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由控规局部调整引发的对当前控规编制的思考——以宁波市宁穿路地段史魏家地块控规调整报告为例 ( 2011年第12期 ) [刘慧军]
在分析宁波市宁穿路地段史魏家地块控规调整报告的基础上,反向思考控规编制管理工作面对的困境。提出了控规编制应建立“强制性人口总量”为基准的编制机制;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体现规划的公平性;把握规划的弹性与刚性,控制好可控制的方面,引导难以控制的方面;重视控规编制时的公众参与动态研究。进而对控规编制管理机制的实施与完善提出了若干建议。
- · 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和管理的转型及重构——南京浦口地区规划实践和探索 ( 2011年第12期 ) [王昭昭]
2008 年1 月1 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立了由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构成的我国法定城乡规划体系,标志着我国城乡规划在法律制度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新的城乡规划法,打破了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分治情况,加强城乡统一规划管理,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同时它仅仅只是解决了城市和村镇的统一规划问题,对于存在于乡村地区的大量的自然、历史等资源的规划和保护、利用的问题,并没有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本文通过结合南京浦口的规划实践工作,提出基于城乡一体的规划编制设想,目的旨在探索地方层面的规划编制如何能进一步结合地区管理需要,实现规划与管理的无缝对接,充实和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 · 评价指标体系引导下的南京紫东低碳园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 ( 2011年第12期 ) [胡振宇]
近年来,随着低碳理念的发展,低碳园区应运而生。结合南京紫东低碳园区项目,提出园区规划建设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和园区评价指标体系要求,从总体布局、生态景观、专项规划、绿色技术整合等方面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其思路和手法对今后我国低碳园区的规划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 基于区域视角的南京城市定位与空间布局 ( 2011年第11期 ) [程茂吉]
区域分析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城市职能和指导空间布局的重要方法。本文从不同区域角度分析了南京现状和未来可以承担的职能,提出了南京在不同区域层面的功能定位,为形成南京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提供分析基础;根据南京承接区域辐射和服务周边区域的要求,构筑了面向长三角、辐射都市圈的都市区空间布局,为构筑合理的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提供重要支撑。
- · 日常城市体系下社区阶层耦合资源结构的公正性配置与控制性规划 ( 2011年第11期 ) [张中华 王兴中]
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城市已开始进入了后工业化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西方城市最为明显的特征是“日常城市体系下的空间社会文化转向”,以社区为单位的城市日常生活空间呈现出典型的阶层化特征,代表了后现代西方城市社会阶层的生活行为规律,建构了(日常生活)城市体系下城市居民生活场所( 或社区资源) 的时空对应模式。探讨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结构的变化特征,是当代城市问题和空间规划研究的重要方面。研究认为,城市发展阶段的不同必将对应不同的社会阶层化空间特征;通过解构日常城市体系下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特征,研究社区阶层耦合资源结构(社会公正)配置规划和控制。从而为当代中国城市社区规划提供崭新思维。
- · 广州小城镇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 2011年第11期 ) [卢道典 黄金川 王俊]
经过改革开放30 余年的快速发展,发达地区小城镇在经历了数量增加和规模扩张后,目前进入了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许多新问题,迫切需要新一轮体制改革和发展对策,以促进小城镇进一步成长和持续发展。本文选取广州小城镇作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其总体发展现状,总结了小城镇在广州大都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影响广州小城镇进一步成长和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最后从体制改革、发展模式、科学规划以及保障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广州小城镇发展的对策。
- · 内容·方法·成果——南京总体城市设计专题研究纲要 ( 2011年第10期 ) [高源 王建国 阳建强]
