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 中国·南京生态城区建设高层论坛特别报道 ( 2009年第10期 ) []
- · 规划课(十) ( 2009年第10期 ) [齐康]
- · 规划课(九) ( 2009年第9期 ) [齐康]
- · 我国城市地下空间法制化建设的进程与展望 ( 2009年第8期 ) [束昱 路姗 朱黎明 朱宇宁]
系统回顾总结了我国自1980年代以来城市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法制化建设进程,分
析归纳了近年来城市地下空间法制化建设
的成就与问题,分析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
和我国台湾地区城市地下空间法制化建设
的成功经验,分析预测了我国城市地下空
间开发利用的发展态势,研究提出了我国
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制化建设
基本体系、发展策略以及近期急需建立的
法律法规。
- · 走向有序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法规、规划、管理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 ( 2009年第8期 ) [何世茂 徐敏]
国内外很多城市已认识到地下空间资源
的重要性,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为
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国内城市地
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力度近年来不断加
强,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与矛盾,本文在
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行法律
法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体制三位一
体的体系建设,以引导我国地下空间的
开发利用真正走向有序。
- ·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潜在不利影响及其对策 ( 2009年第8期 ) [杨木壮 张建峰 郑先昌]
为缓解用地紧张局面, 许多大中型城市
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由此引发的
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也日趋严重,开展地
下空间开发利用可能存在的不利影响研
究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从对地下水
环境的影响、对岩土体的影响和对临近
建筑物和管线的影响,以及导致的地质
灾害等方面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
用中的潜在不利影响,并提出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建
议。
- ·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研究 ( 2009年第8期 ) [赵丽琴 袁煌 谭章禄]
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地下公共
空间事故应急预案的现状及问题,提出
了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的结构层次及设计的内容,强调了城市
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演练
的重要性。
- · 规划课(八) ( 2009年第8期 ) [齐康]
- · 规划课(七) ( 2009年第7期 ) [齐康]
- · 领导指点 ( 2009年第7期 ) [齐康]
- · 规划课(六) ( 2009年第6期 ) [齐康]
- · 规划课(五) ( 2009年第5期 ) [齐康]
- · 广而告之 ( 2009年第5期 ) [齐康]
- · 规划课(四) ( 2009年第4期 ) [齐康]
- · 城市设计的实践与检验 ( 2009年第4期 ) [齐康]
- · 规划课(三) ( 2009年第3期 ) [齐康]
- · 规划课(二) ( 2009年第2期 ) [齐康]
- · 对开发区发展的几个核心问题的思考——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 2009年第2期 ) [周扬]
首先对开发区发展模式进行了总结,然后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对开发区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梳理,进而讨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 · 浅议韩非子的法制思想与《城乡规划法》 ( 2009年第2期 ) [李晓玲]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时,因为之备”,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用于指导现今城乡规划立法工作的方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主要讨论韩非子的法制思想对《城乡规划法》的影响与应用。
- · 山地城市竖向轮廓风貌特色塑造研究——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 ( 2009年第1期 ) [邱强]
山地城市竖向轮廓是山地城市景观风貌特色塑造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从城市竖向轮廓特色的构成要素入手,分析了在城市化快速进程中,如何在协调市场开发与景观风貌资源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山地城市竖向轮廓风貌特色。
- · 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研究——以上海为例 ( 2009年第1期 ) [孙 奇 戴慎志]
