 ) [金磊]
本文从归纳2011 年中外城市灾害事件与特征入手,系统地给出了国外重大灾害背景下的启示,尤其列举了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典型的综合灾情,反思了城市减灾规划的诸多无助。在此基础上从城市巨灾应对、城市减灾管理失当、城市需提升安全责任文化、保障城市安全运行诸方面对2012 年的中国城市安全发展作出分析与展望。
- · 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优化策略 ( 2012年第2期 ) [李保华 曹坤梓 姜毅]
文章分析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包括: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未能有效地纳入到城市规划的战略当中,造成城市公共安全发展先天不足;各单灾种规划各行其是,缺乏多灾种之间的系统性与协调性;各级政府被动地就事论事,处理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缺乏系统性,各部门联动性不强。在分析这些原因的基础上,借鉴中医系统治疗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城市公共安全体系规划的系统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支撑系统优化以及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管理系统优化等优化策略。
- · 南昌市城市绿地系统防灾避险能力评估及提升对策 ( 2011年第12期 ) [陈飞平 郭劲 徐庆 刘纯青]
以建立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系统为目标, 在对南昌市城市绿地建设现状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昌市城市灾害类型与受灾特点,最后对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防灾避险通道、防灾避险绿地配套设施、市民防灾避险意识等分别进行了评估, 以准确把握南昌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建设的现状情况及存在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南昌市防灾减灾绿地系统建设提供依据。
- · 大型公共建筑风险的系统分析 ( 2010年第10期 ) [韩豫 陈亮 成虎]
运用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将大型公共建筑作为开放的复杂系统,其风险由可靠性风险、安全性风险、可持续发展性风险构成。可靠性风险导致系统可靠性不足,安全性风险源于系统可靠性不足和安全性风险源,可持续发展性风险是可靠性和安全性风险在环境、社会系统中的长期体现。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构建了由人、建筑物、环境组成的大型公共建筑的“风险元”系统。分析了大型公共建筑风险的系统动力学特征,指出大型公共建筑的“风险元系统——风险系统”和“风险感知系统——风险管理系统”均为循环反馈动力系统。建立了大型公共建筑的风险空间模型,用空间向量对风险状态进行描述,提出了风险安全集合的概念,用函数关系证明了降低大型公共建筑风险的根本在于提高系统可靠性。
- · 大型地下商业空间安全管理复杂性分析 ( 2010年第4期 ) [赵丽琴 陈宁 刘红]
通过对城市大型地下商业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特点的概述,从地下商业空间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地下商业空间的空间结构与布局、商业业态类型、客流结构、事故隐患以及现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复杂性,对地下商业空间安全管理的复杂性进行分析。
- ·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隐患监控预警体系研究——以中关村大型地下空间为例 ( 2010年第1期 ) [赵丽琴 袁煌 刘佳]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是城市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否安全运营关系到整个城市的安全。文章在研究了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以中关村大型地下空间为例,通过调研总结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隐患的类型,分析了事故监控预警的要素,并开发了事故隐患监控预警系统。
- · 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研究,建设安全城市 ( 2008年第10期 ) [洪昌富]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发生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本文指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原则、定位及编制方法、以及与城市规划体系整合的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我国城市防灾减灾规划的编制框架。
- · 透视极端天气事件 反思城市规划亟待解决的问题 ( 2008年第10期 ) [马冬梅 王晓燕]
文章通过分析2008年初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城市造成的损害,提出城市规划工作在设计、规划建设、管理及理念各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指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为科学制定城市规划提供借鉴。
- · 长汀城市建设区洪水淹没风险研究 ( 2008年第4期 ) [叶晨 徐建刚]
洪水淹没风险分析是进行城市防洪安全研究、合理布局城市建设用地的主要依据之一。本文基于GIS栅格数据空间分析技术,结合了传统淹没分析方法,使用长汀城市建设区地形和洪水水文数据资料,对研究区在10%、5%、2%三种频率下的洪水淹没风险进行了定量化分析,提出了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原则,为城市规划中协调城市防洪安全与城市建设用地布局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洪水淹没风险总体上较高,城市已建设区洪水淹没风险高于其他区域。
- · 城市防灾减灾的生命线系统规划初探 ( 2007年第5期 ) [奚江琳 黄平 张奕]
从现代城市的要求及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特征入手,解释了我国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现实问题,探讨了生命线系统规划的对策,指出城市生命线应从两个层次(平时预防、灾时减灾)来进行综合规划,达到生命线系统自身抗灾的同时减少次生灾害,提高城市的整体抗灾能力。文章为现代城市规划系统的完善提供理念与思路,向城市管理决策机构在防灾减灾方面提供了建议和对策。
- · 对中国大城市安全空间的研究——以西安为例 ( 2003年第5期 ) [汪丽; 王兴中]
国外研究城市安全空间,主要通过对城市心理安全空间的研究途径进行探讨,以达到对城市“人本化”安全空间的认识。在总结国外研究城市心理安全空间的基础上,以西安城市为探讨区域,通过行为抽样调查,建立起一套评价认知指标体系,对构成心理安全空间的三种区位类型:安全区域、压力地带和危险地带逐一分析,综合得出中国城市(西安)居民共同认知的心理安全空间在地域上的分布与构成模式,揭示西安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及其结构。
- · 影响城乡边缘区犯罪的环境分析 ( 2003年第5期 ) [闵敏; 熊乃学]
城市边缘区犯罪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城市社会安定,甚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试图从环境行为学角度来分析城市边缘区环境与犯罪行为的关联性,进而提出城市边缘区预防犯罪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