针对研究广袤性设计范畴与引导性研究价值的特点,从内容、方法、成果三个层面展开探讨。在研究内容上,基于南京“山水城林”的城市特色,通过现状梳理与分析,确定“空间结构、特色意图区、空间景观、高度分区”四个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上,采用借用解读的研究手段、意向感知的研究途径与格局优先的研究原则;研究成果上,整合分项研究成果,提出南京城市空间优化的129 个要素,图纸导则并举,明确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框架与发展思路。
- · 城市转型中新加坡CBD的演化及其启示 ( 2011年第10期 ) [楚天骄]
在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充分利用CBD的规划和建设,不断进行城市转型,奠定了其在全球性的城市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地位。本文研究新加坡城市转型过程中CBD的演化历程,着重剖析CBD发展背后的经济和政策因素。结论显示,CBD的演化是城市转型的空间反映,我国在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CBD的规划和建设,并改变传统的CBD规划思想和现有的城市公共空间开发、管理制度,加快CBD向CAZ 的转变。
- · 补缀理想和现实间的缝隙——从认识论的视角看可变性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及应用策略 ( 2011年第9期 ) [李麦产]
城市规划师从意愿上都会把追求规划的确定性列为理想目标,但由于规划编制时存在的主观认识局限性和规划实施中规划对象的变异性,导致了规划与实践的脱离,造成了所谓的规划“失效”。为了实现规划与实施的动态吻合、保持二者的一致性,从而增进城市规划的同步性、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需要在编制规划时预留应对各种未知因素和未来挑战的技术性空间,并恒常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补充、修编,实现规划的及时革新或再生,缩短规划与实施之间的距离。此所谓规划的可变性。
- · 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影响因素及多元控制 ( 2011年第9期 ) [汪军 赵民]
城市规划师从意愿上都会把追求规划的确定性列为理想目标,但由于规划编制时存在的主观认识局限性和规划实施中规划对象的变异性,导致了规划与实践的脱离,造成了所谓的规划“失效”。为了实现规划与实施的动态吻合、保持二者的一致性,从而增进城市规划的同步性、科学性、指导性、可操作性,需要在编制规划时预留应对各种未知因素和未来挑战的技术性空间,并恒常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补充、修编,实现规划的及时革新或再生,缩短规划与实施之间的距离。此所谓规划的可变性。
- · 时空整合理念下控规与土地出让的有机衔接——厦门的实践与思考 ( 2011年第8期 ) [何子张]
控规引导市场化的土地出让存在空间矛盾和时间矛盾。空间矛盾表现为土地出让的随机分布与控规编制单元整体性矛盾,以及空间对象的多元性与控规编制模式化的矛盾。时间矛盾是控规编制与土地出让决策过程存在的时间差。对缓解这些矛盾的若干策略进行分析,总结了厦门在控规与土地出让有机衔接方面的探索与实践。首先是空间层面的整合:根据空间发展成熟度,制定差别化的控制模式;大纲控规+ 土地招拍挂规划咨询分层编制模式;大纲控规和土地招拍挂规划咨询作为相关规划整合的平台。其次规划咨询解决了控规编制与土地出让时间差的矛盾,实现时间层面的整合。提出建立经营性土地出让年度计划的预规划咨询制度改进建议。
- · 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观下的城市规划理念 ( 2011年第8期 ) [王兴中]
城市可持续研究是上世纪后期至今学术界研究全球问题的重要方面之一。早期的研究集中于环境、能源和经济层面,近十多年来已深入到以“社会公平与空间公正”为方向的“空间可进入性”、“空间文化尊严”与“空间价值保护”等内容,研究方法也从宏观因素探讨转向微观认知结构领域。应用焦点已由城市空间功能规划转向如何衡量和确保城市的可持续空间与社会发展的社区规划及策略方面。国外学术界的研究已形成了“可持续城市主义”与“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有关的“社区公正规划”、“持续社区规划”的专著①,但还未完整深入到对城市(社会)生活空间体系的探讨。在当今的社会- 文化进程阶段,新人本主义强调人与社会(文化)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其目标体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上,其焦点是城市( 社会) 生活质量构成与城市( 社会) 生活质量空间耦合的建构上。本文力图从新人本主义空间观出发,解构城市空间的人本公正- 尊严-价值最小单元、以及建构这些单元构成的城市(社会)生活空间体系入手,阐述城市规划的理念。从新人本主义理念出发探讨城市( 社会) 生活质量与其对应( 社会) 生活空间质量,皆为学术界的全新课题。二者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并行不悖。对前者的研究是人文社会与管理学科聚焦的方向,对后者的探讨是区域与城市诸学科聚焦的方向。它们充分体现学科融合的新理念/ 原理及其前沿性,为社会与城市发展及其规划指明方向,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 · 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间设计研究——香港铜锣湾商业中心与维多利亚公园的互补模式 ( 2011年第8期 ) [陈可石 崔翀]
香港的铜锣湾商业中心区是世界上地价最高、建筑密度最大的城市商业中心之一;而位于同一地段的维多利亚公园则在这片高密度的混凝土森林中劈开一块绿洲,成为香港面积最大同时也最受市民欢迎的城市公园。两个组团占地规模相当,却一密一疏、一紧一弛、一商业一休闲、一资本一公共,无论在城市功能、还是空间形态等方面都完美地实现了互补。这种最初源于英国田园城市的理念,在香港的这片不足一平方公里的核心城区,率先开创了华人社区绿色高效活力动感的典范,成为亚洲拥挤文化背景下城市中心区空间设计的成功模型。
- · 新形势下我国防灾公园研究与建设探讨 ( 2011年第8期 ) [龙迪 张衔春 戴菲]
