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城墙风光带——南京历史与未来的城市标志 ( 2006年第2期 ) [蒋婷婷]
通过对南京时空特征与明城墙意象特质的分析提炼,及对城市标志产生机制的思考,提出将明城墙风光带塑造成为南京历史与未来城市标志的规划定位和相关设计原则,以期进一步提升南京城市形象,最大规模的实现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价值。
- · 保护老地名功在当代,开发老地名惠及千载 ( 2006年第2期 ) [薛光]
- · 论旧城改造规划过程中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 ( 2005年第11期 ) [卢源]
当前我国旧城改造规划的制定过程普遍采用决策式方式进行。决策过程的封闭性和简单化处理方式正是造成弱势群体在旧城改造规划中难于实现利益表达的根本原因。本文通过剖析决策式规划对弱势群体利益表达的影响,主张将当前改造规划的制定方式转化成系统化、参与性的政策制定过程,从而建造各个群体参与的平台,为弱势群体的政策参与和利益表达创造最佳条件,实现旧城改造的社会目的。
- · 浅议北京古北口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改造 ( 2005年第11期 ) [马彦军 李文先 胡春晖]
历史村镇的保护改造与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位于北京市密云区东北部的古北口镇在保护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改造的措施,以期对同类历史村镇的保护与改造提供参考。
- · 国外城市老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开发 ( 2005年第11期 ) [刘雪梅 徐红罡 保继刚]
从背景与趋势、反应措施及意图、运作模式特点、实践经验等方面,分析并总结伯明翰、新加坡、纽约这三个国外城市对面临衰退的老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开发的做法与经验,并对目前存在争论的主要焦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对国内城市老城保护与开发的实践有所借鉴。
- · “城中村”问题及其改造措施探析 ( 2005年第11期 ) [韩秀茹 刘志成]
就“城中村”的概念及类型进行了阐释,分析了“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及其改造困境,并重点探讨了“城中村”切实可行的改造措施。
- · 厦门“城中村”改造研究 ( 2005年第11期 ) [郑开雄]
“城市角落”是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化或城市现代化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相对薄弱的局部地区。“城中村”作为城市中心地带的“城市角落”,既是城市发展木桶效应的最短板,又是城市发展的潜在价值所在,对其进行合理改造与开发已成为我国城市健康和谐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通过剖析厦门“城中村”型“城市角落”的现象与特征,深入探究厦门力求和谐与共赢的“城中村”改造实践经验,为我国“城市角落”健康城市化提供对策建议。
- · 以人为本,阳光拆迁——成都旧城改造模式浅析 ( 2005年第11期 ) [刘兆兵]
旧城改造是一项系统的拆迁工程,关乎国计民生。如何在改造进程中顺利实施拆迁,做到拆迁各方都能够和谐,值得现代城市建设者研究和分析。成都市旧城改造中形成的独特的“成都模式”值得思考和借鉴。
- · 江南水乡传统建筑遗存保护方法研究——以江阴市南门古街道保护设计为例 ( 2005年第8期 ) [谷华]
以江阴市南门风貌区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古街道保护设计为例,探索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遗存保护方法。试图从城市意象出发,总结一种整体性的、适合于江南中小城市建筑记忆延续和城市快速发展两方面的保护方法——城市空间历史形态的结构性保护。
- · 建设扬州水文化城 ( 2005年第8期 ) [王军志]
- · “传承和复兴”滨水历史商业街区的规划实践——以台州路桥为例 ( 2005年第8期 ) [金剑波 周海蓉]
南官河畔的台州路桥十里长街,是一典型滨水历史街区,本文力求从实际出发,在滨水历史街区的更新规划的过程中,如何确立历史商业街区的城市特征价值,研究体现城市历史特征的构成元素,挖掘滨水历史街区的核心原形空间,从而明确保护城市历史文脉、复兴商贸街区、增添城市活力。
- · 也谈造城运动(四)——继续冯骥才先生、唐修俊同学的话题 ( 2005年第6期 ) [刘会远]
- · 近代南京城市住宅区块研究及保护利用初探 ( 2005年第4期 ) [王昕]
- · 更新换代- 保护我们城市的建筑传统 ( 2005年第2期 ) [苔瑞·伯尼斯]
- · 也谈“造城运动”(三)——就广义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与冯骥才先生商榷 ( 2005年第2期 ) [刘会远]
- · 谈北京第一机床厂重型车间保护性开发的可行性——对刘会远老师倡议案的支持和补充 ( 2004年第11期 ) [丁夏]
从城市规划和城市公共环境设计的角度,提出
了北京第一机床厂重型车间重新保护开发的
重要意义,并且通过对刘会远老师相关建议的
补充支持,以及国外的经验介绍,希望能对北
京相关部门起到借鉴作用.
