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城墙风光带——南京历史与未来的城市标志 ( 2006年第2期 ) [蒋婷婷]
通过对南京时空特征与明城墙意象特质的分析提炼,及对城市标志产生机制的思考,提出将明城墙风光带塑造成为南京历史与未来城市标志的规划定位和相关设计原则,以期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形象,最大规模的实现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价值。
- · 保护老地名功在当代,开发老地名惠及千载 ( 2006年第2期 ) [薛光]
- · 拓展建设“节约型城市”的新思路,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访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先生 ( 2005年第6期 ) [本刊记者:陈小坚 李海华]
- · 在“规划控制”与“市场运作”的博弈中走向成熟走向成熟 ( 2005年第6期 ) [顾新]
地下空间利用立法与管理问题的核心是对
“地下空间权”以及“相邻关系”的处理。通
过立法确立“地下空间权”,体现公平最大化
原则,可以从法理上占据主动。但现行体制
下对产权复杂的空间领域的管理仍然是难点,
有待研究。
- · 北京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策略研究 ( 2005年第6期 ) [石晓冬]
- · 上海城市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与建议 ( 2005年第6期 ) [陈伟]
阐述了上海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现状,分
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存在的无序性、分散
性和盲目性等问题,指出尽快编制城市地下空
间资源总体规划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合理开发
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是基于构建循环经济
的重要资源链,是实现“十一五”规划中城市战
略重要的资源支撑,是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环节,对于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社会经济
发展和环境建设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及推进上
海城市经济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与价值。
- · 以地下空间开发为引导的都市空间结构演化 ( 2005年第6期 ) [奚江琳 杨秀静 钱七虎]
随着中国都市现代化的过程,地下空间作为
一种有力的城市形态“成形力”( s h a p i n g
force),将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起重要作
用。一方面,现代城市演变很大程度取决于
交通方式,地铁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发展与更
新有明显的指向性,沿轴产生以整体进步为
导向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中心区地下空间
的大规模开发促进城市局部高强度开发,呈
团块状发展。未来地下空间形态与都市空间
结构将出现协同型发展趋势。
- · 城市水环境问题的生态实质 ( 2005年第4期 ) [颜京松 王美珍]
当前我国城市在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水景观、水生境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水旱灾害威胁增大;水质污染日益加剧;地下水超量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体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失调和破坏;忽略自然生态用水、破坏了原有自然景观和生态平衡等。这些问题的生态实质和根本原因是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生态滞留或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错位和失谐;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缺损,冲突和失调。
- · 东阳市海德国际社区绿色生态社区的建设 ( 2005年第4期 ) [杨利群 吴咏德]
- · 金华市生态建筑技术的开发应用 ( 2005年第4期 ) [刘顺炎 余义耕]
论述生态建筑技术在浙江省金华市的研究与
应用,从沼气净化池、屋顶覆土种植、墙体垂直
绿化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加以阐述,并介
绍了推广应用的技术经验。
- · 城市水环境保护、利用的生态工程 ( 2005年第4期 ) [颜京松]
生态工程是为了人类社会和自然双双受益,着眼于生态系统,特别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整合工程技术。促进人与自然调谐,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追求一维的经济增长或自然保护,走向富裕、健康、文明三位一体的复合生态繁荣。应用于城市水环境保护、利用和管理的生态工程原则,主要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生态整体优化;结构、功能的协调;充分发挥生态自我调节、自生作用;再生和循环。
- · 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005年第4期 ) [刘娜娜 达良俊]
住区水景建设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
容之一。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价作为人居环
境基础工作,其根本任务是建立一套科学、合
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从
生态学的角度对现有的住区水景建设进行合
理评价, 揭示现存的问题和确定其将来发展
的方向,为住区水景规划与设计提供依据。本
文提出了住区水景建设指标体系筛选、设计
的五个主要原则, 并从自然度、自净(健康)
度、景观度、节水度、亲水度五个方面制定
评价的具体指标,建立了城市住区水景生态评
价指标体系。
- · 探访东京港的地下综合管廊 ( 2005年第3期 ) [朱思诚]
城市的给排水、电力电信线、供热管、燃气管和
垃圾输送管共十种管线被纳入统一建设的地
下综合管廊敷设,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成为
与现代城市匹配、能充分满足城市需要的市政
工程。
- · 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 ( 2005年第3期 ) [宋福春 王冬艳 范雪峰]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
供求矛盾越来越尖锐,开发和利用地下空间
资源将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
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的对比
分析,总结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中存在的
缺陷和不足,提出在规划、立法等方面的措
施。
- · 上海市安亭新镇人工水体近自然型水景建设途径与技术 ( 2005年第3期 ) [达良俊 李琳 余登飞 顾月瑶]
以上海安亭新镇人工水体的调查监测结果为
依据,探讨了人工水体近自然型水质调控及城
市水景观建设规划、实施和管护技术体系,包
括水系近自然生态护岸工程、补给水截污净化
工程、综合防治水体污染、富营养化工程和水
体景观绿化工程4个方面,以期将水中污染物
质迁移出水体,起到防治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
的作用。
- · 养殖伊乐藻治理富营养水体——以浙江慈溪市的实验为例 ( 2005年第3期 ) [孙游云 沈奕红 孙跃 黄云望 董利娣 陈汉春]
通过对伊乐藻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试验研究
得出结论:伊乐藻能显著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
