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地铁建设与房地产开发互动关系研究——以南京等城市为例 ( 2010年第1期 ) [黄新忠]
不论是新楼盘还是二手房,城市地铁的发展能明显影响其价值,而且,其积极影响要大于负面影响。地铁对房地产价值影响的重要表现就是使房地产价格由原先的“区域中心辐射”模式转向“区域辐射+带状辐射”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地铁沿线房地产的开发,有助于地铁的外部效应内部化以及地铁客流量的提高。
- · 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演变及思考 ( 2009年第12期 ) [汪利娜]
试图从理论上澄清住房保障的基本概念、保障的对象和政策目标,并对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演变与实践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融资机制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建议。
- · 构建住房的“大保障”体系研究 ( 2009年第12期 ) [曹建海 林甦]
针对我国大中城市房价过高、严重背离城镇居民可支付能力的问题,认为制度设计不完善是现行保障性住房政策存在的问题根源。要实现居民的住房权利,除了需要建立迥然不同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机制——公众自由参与的市场机制之外,还应该扩大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覆盖范畴,建立中国城市住房的“大保障”体系。
- · 住宅保障化与市场化机制相关关系研究 ( 2009年第12期 ) [蔡园 李启明 杨嬛 邓小鹏]
通过分析住房保障制度和商品住宅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阐述其作用机制,提出住宅保障化和市场化机制之间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动态平衡的关系。最终提出在我国当前市场环境下实行住房保障制度的对策和建议,借助政府的调控,在减少保障制度对市场的冲击的同时保证保障工作的有效运行。
- · 哈尔滨市经济适用住房现状调查与分析 ( 2009年第12期 ) [黄辉玲 韩昊英 吴次芳 徐金哲]
在哈尔滨市经济适用住房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选取哈尔滨市8个经济适用住房小区进行现场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居民的构成、区位及交通、户型结构、施工质量和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进行归纳和分析,从而揭示出其现实存在的问题。研究的主要结果显示:①虽然存在一定的福利倒置现象,经济适用住房的分配总体上能够针对低收入阶层;②与市中心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导致居民对交通情况不满意的主要因素,交通的时间距离相比交通的空间距离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③经济适用住房的适用性能低,问题主要在于房屋和客厅狭长、过道占用大、功能布局不合理及缺少明厅设计;④施工质量不合格是影响经济适用房使用的重要问题;⑤位置偏远的经济适用住房小区基础配套设施有较多的不完善。因此,未来经济适用房政策应当从如下方面加以改进:①在加大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总量的同时,将经济适用房针对的对象人群比例缩小;②规定经济适用房价格上限;③完善收入核查体系,加强.对于个人不动产、投资类资产、现金和存款及业务经营项目的核查;④加.经济适用住房的公共交通通达.状况,改进其设计条件、施工水平和环境条件。
- · 房地产市场价格形成中的地方政府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 ( 2009年第6期 ) [李勃 张忠平]
在房地产市场中,地方政府的控制土地
出让规模、追求土地“垄断价格”以及
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造
成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的扭曲。因此,
规避地方政府行为对房地产价格波动的
不利影响,必须明确地方政府对土地市
场的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
础性作用。本文借用行为经济学的分析
框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 · 论城市住房市场的空间影响机制——规范性视角的政策分析 ( 2009年第6期 ) [彭敏学]
我国大城市的住房问题表现出明显的空
间影响特征。通过分析发现:在城市空间
扩张的过程中,政策与市场两者共同导
致了住房市场的空间分割;促成市场分
割结构的改进应当是住房政策的内在目
标。提出在空间快速拓展的背景下,减少
“住房市场分割”、提高整体住房资源利用
效率,应该是缓解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地方大城市的住房发展应当整合宏观住
房政策与城市空间发展决策。
- · 南京市房价与物价的协整关系分析 ( 2008年第7期 ) [李德智 李启明]
房价与物价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有关两者关系的分析以定性或简单定量为主。本文在搜集整理南京市2005年11月至2007年10月月度房价与物价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定量分析两者关系,发现南京市房价与物价存在协整关系,且短期内房价是物价的格兰杰原因,而长期内则反之。
- · 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研究——以南京市2007年开盘在售商品住宅为例 ( 2008年第7期 ) [周 敏 甄 峰]
本文以南京市主城区2007年开盘在售的商品住宅信息为数据分析基础,对南京市2007年商品住宅的发展概况和集聚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趋势面分析法和空间插值分析法对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南京市主城区2007年商品住宅价格在空间上存在的几个特征。文章的最后,对南京市商品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 · 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用地制度分析 ( 2008年第1期 ) [潘鑫]