以国内外防灾公园理论与实践案例研究为切入点,阐述防灾公园最新研究动向。通过横向对比与纵向追溯,归纳出当今我国相关理论研究方面(认知论、技术论、制度体系和其他相关研究)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进而以城市规划为视角对我国防灾公园建设现状进行解读,以制定基于实施严肃化、体系健全化、法制完善化及筹资多元化的综合发展策略。
- · 大型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体系研究 ( 2011年第7期 ) [章蓓蓓 成虎 毛龙泉]
剖析传统设计存在的弊端,坚持建筑性能与生态性能、经济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提出大型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并与生态设计、可持续设计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以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可施工性设计、工程系统寿命匹配性设计、全寿命周期费用优化设计、可维护性设计、可扩展性设计、防灾减灾设计、环境友好型设计和人性化设计九项目标为核心的大型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目标体系;构建大型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设计的集成分析路径,由战略目标集成、工程系统集成、系统环境集成三个层次构成。为推动全寿命周期设计在大型公共建筑中的实施,制定了实施流程和E B S - O B S 矩阵方法,并以某办公楼为例阐述了全寿命周期设计的实施步骤。
- · 社会学渗透下的城市规划泛论——兼论现阶段的中国城市规划 ( 2011年第7期 ) [吴晓 魏羽力]
当前城市规划工作及其学科范畴已大大突破了其传统内涵,并在某些情境下愈来愈明显地呈现出一种社会规划的特质。这就需要将空间问题置于更为全面的社会生产条件中加以考量,实现城市规划与社会学的双向渗透与多层面耦合。本文主要聚焦于社会学渗透下的城市规划工作,梳理其带来的多层面影响:理论层面上为城市规划架构社会学基础,运作层面上为城市规划接入社会学过程,技术层面上则为城市规划引介社会学方法;进而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现阶段中国城市规划的总体审视。
- · 资源型城市的空间模式、问题与规划对策初探 ( 2011年第7期 ) [周敏 陈浩]
本文以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以资源型城市的结构转型为研究背景,从城市空间规划的角度,在国内外众多案例中概括总结了资源型城市空间结构类型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适合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及策略,实现资源型城市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与空间的高效整合。
- · 城市蔓延语境下的街道空间包容性思考 ( 2011年第7期 ) [刘蕾 朱喜钢]
对国内外城市蔓延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城市蔓延对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影响。在城市蔓延语境下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的建设对于延长街道生命周期、减小街道空间泛视觉化、控制“弱势心理”蔓延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最后提出街道空间包容性建设的建议:调整街道尺度、增加街景设施、提高街道柔度。
- · 从结构规划走向空间管治——非建设用地规划回顾与展望 ( 2011年第7期 ) [艾勇军 肖荣波]
通过梳理国内外非建设用地规划发展实践,将其归纳为生态空间结构型规划、分类控制型规划、城市增长边界型规划、禁限建区规划、综合空间管制型规划等5 种类型,提出非建设用地规划3 个转向:规划模式从理想蓝图转向务实操作,规划方法从单一要素转向多元综合,规划实施从注重形态转向公共政策。结合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研究发展方向。
- · 《城乡规划法》下控规全覆盖建设用地规模整合——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 ( 2011年第7期 ) [余珂 吴天谋]
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使控规成为城市开发建设活动的法定依据,控规的“权威性”和“刚性”
进一步强化,对于控规的探讨也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话题。近年来,全国许多城市开展了控规全覆盖的工作,而建设用地规模是控规全覆盖中的重要内容,如何在上层次的要求下,对控规建设用地进行整合,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是控规的一个难点问题。本文试以广州市控规全覆盖(番禺区)建设用地规模整合为例,探讨控规全覆盖中建设用地规模整合的思路和方法。
- · 关于如何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质量的初步思考——以浙江省台州市为例 ( 2011年第7期 ) [徐颖 崔昆仑]
《城乡规划法》在法律上明确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然而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践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单元控规编制、加强规划前期研究、实施控规评估机制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从而提高控规编制质量。
