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激活优势兴浦口 ( 2008年第1期 ) [赵晶夫]
- · 南京市供水行业发展建议 ( 2008年第1期 ) [刘峰]
本文介绍了南京市供水行业的发展现状,对供水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挑战进行了阐述,并对南京市供水行业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 · 我国创意城市发展理念之反思 ( 2007年第12期 ) [张婷婷 徐逸伦]
重点关注我国构建创意城市过程中片面的概念理解、空洞趋同的目标定位和单一的建设模式三方面的问题,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城市创意氛围、创意特质为视角重新诠释创意城市的本质,并将其在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创意理念的产生直至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渗入到城市的经济、社会和政策法规层面,以此指导创意城市的合理定位和多样化模式的建设,从而使其拥有更健康美好且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 · 上海创意产业区空间创新特点和趋势研究——一个“新经济空间”的视角 ( 2007年第12期 ) [肖雁飞 刘友金 沈玉芳]
创意产业的勃兴是21世纪新经济发展的亮点,并落地在城市衰败地区形成创意产业区而带来空间和区域创新,表现出一种“新经济空间”创新的新特点。本文以“新经济空间”理论为着眼点,分析了上海创意产业区空间布局和创新特点,认为其主要沿河岸、CBD边缘、高校等集聚形成四个主要创意圈层,对城市旧区改造、竞争力形成和城市创意圈培育等都有积极作用,今后的发展应加强空间“形态”向产业“业态”培育。
- · 城市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与模型探析 ( 2007年第12期 ) [程开明]
城市系统满足开放、非平衡、非线性及随机张落等自组织判据条件,演化的动力、路径、结构与目标具有自组织机制。利用人口状态参量模型及演化特征方程对城市系统的演化过程进行模拟,发现城市演化具有明显的序参量,呈现出分叉、突变等自组织特征。认识到城市系统的自组织特征及演化机制,有助于理性、科学地指导城市规划、管理,合理推进城市化。
- · 生态工业园区——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的新形态 ( 2007年第12期 ) [何伟国]
本文对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发展情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深入分析了我国曹妃甸工业园区的设计理念及运作模式,并对我国工业园区的生态建设提出了建议。
- · 构建多样化社会社区的初探 ( 2007年第12期 ) [夏固萍]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社区开发的市场化,目前新开发的社区大部分只有高收入阶层才能进入,低收入阶层因为房价超过了自己的支付能力而被排斥在外,因此社区有同质化的趋势。本文通过说明社区社会构成同质化的不利,指出社区开发社会构成应该是多样化的,最后提出构建社会多样化社区的对策:政府适当干预社区开发;社区住房的适应性设计;社区规划设计的贡献,如改变景观设计手法。
- · 居住区规划控制指标宜居度的灰色聚类评价 ( 2007年第12期 ) [钱晓青]
通过对居住区规划控制指标生成过程的分析,指出对人均指标的忽视及经验赋值法是造成目前“以人为本”理念的实现无法得到保证的两个主要原因。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分析指标体系的灰度,提出能体现居住区人居物质环境质量的“宜居度”指标,并对其展开定量评价。并经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分辨率高和原有指标信息利用率高等特点,能降低经验取值的主观性,使其更加有效地指导规划设计工作。
- · 交通意外事件紧急疏导配流方案生成方法研究 ( 2007年第12期 ) [李洪武 胡晓健 陆建]
城市交通意外事件易造成交通拥挤、诱发新的交通意外事件,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网的正常运行,首要之策是分析评估交通意外事件造成的影响范围,实施交通紧急控制与诱导。因此,本文提出交通意外事件紧急疏导配流方案生成方法。该方法由交通意外事件疏导范围确定和多目标交通疏导配流模型两部分组成,通过寻找合理的交通区域进行交通流的二次分配,根据事发前后区域出行总时间的变化寻找合理的疏导范围;在确定的疏导范围内,应用多目标交通疏导配流模型对交通流实施动态分配。该方法在方案生成过程中,兼顾疏导区域、总行驶时间、道路交通流量、道路交通流增量等诸多因素,形成交通意外事件紧急疏导配流方案,保障疏导范围内配流方案的可行性、平稳性和安全性。
- · “南美双雄”巴西、阿根廷原生态之旅 ( 2007年第12期 ) [周宁]
- · 基于资源约束的上海都市产业发展思考 ( 2007年第11期 ) [郁文凯 杨金鹏]
上海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有限,电力、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主要靠外部供给,环境保护要求非常高的城市。通过对上海都市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于上海都市产业在上海工业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在资源约束下上海都市产业发展的相应对策。
- · 日照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城市发展的策略研究 ( 2007年第11期 ) [赵西君 吴殿廷 何燕 宋金平]
同赋沿海优势的50多个城市其发展差距巨大,同一省域内沿海城市也是如此。部分沿海城市虽具良好的港口、交通、环境等优势条件,发展却不远如相邻的内陆城市。本文以日照市为例,在深入挖掘其优势条件与滞后效应矛盾的基础上,剖析了制约其发展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依据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 · 南充市中心区的转移与形成机制 ( 2007年第11期 ) [袁一丁 翟有龙]