的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提高水体透明
度,降低叶绿素a,有效抑制藻类,使水质从富
营养、劣Ⅴ类水,提高到中营养、Ⅲ类水。
- · 上海市崇明东滩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湿地退化与保护对策 ( 2004年第12期 ) [杨永兴 吴玲玲 赵桂瑜 杨长明]
近年来,作为上海城市生态屏障的崇明东滩
湿地遭受过度围垦、酷渔滥捕、芦苇收割、过
度放牧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导致湿地生
态系统严重退化,生态功能丧失,直接威胁
到上海市的生态安全。加强对退化湿地生态
系统的修复与保护对策研究。湿地的开发利
用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该模拟自然
湿地生态系统建设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走湿
地生态开发之路,使开发后的人工湿地生态
系统既有自然湿地的服务功能,又可以产生
良好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 · 上海市崇明东滩地区生态保护原则与生态区划 ( 2004年第12期 ) [陶康华 倪军 吴怡婷 张渊]
分析崇明东滩湿地的现状以及围垦造成的东
滩滩涂生境的破坏状况,阐述了东滩地区生
态发展规划原则,并对东滩潮沟、植被、鸟
类生态位推移情况等进行动态研究,从而提
出了东滩地区的生态区划及其动态预测。
- · 浅论东滩国际湿地公园发展模式 ( 2004年第12期 ) [邱忠虹]
东滩国际湿地公园所处地点的敏感性、生态
的重要性,在国内外已得到高度的关注,国
际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具有非盈利特性,并
具有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结合对生态旅
游及生态旅游市场的分析,分析东滩国际湿
地公园首期建设内容与进展情况。
- · 创造东滩生态区绿色交通系统 ( 2004年第12期 ) [陆锡明 王祥]
结合上海交通白皮书提出的交通发展战略目
标,东滩应发展与自然和谐的、清洁无污染
的、安静无噪声的、安全快捷的、舒适宜人
的人性化绿色交通系统,对外需建立汽车专
用路、市域快速轨道交通两种方式有机结合
的复合型快速通道,内部则形成快速公共交
通、人性化的步行系统、绿色环保的自行车
交通相结合的综合交通系统。
- · 可再生能源与崇明东滩绿色能源发展潜力分析 ( 2004年第12期 ) [俞善庆]
随着化石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从长远发展
分析,新型可再生能源将是能源的重要发展
方向。介绍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指出
经过最近20年的发展,可再生能源已取得了
长足的进展,其中某些转换技术比较成熟,
在生活能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初步分
析了崇明岛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表明崇明蕴
藏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开发可再生
能源的理想地域。通过有序的开发规划,可
望成为我国有代表性的新型可再生能源基地。
- · 营建自然、稳定、优美的城市森林景观——上海崇明生态休闲林规划设计 ( 2004年第12期 ) [温银娥 汤庚国WEN]
以上海崇明生态休闲林规划设计为例,试图
突破常规的规则式苗圃建设方法和大面积密
植的园林植物造景方法,以景观生态学、生
态学和景观美学三个理论相结合为理论指导,
以地区潜在自然植被为森林基质目标类型,
以植物群落斑块为基本单位,模仿天然森林
的树种构成和结构,以多树种、多层次、异
龄结构、团状混交为群落配置模式,以标准
样方进行群落设计,以营建林分健康、结构
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优美自然、颇富野趣
的城市森林景观,达到“虽由人作,宛如天
成”的森林景观效果。
- ·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技术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对策 ( 2004年第12期 ) [李羚]
简述人工湿地的概念、原理、分类及其构造,
并引用几个国内外应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
水的实例,重点讨论了人工湿地活水处理技
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优势、存在的问题及
其发展趋势。肯定了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
的生态废水处理工艺,在工艺设计、工程技
术、经济效益和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
优势;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在其发展和
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制约与不足。针对我国
应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现状和发展提
出了以下对策:开发建立人工湿地数据库;加
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
用;重视本地资源条件的利用;探索人工湿
地生态污水处理技术的市场化运营方式。
- ·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探索 ( 2004年第7期 ) [陈广汉 李飒]
探讨了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合作的条件、基础和目的,指出区域经济整合的目标是要在区域内建立统一和有效的市场体系,消除区域内阻碍产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区域之间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的完善和扩大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分工,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和“普遍的富裕”。
- · 既是群居,何须独并 ( 2004年第7期 ) [黄宪中]
- · CEPA对粤港经济影响探讨 ( 2004年第7期 ) [黄朝翰 李江帆]
分析了香港与中国内地签署CEPA协议后对香港经济、政治将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局限性、实施障碍,并探讨CEPA对广东服务业和粤港区域产业分工的影响。
- · 探索深圳与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共赢模式 ( 2004年第7期 ) [乐正 杨立勋]
深圳可以在五个方面为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共同发展做出自己新的贡献,即:第一,当好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招商引资的桥梁;第二,当好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高新技术的孵化器;第三,当好泛三角江经济合作区的重要物流平台;第四,当好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重要资本市场;第五,当好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区的人才培训基地。
- · 中国第三条横向发展轴线: ( 2004年第7期 ) [刘会远 周启蕾]
- ·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各方利益的差异与协调 ( 2004年第7期 ) [刘娜]
泛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合作,由于该地区市场主体不同,必然存在着多元化利益冲突。共同利益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力,但利益冲突的存在往往阻碍了合作的有效运行。本文特就该地区各方利益的差异进行了探讨,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协调解决的办法。
- · 世界遗产的“不可再生”价值 ( 2004年第6期 ) [郑孝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