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人防与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初探奚江琳 ( 2009年第5期 ) [江琳 彭晓琼 王利国]
城市防灾规划从单一防灾向综合防灾方
向发展有利于城市效能提高,文章从城
市防护与抗震防灾在体系上的互补性出
发,对城市人防和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
中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讨
城市人防和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的对
策,提出整合防灾资源、突出“综合防
灾规划”优势的发展途径。文章为城市
人防与抗震防灾相结合规划提供有益的
规划探索和编制研究思路。
- · 优化城市消防站布局 规划灾害救助空间——以《南京市消防站用地控制专项规划》为例 ( 2009年第5期 ) [蒋成煜 童本勤]
城市消防站的合理布局与选址,是高效
发挥消防救助力量、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的基础。本文以《南京市消防站用地控
制专项规划》为例,通过建立基于GIS的
消防站布局优化模型,探讨了城市用地
火灾危险等级、城市道路网密度、道路
通行能力等影响要素对消防救灾能力的
影响,提出了优化消防站布局规划的方
法。
- · 珠江三角洲地区进入发展新时期——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几点想法 ( 2009年第4期 ) [许学强]
- · 环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背景、条件和对策 ( 2009年第4期 ) [陈广汉]
- · 隐性跨界冲突及其协调机制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2009年第4期 ) [陈树荣 王爱民]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目
前正面临着跨界冲突及区域协调的严
峻挑战,区域发展的种种重大问题、冲
突和矛盾在“行政区- 跨界冲突- 区域
协调”这一主题下交织与渗透,使跨界
冲突的稳定、协调与创新机制变得极为
重要。隐性跨界冲突作为一种特殊的跨
界冲突,存在着制度冲突、文化冲突和
社会排斥三种类型。隐性跨界冲突及其
协调中始终贯穿着市场、政府和文化三
股力量,相互耦合,共同构成隐性跨界
冲突的协调机制。
- · 21世纪初期中国大都市圈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 2009年第4期 ) [陶希东]
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城市化、工
业化发展,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京津唐三大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区域
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但由于体制机
制等因素的影响,大都市圈经济发展
依然存在某些瓶颈问题。文章就我国
大都市圈发展阶段、特点、瓶颈与发
展趋势等问题作出初步的判断和分析。
- ·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中国房地产——2008-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与预测 ( 2009年第3期 ) [倪鹏飞]
房地产是周期性波动发展的,巨大外
部冲击将使房地产周期变得不“规
范”。本文运用房地产周期理论,近期
的有关数据,结合房地产影响因素的
分析,指出,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充满
不确定性,房地产市场存在多方博弈。
2009 年及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市场最
有可能的发展趋势是:衰退加快,复
苏提前。本文最后提出调控房地产的
政策建议。
- · 财政投资4万亿要警惕四种新倾向 ( 2009年第3期 ) [陈永昌]
- ·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 2009年第2期 ) [张英魁 袁和静]
立足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探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原因,可以发现,中国初期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是导致城乡二元发展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城乡有限二元化”发展模式,寻求符合中国实际的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与禁锢的应对策略,逐步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就成为整体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 · 城乡统筹发展与土地利用 ( 2009年第2期 ) [叶剑平]
城乡统筹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应该按功能划分而不应该按国有和集体所有的“身份”划分,使得同功能同权同地同价。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有助于城乡资本、技术、信息、土地要素的合理配置,为城市发展提供空间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真正达到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帕累托改进。论文还对如何实现城乡统筹土地制度改进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 · “新土改”视角下的城乡统筹与农民土地权益保障 ( 2009年第2期 ) [徐元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而农村土地一直难以迈开市场化步伐。城乡土地的二元化体制导致农民土地财产权的缺失。新土改为农村土地的物权化、资本化、市场化开启了闸门,将对城乡土地利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土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前提是明晰土地产权,建立城乡统筹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加快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步伐,是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的根本性措施。
- · 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总体框架构建 ( 2009年第2期 ) [过秀成 王丁 姜晓红]
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对城乡综合交通体系与城乡公共交通的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论文在对城乡公交公共交通进行概念界定和运营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现状区域公共交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城乡公交一体化规划总体框架及战略层面、设施层面、运营层面的子规划内容,协调城乡公共交通的高效、有序、健康发展。
- · 面向城乡统筹的空间管制规划 ( 2009年第2期 ) [金继晶 郑伯红]
空间管制是城乡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调查了相关地区空间管制规划成果,通过统计分析,在归类对比的基础上提出城乡空间管制类型、结构与策略,以期使空间管制规划编制更加科学规范。
- · 农村土地改革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 2009年第1期 ) [黄贤金]
- · 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对小城镇发展的影响——以湖北省红安县二程镇长岗村为例 ( 2009年第1期 ) [曾菊新 李伯华]
- · 转型期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的探究——基于实证研究的若干思考 ( 2008年第6期 ) [翁一峰]
首先从社会、经济、技术和体制四个方面对转型时期影响社区空间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随后通过实证研究,在整体层面分析社区空间单元、空间单元分异和社区空间类型,在分地区层面定义核心地区、混合地区和城郊地区三个典型地域,并从住宅设施空间、居民属性、服务设施、环境景观、邻里意识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和揭示三个地区各自的空间特点和现状问题。最后分整体和地区两个层面,讨论转型时期城市社区发展的若干重要议题和策略建议。