- · 以低碳化城乡建设发展为目标的控规指标体系探析 ( 2011年第7期 ) [周银波 黄耀志]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指导城乡土地开发建设的法规文件,城乡低碳化建设要求只有量化为指标并落实到地块开发导则中才能得以实施。如何使城镇低碳生态化发展的要求指标化并落实到建设实施中,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探索的重点是如何选择将低碳生态化目标分解到开发建设的各地块的指标中,并以强制性指标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完整表达,纳入地块开发的控制图则,并制定奖罚制度,以指导城镇土地开发的低碳化发展。
- · 生态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效益评估 ( 2011年第7期 ) [汤春峰 陈燕飞 王树盛 陈国伟 王磊]
本文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生态型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通过对传统型控规实施效益评估问题的剖析,创新性地提出了从交通服务效益、土地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估生态型控规的实施效益,以期准确地衡量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效性,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质量。
- · 都市气候图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发展 ( 2011年第6期 ) [姜允芳 石铁矛 王丽洁 苏小勤]
介绍了国际都市气候图研究的重要评价参数、都市气候分析图的特征以及都市气候规划图建议的规划分区和发展规划的指引政策。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适应气候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今后发展的方向是:景观绿地-绿色通风廊道-建成区绿地网络的环境气候功能整合发展,以及与规划关联密切的气候研究的科学化、程序化、法制化。
- · 论我国城市规划中私益保护的途径——以旧城改造为例 ( 2011年第6期 ) [何虹]
城市规划意味着多方利益的再分配,由于利益主体力量的悬殊,其中处于弱势一方的私人利益的保护显得极其重要。目前应通过健全城市规划的程序、确立城市规划的损失补偿制度和完善城市规划救济制度来加强对私益的保护。
- · 城市中心零散地块的空间整合——无锡五爱广场地区城市设计 ( 2011年第6期 ) [杨俊宴 谭瑛 胡昕宇]
城市交通干道和大单位切割后的零散地块在我国各城市拓展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城市中心地区的零散地块经常成为规划整合的难点。本文以无锡五爱广场地区的城市设计为例,探讨了在零散地块的城市设计中如何统一空间形态,凸显城市特色,使城市中心区的意象得到强化。
- · 青岛市城市色彩演变特征与规划引导 ( 2011年第6期 ) [张鹏 杨青山 牟永涛 陈金英]
以色彩地理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实地调研为主要研究手段,在回顾青岛市色彩景观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总结青岛市城市色彩的演变特征,划分不同色彩区块,并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因素来探讨各区块的形成原因,最后结合青岛市整体和不同色彩区块的特点提出规划引导。
- · “无为”而治的景观分析与实践 ( 2011年第6期 ) [么贵鹏]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对于当今城市景观规划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对相关景观案例中场所无为、功能无为和文化无为的研究分析,以及在张家港香山风景区概念规划中的实践,使景观规划的无为策略得以实现。
- · 城市新建区开发控制初探——以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平凉为例 ( 2011年第5期 ) [步茵 黄明华]
带形城市贯穿了西北地区东部城市体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高速发展中,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新建区的开发建设出现了各种棘手的问题,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带形城市新建区的具体特征出发,充分考虑带形城市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素,借助相应的数学模型和G I S 技术,建立基准模型和修正模型,对城市新建区进行开发强度分区,并在地块开发强度具体确定时,以容积率为例,从土地使用性质、地块划分与规模、城市形态、控制指标值域化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探讨适宜西北地区东部带形城市新建区的开发控制指标体系。
- · 面向城市设计的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刍议 ( 2011年第5期 ) [吴晓 高源 方宇 王松杰]
地理信息系统(G I S)通过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的融合,衍生出空间分析与可视化表达的强大功能,从而为城市设计提供新型的空间分析工具和决策辅助工具。本文面向城市设计,在分类阐述GIS 三大基本职能的基础上,结合实践项目,具体探讨了GIS 在城市设计中的不同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