当前,我国现有的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未成体系,且指标不完善。尤其,随着大都市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新的发展条件与背景下,对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有了新的需求。而现有的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难以适应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以上海为例,探索新时期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建构的方法,建构适应大都市郊区城镇发展的基础设施配置指标体系,以有利于大都市郊区城镇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
- · 历史性城市伯尔尼古城的认知 ( 2008年第12期 ) [钟冠球 肖明慧]
对历史性城市的认知,能帮助我们了解城市形态背后复杂的成因与机制。文章以瑞士首都伯尔尼中世纪古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城市模型,运用经典理论观察推测,总结出伯尔尼的形态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加深了对经典理论的理解,并尝试运用解读城市的新视角。
- · 中外大中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比较分析 ( 2008年第12期 ) [陈燕]
文章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角度对中西方城市居住分异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中西方城市发展过程中居住空间分异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
- · 由“个体出租”到“政府公共租赁”——基于出租经济的“城中村”改造探索 ( 2008年第12期 ) [罗吉]
剖析“城中村”中的出租经济现象,结合现阶段我国“城中村”改造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中的现实困境,提出以公共租赁住房为导向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这种改造模式的动力机制和社会支持情况,提出要以“准入”“合作”以及“分权”作为这种思路落实的要点。
- · 全球化视角下深圳市物流业发展经验和面临挑战分析 ( 2008年第12期 ) [宗会明 周素红 闫小培]
改革开放30年来,深圳市凭借有利的区位条件和优惠的政策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制造业加工基地和重要的物流节点。深圳物流业的发展受到不断推进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影响。本次研究采用全球化的视角,从城市层面对深圳市物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揭示了深圳市物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可以为其他城市物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 · 以大型公共设施为导向的城市新区开发模式探讨 ( 2008年第11期 ) [王青]
城市快速发展,大多数城市在新区建设中都面临着如何有效的带动和促进新区健康发展的困境。同时在规划思路上缺乏相关规划问题的研究和用地发展模式的探讨。本文基于公共设施为导向的开发理念,分析了国内目前新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以大型公共设施为导向的新区开发模式。
- · 小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特征及空间关系研究——以泗洪县城为例 ( 2008年第11期 ) [贾雁飞 甄峰]
回顾国内外关于城市人口与就业空间分布的研究,利用统计年鉴资料,结合地形图和详细的用地现状调查,揭示了影响小城市人口与就业空间分布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开发时序、交通便利性、行政中心布局以及城市更新等。分析了泗洪城市的人口与就业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由城市中心向外围密度呈现衰减趋势且各向变化趋势不同,密度中心在空间上与城市中心并不重合,人口和就业都向主要城市道路和交通节点集聚,城市人口分布在夜晚和白天是不一致的。并探讨了对小城市的人口和就业空间分布数据进行统计的方法。
- · 中国城市职能结构的新变化——基于五普分县资料的分析 ( 2008年第11期 ) [许锋]
基于第五次普查分县数据,分别从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特征、专业化部门、职能规模、城市基本活动部分等方面对2000年中国城市职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中国城市2000年整体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②中国城市行政地域范围内仍存在着大量农业就业比重“虚高”现象,除农业外制造业是当前中国城市名副其实的主导职能部门;③中国城市的职能规模与各部门专业化程度之间存在三种关系,特别是规模较小城市普遍具有较高的行政职能;④20万人规模以上城市的非基本部分表现出随城市规模增大而扩大的特征,而20万人规模以下城市则恰呈现出相反特征。
- · 财政制度创新与长三角城市一体化发展研究 ( 2008年第11期 ) [刘兴政 邓益清]
从国家财政制度创新角度,分析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现状,提出通过推进长三角财政制度创新来促进经济一体化的新思路:经济一体化应与财政制度创新同步;“区域公共产品”需由各地区财政共同投资,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和推进必须依靠财政手段,以此才能尽快实现长三角城市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战略。
- · 黄浦江溯源——以水联姻 四源同根 ( 2008年第11期 ) [陶康华 周国祺]
黄浦江是一条形成于明代(1403)的天然加人工开挖改造的河道。黄浦江正流应从太浦河入口(太浦闸)起算,途经江浙沪三省(市),全长154.6km(上海市境内长111.8km)。黄浦江源在西苕溪源头——西天目山主峰龙王山。上海和太湖流域、长三角的生态文化存在着“以水联姻,四源同根”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