- · 商业化冲击下的社区变迁研究——以南京珠江路社区为例 ( 2008年第6期 ) [史北祥 杨俊宴]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发生了缓慢而深刻的结构性变化。本文通过大量访谈调研与资料整理分析,研究在商业化冲击下社区静态与动态系统构成,阐述城市发展壮大过程中社区的内部组成结构的变化规律与方向,揭示社区结构复杂化、多样化、松散化的变化趋势。同时针对目前社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参考解决方案,包括社区整合与分化的尝试以及在突出商业与居住双向渗透方面的努力。
- · 开发区用地构成的影响因素及演化机制分析——以长三角为例 ( 2007年第4期 ) [胡幸 王兴平 陈卓]
以长三角地区典型开发区的用地平衡表为研究样本,通过对相关案例用地构成的比较,归纳了部分长三角开发区用地构成的一般特征,最后剖析了开发区用地构成的影响因素及功能演化机制。
- ·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功能定位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 2007年第4期 ) [陈家祥]
以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新的政策机遇和发展背景下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力要素,研究了基于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高新区功能定位,提出高新区要以建立区域持续创新体系为核心,以建设创新型科技新城为目标,将南京高新区打造成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高科技文化社区和体制、机制创新的示范区。
- · 试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城建设 ( 2007年第4期 ) [丁建明]
在我国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中,新城的建设成为重要的一环。通过我国城市化和新城建设的关系的介绍,分析今天我国新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借鉴国外新城建设的经验,解决我国的新城建设进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推动我国的新城建设进程。
- · 藏地城镇空间地域特征的宗教成因 ( 2006年第4期 ) [姚准]
宗教是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本文试图通过宗教这种文化因素来解析城镇空间和地域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显示出,影响藏地城镇空间的文化因素,并不完全在于宗教本身,更在于宗教影响下的社会生活方式。宗教正是通过世俗化,调和了仪式性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矛盾,调和了文化之于城市化的某些矛盾,从而更强化了城镇的地域文化特征。
- · 消费时代人居环境解读 ( 2006年第4期 ) [王又佳]
当今在我国的大都市中,消费文化随着城市化进程改变了我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人居环境。本文试图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消费时代的人居环境,分析大都市中的人居环境及其在消费时代的特征,并寻找这种转变带给我们的启示及意义。
- · 中国高速增长地区的社区变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 ( 2006年第4期 ) [魏立华 阎小培]
本文首先对国内学者的社区研究作了回顾,在社会经济转型的宏大背景下,边缘社区日益受到关注;但对于高速增长的深圳市而言,经济总量的急剧增长和人口的急速膨胀带来的却是社会的失衡,促进社区(尤其是边缘社区——“城中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社区物质环境改善与居民民主文化素质提高相并重而成为深圳市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 · 循环经济视点下的城市超循环体系 ( 2006年第2期 ) [段汉明 苏敏]
在循环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城市的超循环体系?文章从循环经济的视点,分析城市系统中的超循环基础,认为城市超循环体系可分为企业、产业、城市、区域四个层面,每个层面循环的体系、模式、功能、效果均各不相同。从城市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及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城市现状条件进行分析评价,从产业内部循环、产业链、产业间的循环及反馈调控体系等方面建立超循环体系的框架,并认为城市超循环体系具有开放性、复杂性、社会性、自组织与他组织共同作用等基本特征。
-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工业城市的必然选择 ( 2006年第2期 ) [吕科建 段盼盼 陈颖]
实施以循环利用为主的可持续工业发展战略是对我国城市工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对城市工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把握。该战略的有效实施对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工业发展和城市生态建设的同步,推动节约型城市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 林业城市伊春的经济转型探讨 ( 2006年第2期 ) [尹仙美 臧淑英]
资源型城市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但是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及长期的历史积累,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衰竭、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和产业结构单一、就业压力大、生活水平下降等许多矛盾和困难。本文以伊春为例,通过分析伊春市资源现状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循环经济理论,提出资源型城市——伊春经济转型的思路。
- · 城市循环经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2006年第2期 ) [周振国 陈森发 黄鹍]
根据循环经济的基本内涵和设计原则,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城市生态工业园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它为城市开发区的循环经济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 · 论我国城市循环经济的制度建设 ( 2006年第2期 ) [徐志成 王建国]
城市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本文通过对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制度缺失现状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建设构想。
- · 现代化进程中的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 ( 2006年第2期 ) [周岚 童本勤]
南京是中国的著名古都,但在历史进程中南京老城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南京老城的历史价值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老城保护与更新平衡协调的关系,提出了保护与更新协调发展的对策。
- · 南京民国城市风貌调查及其保护规划研究 ( 2006年第2期 ) [严为洁 姚亦峰]
南京民国文化是南京历史上三大文化之一,其城市建设更是具有全国性意义,在中国文化史上起到承前启后、融贯中西的作用。通过大量对现存民国时期建筑、道路和功能分区的调查,对城市风貌各微观要素做出实际评价。运用国际国内历史街区保护的准则,评价民国历史风貌保护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应该注重现有规划中忽视的可视性、可达性、可意象性、元素符号和控制区界定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