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经历了由“三无”阶段向土地有偿使用阶段的变迁,促进了上海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和城市功能提升。探讨了土地使用制度缺陷所导致的上海市城市空间非理性扩张和城市内部更新动力不足,提出通过政府和规划干预来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 · 大城市住房保障政策的效用分析 ( 2008年第1期 ) [程遥]
目前,中国的大城市及特大城市正面临着巨大的保障性住房供给压力,促使各级政府不断地在住房保障政策上进行尝试与革新。然而,并非所有的政策都行之有效。基于这样的现实问题,本文以福利经济学的视角,分析并评价了在不同供给模式以及区位条件组合下,住房保障政策的市场供需绩效及利益分配绩效。提出只有将保障性住房政策纳入一个空间资源配置政策体系中,才有可能实现住房保障政策的效应最大化。
- · 我国大城市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用的若干分析 ( 2007年第10期 ) [赵佩佩]
结合我国实际政策,对社会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方式及各自效用的差异进行了探讨。运用经济学的供需工具和住宅过滤理论分析政府放开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对房地产市场产生的影响,指出住房保障政策具有社会保障和宏观调控的双重职能。在此基础上审视我国大城市目前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方式和效用,提出建立在良好供需机制和合理空间布局基础上的有效供给是实现住房宏观调控目标的关键。
- · 城市房地产业生态系统安全研究 ( 2007年第9期 ) [陈静 张文红]
在商业生态系统角度下,对我国目前由于低层次竞争导致的割裂的房地产业进行整体研究,从城市范围提出了房地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同时在这一新的视角下研究了房地产业生态系统的安全问题,提出了房地产业生态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构建了标准谱系,并通过实际案例说明方法的应用价值。
- · 近十年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进展 ( 2007年第7期 ) [祝小迁 程久苗 王娟 李渊]
在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内涵和意义基础上,从评价指标选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 · 基于集约和节约利用的土地储备研究——以重庆市都市圈为例 ( 2007年第7期 ) [刘明皓 邱道持]
土地储备有利于促进但不必然带来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和节约利用。以重庆市都市圈为例,文章探讨了在土地集约和节约利用条件下,一定时期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的(即规划储备量)预测方法。文章分析了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确立的思路与技术流程,包括预测城镇建设用地总需求、总供给;评价或评估现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潜力;在此基础上预测土地储备控制规模(含土地储备增量规模和存量规模)。据此方法和原理预测出重庆市都市圈未来15年的土地储备控制规模。基于集约利用的土地储备控制规模的确定是土地储备规划和土地储备年度计划制定的基础。
- · 基于空间失配理论的上海市中低价位商品房选址研究 ( 2007年第3期 ) [钱瑛瑛 陈哲 徐莹]
中低价位商品房是保障性住房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它的选址却面临着经济性与社会性二者难以兼顾的困境。如何选址才能找到符合二者利益最优化协调的选址地点?本文结合上海现状,在利用竞租理论分析其选址经济合理性的基础上,利用空间失配理论对上海的中低价位商品房选址进行社会性分析。通过引用Brueckner-Zenou最小工资模型,从福利最大化原则出发,指出不同配套房居民的可能选址范围,据此提出兼顾土地利用效率与居民福利的近期与长期选址建议。
- · “房地产新政”与上海市房价变动研究 ( 2007年第3期 ) [姜彩楼 蒋敏]
本文运用2004年5月~2006年8月的月度数据,通过协整检验和VAR方法分析了“房地产新政”下的上海市房价变动情况。结果表明:“房地产新政”、商品房空置面积与房地产价格呈反向变动趋势,经济发展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地产投资力度与房地产价格呈正向变动趋势,说明“房地产新政”对上海市房地产价格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VAR分析结果表明:在滞后期,房地产价格本身和房地产投资力度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强度比较大,其他因素相对比较小,说明上海市房地产受市场预期和卖方势力的影响比较大。
- · 西部城市化发展中失地农民权益问题研究 ( 2006年第10期 ) [国晓丽 齐玮]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批失地农民。农民失地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暴露或带来了一系列有损失地农民权益的问题。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征地而产生的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我国西部地区更是如此,由于西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而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文章分析了西部地区的特点及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 · 深圳城市化转地是非之辩 ( 2006年第10期 ) [黄金初]
文章简要介绍了深圳城市化演变进程及城市化转地的相关背景,在分析比较征地和转地的异同上阐述了城市化转地的要义。进而剖析当前各界人士对深圳城市化转地的是非之争,并提出了独特的看法。
- · 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 2006年第5期 ) [刘文俭 张传翔]