- · 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 2004年第10期 ) [顾晓伟]
从风土环境和文化经济等角度探讨了我国历史城镇保护与发展的基础及对策,并结合名城平遥的发展,试提出我国历史城镇可持续发展必须包括风土环境再生和文化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 · 建水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 ( 2004年第10期 ) [苏晓毅]
通过对建水的自然和历史沿革的分析,揭示了建水之所以具有崇文尚儒和学士文化的深厚底蕴及景观特质的原因,并通过研究古城开发目前存在的问题,充分阐述挖掘民族文化底蕴及更新活化在古城保护中的重要性,指出保护与更新这一对矛盾体的统一在今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 深圳的本土建筑与现代城镇规划 ( 2004年第9期 ) [刘丽川]
- · 古城保护实践的系统性思考 ( 2004年第9期 ) [谭颖]
古城保护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难题,从其历程到现实,需要加强系统性的研究与实践。人们习惯重视点到面的保护工程,但如何真正解决古城的功能问题,降低古城容量,挖掘古城内涵,弘扬古城特色尚缺乏系统思考。笔者试图通过对古城保护实践的系统性思考,以示增强城市规划设计、规划决策、规划实施的系统性研究,进一步发挥城市规划在古城保护领域的核心作用,使古城保护走上可持续之路。
- · 世界遗产的“不可再生”价值 ( 2004年第6期 ) [郑孝燮]
- · 访墨西哥的世界遗产 ( 2004年第6期 ) [罗哲文]
- · 中国世界遗产简介 ( 2004年第6期 ) []
- · 城市改造过程中的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沈阳铁西工业区的文化品质问题 ( 2003年第6期 ) [陈伯超;张艳锋]
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对其文化品质的重视与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点在沈阳市铁西工业区反映得十分典型。因为,在它所展现的经济价值的背后蕴含着极高的文化价值,这在铁西区面临经济与工业结构调整和城区大规模改造的今天,尤其需要赋予高度的关注。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这一地区的建设过程中,使它的文化品质得到充分的体现,使沈阳城市建设的品位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具有共性意义的问题。
- · 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一) ( 2003年第6期 ) [刘会远;李蕾蕾]
受老牌工业化国家英国的启发,德国对有代表性的工业遗迹进行了保护,并加以利用作为工业博物馆、作为展览和演出的场所。随着矿业城市格斯拉尔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德国一些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相继开发成为旅游目的地,弗尔克林根炼铁厂、“关税同盟”煤炭—焦化厂也分别于1994年和2001年相继被确认为人类文化遗产,其它一些重要工业遗迹所在城市也纷纷仿效。
- · 对普通旧城区在城市历史保护与发展中地位的若干思考 ( 2003年第6期 ) [罗仁朝;张帆]
在对城市历史保护的历程以及我国相关实践的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通过对普通旧城区作为城市历史载体的再认知,指出普通旧城区在城市历史保护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从多学科的角度提出若干对策。
- · 老树新枝——新加坡武吉士街区(BUGIS JUNCTION)的保护改造 ( 2003年第6期 ) [高崧]
在经历了一窝峰大规模新建商业街、商业城的躁动后,传统商业街区的保护和改建再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笔者在此将新加坡武吉士街区呈献给读者,以求从中能有所借鉴。
- · 对苏州观前地区整治更新的思考与建议 ( 2003年第5期 ) [谭颖]
苏州古城的魅力在于古典园林与传统风貌,古城的活力来源于人在其中生活、活动。保护古城,振兴古城,必须赋予古城新的活力,使古城成为真正的商业、文化、旅游、居住中心。商业中心整治更新,作为古城振兴的重要举措,更要放在古城保护与更新的总体目标和过程中,使其成为古城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永续发展。
- · 开封古城墙旅游开发的设想 ( 2003年第5期 ) [曹新向; 瞿鸿模; 梁留科]
城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对其进行旅游开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以开封古城墙为例,探讨了古城墙的旅游开发利用。
- · 一种积极的土地重整手段——谈日本的“土地区画整理”方法 ( 2003年第2期 ) [魏羽力]
介绍日本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中运用的“土地区画整理”手段的概念、方法、实施过程和实例分析,详解了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经费自足”的原则以及土地减步、地块重整和预留地的概念,对于我国当前城市建设中的用地调整有一定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