南充市中心区发生了由鸡市口一带向模范街转移,进而再向以五星花园为市中心,连接人民中路、文化路等经济重心,结合涪江路、人民南路、模范街形成的经济商圈的转移。本文对其转移的形成机制从城市经济重心的转移、商业活动内容的变化、商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人们置业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城市规划的推动作用这几个方面做了探讨。
- · 新加坡、中国香港城市土地价值获取机制分析与经验借鉴 ( 2007年第11期 ) [张娟锋 贾生华]
在土地政府所有与土地公共租赁的制度背景下,新加坡和香港政府利用高效的税费征收系统和土地招标拍卖体系,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充足资金,并通过政府开支体系,将这些收入重新回报给社会。新加坡、香港土地价值获取的路径、机制及其重新分配过程为正在经历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中国大陆提供了经验。
- · 论城市文脉的传承 ( 2007年第9期 ) [吴云鹏]
城市文脉是城市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具有的时空关联。本文从不同侧面分析了城市文脉的传承及发展,探讨了如何传承城市文脉的相关问题。
- · 城市社会空间研究进展 ( 2007年第9期 ) [姚华松 薛德升 许学强]
在地理学社会化和人文化的背景下,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概念界定基础上,重点对国内外关于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背景、内容与方法做系统回顾并进行对比,最后对新时期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 · 文化与商业的平衡:政府在创意产业园建设中的角色 ( 2007年第9期 ) [宋延鹏 徐逸伦]
创意产业园的发展正面临着商业资本的挑战,其根源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政府认识上的误区。本文分析了创意产业园应发挥的盘活闲置厂房、带动周边地区开发、增长极、促进创新、孵化中小企业、延续和发展城市文脉等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应具有的场所的稳定与合法、完善的基础设施、低门槛与多样性、创意场、公共服务平台、对历史元素的保护等要素,进而建议了政策引导和协调利益分配等解决的对策。
- · 城市边界——关于城市发展一个新的理论解释框架 ( 2007年第8期 ) [刘兴政]
借鉴制度经济学中企业边界理论,初步建立城市边界的概念、内涵,指出城市边界主要由其资源禀赋和内在能力双重因素决定,并将其划分为纵向、横向、多元化三种主要类型,最后分析了南京当前城市边界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缺陷及发展方向。
- · 崇明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 2007年第8期 ) [郑方艳 朱洪军]
创意产业是21世纪各国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发展崇明创意产业,建设现代化生态岛区已成为推动上海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提升上海产业结构、增强城市创新能力和实现崇明经济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分析了崇明创意产业发展的环境、基础设施等优势以及本土化创意人力资源缺乏等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崇明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 · 文化整合是城中村改造的核心——以广州城中村为例 ( 2007年第8期 ) [刘毅华]
“城中村”是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带有普遍性的一种独特现象,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珠江三角洲等沿海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本文根据对广州市典型“城中村”的实地调查,分析了其文化冲突及表现,从文化整合的角度探索了“城中村”的改造及其城乡关系协调发展问题,以深化其研究,推动“城中村”走内涵式城市化道路。
- · 和谐社会构建中城中村外部性的内部化研究 ( 2007年第8期 ) [温锋华 李立勋 许学强]
本文从公共经济学的外部性概念入手,分析了城中村的给其所在的城市所带来的正负外部性,探讨了城中村外部性内部化的机制,并通过分析现有的外部性问题内部化的方法和措施,提出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城中村外部性的内部化政策建议。
- · 关于主体功能区划若干问题的思考 ( 2007年第7期 ) [李宪坡 袁开国]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这是国家在宏观调控区域发展格局中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政策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目的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是一种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考验,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本文就主体功能区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希望有助于对本课题的研究。
- · 中国城市新型制造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2007年第7期 ) [侯峻 胡俊成 季斌]