对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来讲,均面临经济建设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矛盾。其原因在于: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及我国国情所决定;土地资源的粗放式利用,加剧了城市发展用地矛盾;中央出台的土地严管政策将使城市发展长期面临土地要素资源的约束。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处理建设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走好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之路,才能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此,一方面,要注意借鉴上海、浙江诸暨、青岛开发区利用旧厂房发展“创意产业”、推行“零土地技改”、实行“零土地招商”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可采取以下对策推进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示范区;建立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土地规划和供应管理,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城市空间;积极建立土地政策与其他调控政策相互配合和制约的宏观调控机制。
- · 中国住房改革的社会影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社会形态分析 ( 2006年第5期 ) [巴笑夫 董卫]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房市场化为普通居民提供了选择住房的机会。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从住房再分配中受益。中国城市中的住房再分配与居民在政府再分配和市场回报之间的位置联系密切,这种联系超过了成熟市场中因生活圈及其改变衍生出的住房需求。本文研究了宁波老城再开发地段当地居民的满意度,着重从社会方面分析,主要涉及住房再分配对居民的影响及其导致的潜在住房问题。研究以一份调查问卷为基础,调查了在过去15年内三个不同时期进行改造的社区。调查数据表明三个社区的满意度都不高。由于各阶层人们的努力,保护老城内综合环境的同时也要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新策略被采纳。然而,为改变人们的观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通过报纸获得信息和教育,通过学术旅行和会议进行学术讨论,对决策人进行汇报,进行小规模改善的实践。住宅搬迁正在成为有争议的话题。因此,住宅再分配是市场体制下城市空间改变的一种过程。
- ·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 ( 2006年第2期 ) [崔巍]
- · 经济适用住房补贴方式的合理选择 ( 2006年第2期 ) [张同功]
本文以现阶段房地产过热和经济适用住房运作秩序混乱为背景,根据经济适用住房补贴方式不合理的现状,分别从经济学原理和社会现实两个角度论述了补贴消费者的优势和补贴生产者的弊端,并为经济适用住房补贴方式模型设计提供了思路,以供参考。
- · 用可负担能力指数分析我国城镇居民购房负担能力 ( 2006年第2期 ) [王延龙 宋永发 许传斌]
结合我国最近7年房地产市场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所用的可负担能力指数理论来验证全国以及北京和上海1998~2004年房价,得出当前我国商品住宅总体上处于可负担水平;北京的房价如此高使得指数一直低于可负担水平但可负担指数在逐渐提高;上海的房价最近两年上涨太快使得指数剧烈下降,由2002年的可负担下降到2003年和2004年的不可负担水平,最后给出相应分析。
- · 南京市中低价商品房建设浅议 ( 2005年第6期 ) [王奕道]
中低价商品房是政府部门为解决房价快速增
长、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而实行
的一项为民利民工程,也是政府部门调控市
场的必要和有效措施。作为政府调控和市场
化运作相结合的特殊商品房,为了发挥中低
价商品房应有的作用,政府部门必须在总结
经验的基础上,调整思路,创新模式,在规划
选址、方案设计,申购条件、价格确定等方面
加以改进和优化,真正促进市场的稳定和社
会的公平。
- · 国外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启示 ( 2004年第8期 ) [黄鹏 卢静]
针对目前的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在对国外规划理念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实际,借鉴国外规划中相关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出了今后需要改进的措施。
- · 国外城镇用地扩张的控制 ( 2004年第8期 ) [杨钢桥]
以英美为例,对国外城镇用地扩张控制的动机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国外城镇用地扩张控制的动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减少交通堵塞、降低环境污染、保护城郊农地、保护社区现有的生活方式、防止中心城区继续衰退。国外城镇用地扩张控制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城镇规划制度、农地区划政策、土地开发许可制度、土地供给计划、公众参与、税收政策、公共资本投资、转移土地开发权。
- · 国有土地的房屋拆迁补偿之研究 ( 2004年第8期 ) [杨娟 胡克 赵奎涛]
近年来,国有土地上房屋拆迁中的被拆迁人和拆迁人常常对拆迁补偿难以达成协议,拆迁纠纷不断。本文从纠纷焦点出发,分析了拆迁中的土地使用权的价值问题和装修补偿问题,研讨了房地分离的估价理论和方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 基于土地收益增值,南京地铁建设资金的筹资方法 ( 2004年第6期 ) [陈光]
城市轨道交通有着显著的社会效应和外部效益,轨道交通建设促进沿线土地增值的机理,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将城市轨道交通产生的土地增值通过市场和政策的手段更多地成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筹资的有效办法。南京地铁通过运作沿线的土地开发,为这一思路提供了成功案例。
- · 论城市土地利用立体模式 ( 2004年第5期 ) [吴敏芝]
针对我国城市建设在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不能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土地的问题,通过比较城市土地开发平面扩张和立体扩张两种用地模式,借鉴其他国家在土地立体化开发方面的经验,论证我国城市土地应采用立体开发模式,并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立体化制度的设计作初步的尝试。