从现代城市新型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内涵和特点出发,分析回顾了相应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资源环境保护能力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量模型,最后对我国30个样本城市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并从发展规划、产业集群和融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 · 坚持有线电视“三大竞争策略”,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 ( 2007年第7期 ) [薛留忠]
信息技术造就了当代最先进的生产力,现代城市建设正处于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转变的历史方位。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作为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速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本文结合南京本地有线电视发展实际,阐述了在深入推进数字化的过程中,如何坚持有线电视“三大竞争策略”,从而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
- · 拉美城市高级住区与消费景观占有不平等研究——以巴西里约热内卢为例 ( 2007年第6期 ) [黄王丽 陈亚玲]
在拉美城市中,城市边界迅速扩张,强势群体占据了环境优美地段的高级住区,这成为城市消费景观环境不平等的有力实证。强势群体利用自身的经济、政治优势占据了城市中环境和设施相对优越的区域,并形成与周围区域隔离的堡垒式高级住区,成为拉美城市司空见惯的现象。本文以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大都市区为例,基于其城市高级住区和消费景观毗邻分布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探讨并分析了这一现象,期望能为我国现阶段政府调控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城市消费景观环境不平等提供有益的借鉴。
- · 都市圈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2007年第6期 ) [季斌 张贤 孔善右]
国内外现有的关于都市圈的评价侧重于空间地理方面,将都市圈视为发展“目的”。本文在综述都市圈评价理论演化的基础上,突破传统的视野限制,转而将都市圈视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或“手段”,对都市圈的经济涵义做了剖析,最后基于成长能力的内涵构建了都市圈成长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 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崛起的个案研究——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 ( 2007年第6期 ) [陈群元 喻定权]
中部崛起主要是中部地区城市的崛起。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介绍了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崛起已初具雏形的郴州模式。沿海地区大规模产业梯度转移、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相对区位优势是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崛起的主要利好因素。中部地区中小城市崛起的措施选择主要是是培育企业集群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改善区域环境和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部地区中小城市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 咸阳市城市化与人口和经济发展研究 ( 2007年第6期 ) [陈冬勤 卢新卫]
分析咸阳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现阶段咸阳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仍处在城市化初级阶段。1949~2005年咸阳城市化的发展大体经历了缓慢发展、稳步上升两个阶段。城市化水平与科技人员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关系密切。咸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表明,咸阳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呈对数正比关系,但城市化的发展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第三及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利于咸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 · 体验营销理念在城市营销中的运用 ( 2007年第5期 ) [姜亦凤 刘文俭]
在城市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城市营销已经成为众多城市经营者关注和经常采用的手段。城市营销与企业营销不同,企业营销的一些理论不能直接为城市营销所用,但是其营销的理念却是城市营销的有力指导。在体验经济时代,城市管理经营者要充分理解和运用体验营销的理念,力求做到:明确营销思路,使城市消费者有正确的体验;全民参与营销,使城市消费者有真实的体验;注重文化建设,使城市消费者有深刻的体验;系统连贯营销,使城市消费者有良好的体验。
- · 广州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地下空间开发与环境地质问题 ( 2007年第5期 ) [宫清华 郭敏 黄光庆]
地下空间开发是广州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土地资源。广州在地下开发利用中已有很大进展,然而由此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也令人担忧,本文就广州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趋势以及地下空间开拓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